冼姓如何起源的?

如题所述

1、出自于沈姓

长江三角洲的冼氏族谱多说冼姓出自于沈姓,是一名沈汭的人秦末随赵佗来南越,定居南雄珠玑巷,然后在宋代由珠玑巷分居珠江三角洲各地。

2、出自洗姓

冼(Xiǎn)与洗(Xiǎn)的实际情况是改革以后洗(Xiǎn)姓多作“冼”,实际上,“冼”成为了原来正体字“洗(Xiǎn)”的通用简化字,原来的正体字“洗(Xiǎn)”已很少有人用了。所以,在翻印古籍时要用原来的正体字即繁体字“洗(Xiǎn)”,今人应使用其通用的简化字“冼”。

扩展资料:

冼姓出自古代南方高凉少数民族姓氏。冼(xiǎn)姓,在全国约有人口83万,在各姓中排第310位,占全国人口的0.06%。冼姓主要分布于今广东、广西两省。广东冼姓主要分布于茂名、湛江、广州、阳江、江门、云浮、肇庆、佛山和珠海等地。

广东省高州市境内的冼庙有二百多座,遍布每个乡镇,构成了一幅幅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冼夫人文化景观。它是岭南人民的珍贵财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冼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05
冼(Xiǎn 洗)姓源流:
  1.江三角洲的冼氏族谱多说冼姓出自于沈姓,是一名沈汭的人秦末随赵佗来南越,定居南雄珠玑巷,然后在宋代由珠玑巷分居珠江三角洲各地。具体过程如《岭南冼氏宗谱》所说:“冼氏之先,盖出沈子国,亦周之苗裔。在秦,居真定郡(原注:今直隶正定府)。有名汭者,以义侠闻,为仇家所持,因秦法严,改今姓。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24年),遣赵佗将谪卒五十万人戍五岭,汭与佗同里,且有旧,往投其帐。至岭南,遂家焉。是为冼姓入粤之始。 …… 自此子孙蕃衍于岭南。有居广西者,不甚显著,今镇南关内有冼村,亦俨然一都会也。以广东为大宗,分为二支:居广州者为南海冼氏;居高州者为高凉冼氏。虽郡望不同,乃汭公之后。”
  2.出自洗姓,“冼(Xiǎn)”与“洗(Xiǎn)”的实际情况是改革以后洗(Xiǎn)姓多作“冼”,实际上,“冼”成为了原来正体字“洗(Xiǎn)”的通用简化字,原来的正体字“洗(Xiǎn)”已很少有人用了。所以,在翻印古籍时要用原来的正体字即繁体字“洗(Xiǎn)”,今人应使用其通用的简化字“冼”。
  3.壮、黎、苗等民族也有此姓。
第2个回答  2020-05-25
我不懂!!!!!!!!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8
冼氏太始祖名叫沈汭,战国末期燕国人,祖籍上谷郡东垣县沈家集(秦称东垣,汉改真定,宋、金为真定府治,今为河北省正定县南),自幼父母双亡。童年遇战乱,寄居外祖父赵怀德家,赵怀德有个堂侄赵佗与汭年纪相近,两人十分友好,是莫逆之交。汭生于公元前248年,卒于公元前155年,享年91岁。佗生于公元前240年,卒于公元前137年,享年103岁。汭比佗长8岁,两人是堂老表,汭是堂表兄。
沈汭长大后,成了文韬武略兼备的爱国志士。秦朝统一中国后,因荆轲剌秦皇事件受到牵连,朝迁要追捕沈汭归案。公元前213年,赵佗接到新任南海郡龙川县令的诏令,沈汭要求与赵佗同行到岭南,但是为了不影响赵佗上任和减少追捕的风险,汭自愿改姓,将“沈”字加减笔划后,改成“冼”字。这样沈汭就成了冼汭。冼汭随赵佗入粤来到南雄珠玑巷定居,在赵佗为王时,一直是其座上宾。
冼姓起源于秦末,到了东晋时才出现翔实的记载。(见嘉庆六年《岭南冼氏开发·岭南宗图》第三页及二00二年五月二十四日《广州日报》标题“石牌先人曾是南越王座上宾”,副题“《石牌村志》即将出版,记载冼氏太始祖鲜为人知的故事” 沈汭(音锐),字扩子,在秦始皇执政年乃黄河流域直棣上谷郡东垣县人(今河北省正定县)。该地于统一前为沈国,冼氏为沈国之后裔,故以国为姓。沈汭文韬武略,仗义疏财,喜结天下有识之士,乐于维护乡里大众之利益。事因与荆轲剌秦皇之事有关,备受株连,遭朝廷通缉,因而举家儿孙一族改为冼姓及别姓,取陆路步行,向南迁移避祸。中途有四散失落,故有冼、沈、莫、叶同亲之渊源。太始祖汭祖孙三代,是南越王的座上宾,得力干将。为巩固和壮大赵氏王国,出谋划策;为抗衡汉朝、抵御诸吕,英勇善战,前仆后继。二世太祖孟程,初任长沙界守御,后擢为南海水军副都总,公宽毅持大度,军士怀之,卒于官,立下了不朽战功。三世太祖好谋,号奉朝,少有大志。汉高帝十二年(公元前206年),为南越佗横浦令。孝惠帝七年(公元前194年)转为宿卫都尉。高祖崩,佗自尊号“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高(吕)后遣将军虑候灶击佗,佗命谋祖领兵二万御之。未及战,而汉兵不服水土,疲不能逾岭,遂退。部曲欲追之,谋阻止。曰不追之策,然后向佗禀报。佗称赞谋有奇见,即擢拜为龙骠大将军。仅案别谱作三世太祖传中议事与《史记》符,官职亦合。
我先人已与真定之尉共守兹土,显然有汭祖在。(见《宗谱·世本》卷七)冼氏在天下为稀姓,在广东为巨族。秦末五岭扰乱,保宁冼氏集兵保境,蛮不敢侵。及赵佗称王,冼赍军入见佗,与佗时事,及兵法智办,纵横莫能折。乃以治高凉,恩威振物,邻郡赖之。(见《粤中见闻》)公元前213年沈汭34岁,是否偕妻入粤(注:《宗谱》无载太祖婆姓氏),是否有纳妾或续弦?均无从考究。但肯定那“冼夫人”是汭祖的近身人、女中豪杰,为佗所器重之能人也!
公元前155年,太始祖冼汭逝世后,(推考)至公元前111年,这40多年来,我氏三世太祖好谋及其子孙,仍为赵佗、赵睐(胡)、赵婴齐、赵兴和赵建德等五代南越王朝勤王护国。自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发兵灭了最后一代南越王国以后,这几百年间,冼姓为避“仇”、避乱,不得以隐姓埋名(注:也可能未出闻人,或世系失考)。直至过了559年之后,到东晋安帝三年(404年),一世祖冼劲为国牺牲。这五百多年的漫长岁月,“失考”也好,“空白”也好,我族没有杜撰这段“历史”。这是冼姓尊重事实的风格!冼劲本武帅,世为部曲。至劲读书尚节操。晋安帝时为广州中兵参军。元兴三年冬十月,孙恩余党卢循攻城,劲帅扬威兵五百人出战,城陷与剌史吴隐之俱被执。劲帅神气自若,循欲释而用之。劲叱曰:“贼乃欲凌国耶!”遂遇害。义熙中,朝迁新定,未暇征讨,以循为广州剌史。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隐之上其事,诏赠劲为始兴太守曲江县侯,谥曰:“忠义”。自此冼姓成为望族。(见《宗谱·外记》卷七第三页)
宁站着死,不跪着生!这就是冼姓的硬骨头性格!历史上有始祖冼劲的英雄气慨,是全冼姓的光荣和骄傲!这种坚贞不屈的精神,将永远流传下去。 冼劲(404年)之后,过了一千零四十五年,即公元1449年,明正统已巳年,黄肖养作乱围广州,别股攻佛山。佛山练园房灏通(冼宝干之六世祖)与石梁村梁广等二十二名义士集乡兵捍御有功,布政司揭稽上其事,朝廷下诏书:封佛山镇祖庙为“灵应祠”;敕封梁广、冼灏通、冼胜禄(佛山镇白堪房七世祖)和冼光鉴(佛山镇东头房六世祖)等二十二名义士为“忠义官”。明嘉靖三十年(1553)癸丑八月立“纪念碑”在佛山祖庙灵应祠西庑。(载《南海县志》、《佛山乡志》) “忠义乡”,清末、民初和解放初,仍是佛山镇著名的一个乡。现在,佛山大市禅城区东部还保留着一条“忠义路”,明、清时期佛山古八景之一“东林拥翠”,就在这路段附近。“东林拥翠”是东头房明平乐太守(八世祖)冼效的“觞咏地”,清末时,平乐知府冼效手书“东头”二字石刻尚存。很久以前,忠义路内有一个民间“忠义”醒狮社。现在,乡市民间有喜庆活动也常参与,是否为纪念明朝“受封忠义”,而沿袭至今?
冼姓历来以“忠义”为荣,以“曲江”为耀。一千多年来,冼氏各房后裔在定居地,按历史传统,以“忠义”、“曲江”来命名街巷,里弄。举例一,如:佛山市南海区罗村镇的西便村和南便村(南海冼氏西隆房驻地),有:“忠义里”和“曲江巷”,现还保留着。
冼姓为纪念“忠义公”冼劲的丰功伟绩,继承其德行。逢年过节、喜庆大事,都以“曲江世泽,南海家声”、“曲江绵世泽,忠义振家声”等大红对联,张贴在“冼氏大宗祠”门前。
东晋冼劲以后,英贤辈出,历代祖先功名成就。他们在各朝参加乡试、科举,有中举人,中进士者,受朝廷重用。他们为官清廉,为黎民百姓办实事,效忠朝
廷,有功者及其三代受当朝皇帝诰封、敕封、特封、特授和晋赠等。列举他们在各朝任职,受褒奖的如下: 宋朝:顺德碧江房始迁祖一龙,历官朝议大夫、兵部尚书;南海西江房(几代为官)一世玉美,任国子监助教。二世貊音,奉直大夫。三世国英,朝议大夫。四世文溪,贵为郡马,为宋理宗(宋太祖赵匡胤的九世孙懿王德昭之后)之妹夫。南海大桐房始祖樵南,奉直大夫。番禺大洲房始祖庆云,宋迪功郎、岗州宣尉使,曾率族众参与宋末(1278年7月至1279年2月),在新会崖山的护帝(昙)抗元战争。 明朝:顺德大罗房四世祖讳光,字汝实,号罗江,绰号“冼灯笼”。弘治九年(1496)中进士,为官前后二十年,以善断冤案,见义勇为著称。明朝中期,江西安仁县一带老百姓,广泛流传一首歌谣“既冤讼,有冼灯笼;讼无滞屈,有冼三日。”赞扬一位冼姓的知县,判案断狱如暗夜灯笼高照,如天上三日齐辉,明察秋豪,镜无遁形。正德六年、嘉靖九年、十二年,两朝皇帝先后敕命冼光并妻霍氏:兹特进尔阶文林郎、兹特封为孺人;兹特进尔阶中宪大夫、兹特加封为恭人;特进尔阶通议大夫、兹特加封存淑人。万历六年五月十一日,皇帝敕命:光禄寺典簿冼浇相生母(光之庶妇)张氏,特封为太孺人。清康熙十八年追赠冼光为兵部侍郎。明嘉靖二十一年十二年初八日,冼光以病终正寝。上惊悼遣官谕祭营葬,语报褒嘉。真可谓生荣死哀矣。
谕祭文 维嘉靖二十三年岁次甲辰九月朔 皇帝遣广东布政司左参议汪大受 谕祭南京太常寺卿冼光(祭文详《宗谱·显扬谱》)
大罗房祖山“万松源”在大罗村后。自明成化甲辰年起,至清光绪壬寅止,这418年间,先后安葬该房二世祖福、妣阮氏、继妣梁氏;三世祖安、妣杨氏;四世祖光、妣霍氏、庶妣胡氏、张氏;十四世祖盛章、妣区氏,以及十五世获桥之继妣岑氏等祖辈先人。该房祖墓,于二00三年十二月,被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列为“古墓葬”。沈姓二千多年前从北往南入粤改姓。若干年后,部分族人从粤北往粤中迁移 ;有族人从粤中迁去粤西;又有族人从粤北、粤中和粤西迁徒到广西落籍定居,但他们都是同宗同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