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圈挽联称呼怎么写

如题所述

花圈挽联称呼:

一:父族称呼:

(1)祖父之胞兄弟:称伯叔祖大人,自称侄孙。

(2)父之胞兄弟:称伯叔大人,自称脉侄。

(3)父胞兄弟之妻:称伯叔母,自称脉侄。

(4)兄嫂:称尊嫂,自称夫弟。回称,贤叔,自称愚嫂。 

(5)侄妇:称贤侄媳,自称愚叔。伯父,回称伯叔翁。

(6)弟妇:称贤弟妇,自称夫兄,回称尊伯,自称愚弟妇。

(6) 祖母之父:称外曾祖大人,自称愚外曾孙。

(7)祖母之亲伯叔:称外曾伯叔祖大人,自称愚外曾又侄。 

(8)祖母之胞兄弟:称舅祖大人,自称愚甥孙。

(9)祖母之胞姊妹:称姨祖母,自称愚姨侄孙。

(10)祖母之胞脉侄:称表伯叔大人,自称表侄。

(11)祖母胞兄弟之婿:称表姑父,自称表内侄。

(12)祖母胞姊妹之婿:称姨表姻兄,自称愚姨表姻弟。 

二:母族称呼:

(1)母之父:称外祖父大人,自称愚外孙。

(2)母之内伯叔:称外伯叔祖大人,自称愚外侄孙。 

(3)母之姑夫:称外祖姑夫大人,自称愚姻内侄孙。 

(4)母之亲姊妹夫:称姨丈大人,自称愚姨甥。

(5)母之脉侄女之夫:称表姊夫,自称姻弟。

(6)母胞姊妹之婿:称姨表姊妹夫,自称姨表姻弟。 

(7)母胞兄弟:称舅父大人,自称愚外侄或甥。

(8)母之亲表兄弟:称表舅,自称愚姻侄。

(9)母之母:称外祖母,自称愚外孙。

(10)母胞内伯叔母:称外伯叔祖母,自称愚外侄孙。 

(11)母胞兄弟之妻:称勐母,自称愚甥或愚外侄。

(12)母服内侄媳:称表嫂或表弟妇,自称表夫兄弟。

(13)母胞姊妹:称姨母,自称姨甥或姨侄。

(14) 母胞姊妹之女:称姨表姊妹,自称愚兄弟。

三:妻族称呼:

(1)妻之曾祖:称岳曾祖大人,自称愚曾孙婿。

(2)妻之祖父:称岳祖父大人,自称愚孙婿。

(3)妻之父:称岳丈大人,自称婿。

(4)妻胞兄弟:称贤内兄弟,自称姊妹夫。

(5)妻之母舅:称内大人,自称愚甥婿。

(6)妻之表兄弟:称内表兄弟,自称愚表姊妹夫。

(7)妻之亲表侄:称贤表内侄,自称表姑夫。

(8)妻胞姊妹之夫:称襟兄弟,自称愚襟兄弟。

(9)妻姑母之子:称内表兄弟,自称表姊妹夫。

(10)妻胞兄弟之媳:称贤内侄媳侄,自称愚内姑夫。 

(11)妻胞姊妹之子:称贤姨侄,自称黍子婿。

(12)妻母之母:称岳母大人,自称黍子婿。

(13)妻之族母:称岳庶母大人,自称愚甥婿。

(14)妻胞兄弟之妻:称姻嫂,自称姻侍生。

(15)妻之外祖母:称姻外祖母,自称愚外孙婿。

(16)妻胞姊妹:称贤姊妹,自称愚姨夫。

(17)妻胞姊妹之婿:称贤婿,自称黍姨丈。

(18)妻胞姊妹之女:称贤侄女,自称黍姨丈。

(19)妻胞兄弟之子:称贤内侄,自称愚夫母。

五:姻戚称呼:

(1)祖亲家:称老太翁先生,自称姻内侄。

(2)父之亲家:称姻太翁先生,自称姻侄(晚)。

(3)亲家之父:称姻太翁先生,自称姻侄(晚)。

(4)子之亲家:称姻台,自称愚弟。

(5)婿之伯叔:称姻兄台,自称姻愚弟。

(6)亲家:称姻翁×老大人,自称愚姻弟。

(7)亲家母:称姻母×老孺人,自称眷侍生。

六:各亲称呼:

(1)女之夫:称贤婿,自称黍岳丈或愚岳氏。

(2)侄女之夫:称贤侄婿,自称愚伯叔。

(3)女之子:称贤外孙,自称黍外祖(黍上祖母)。

(4)侄女之子:称贤外侄孙,自称内兄弟。

(5)姊妹之夫:称姊妹夫,自称内兄弟。

(6)姊妹之子:称贤外侄或贤外甥,自称愚舅氏。

(7)姊妹之翁姑:称姻太翁(母),自称姻晚。

(8)姑夫:称姑丈大人,自称愚内侄。

(9)姑母之子:称表兄弟。

(10)女之婿:称贤外孙婿,自称黍姻外祖。

(11)姊妹之婿:称贤甥婿,自称愚内舅。

(12)姑母:称×府姑母,自称脉侄。

七:师友称呼:

(1)业师:称老师,自称受业或学生(门生)。

(2)业师之妻:称师母,自称学生。

(3)业师之父:称太老师大人,自称门下晚生。

(4)业师之母:称师太母,自你门下晚生。

(5)业师之子媳:称世兄嫂,自称世愚弟世侍生。

(6)业师之女:称世姊妹,自称世侍生。

(7)子之业师:称老师,自称世侍生。

(8)学生:称贤友贤世侄,自称友生。

(9)学生之父:称仁兄,自称世愚弟。

(10)同乡:称仁兄,自称乡愚弟。

扩展资料:

(1)挽联,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对联。它是对死人哀悼,也是对活人的慰勉,有其社会性,也有其时代的代表性。

(2)花圈和祭幛上的挽条分上下两条,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 上联常用“悼念XXX”,“沉痛悼念XXX”,或“某某某千古”;下联常用“XXX敬挽”、“XXX泣挽”、“XXX拜挽”。

(3)挽联有很强的针对性,要切合死者的地位、身份、情操和业绩,甚至此时此地的思想感情也要切合事物与场合。挽联不能换用,也不能通用,这应该是挽联很重要的地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挽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09

祖母(王母):父之母。

曾祖父、母:  祖之父、母。

高祖父、母 : 曾祖之父、母。

上五世:即从本位起,上及父、祖、曾祖、高祖。

曾孙: 孙之子。

玄孙: 曾孙之子。

来孙:玄孙之子。

下五世:指从本位起,下主立孙。

世父(伯父):父之兄。

世母(伯母):世父之妻。

叔母(婶):叔父之妻。

姑(姑母):父之姊妹。

从祖祖父(伯祖父、叔祖父): 父之伯叔。

从祖祖母(伯祖母、叔祖母): 父之伯母、叔母。

从祖父(堂伯、堂叔): 父之从兄弟。

从祖母(堂伯母、堂叔母): 从祖父之妻。

族曾祖父(族曾王父):祖父的伯叔。

族曾王母:祖父的伯叔之妻子。

族祖父(族祖王父):族曾祖父之子。

族父:族祖父之子。

族兄弟:族父之子。

嫂:兄之妻。

弟妇:弟之妇。

从子(侄): 兄弟之子。

从女(侄女):兄弟之女。

从孙: 兄弟之孙。

甥(外甥):姊妹之子。

署名有两种一种是个人署名,一种是集体署名。个人署名是是关系加署名。集体可以是单位名。如果是家庭,可以是家中长者或者家长名字携全家敬挽:称呼(指的是你和先人的关系)某某携全家敬挽。

花圈和祭幛上的挽条分上下两条,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 上联常用"悼念XXX","沉痛悼念XXX",或"某某某千古";下联常用"XXX敬挽"、"XXX泣挽"、"XXX拜挽"

扩展资料:

挽联的格式 上联有称呼在前和在后两种:称呼(称呼指的是先人和你的关系)某某千古 和 悼念称呼某某。这两种是最常见的。通常还有男灵佑,女仙逝。下联格式则都是称呼在前:称呼(指的是你和先人的关系)某某上挽,敬挽,拜挽,泣挽,顿首,拜挽等。当然在这种基本的格式下,是可以适当的进行词语的选择比如:敬爱雷锋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某某小学某某班敬挽。能真挚体现心中的感情就好,但是选词要严肃。

挽联的书写  挽联的颜色一般是白底黑字,字体要统一,最好保证尽量工整,可以请书法比较好的人书写,以示尊重。在书写习惯上为了突出对故去的人的尊重,下联的书写有时比上联低一两个字(注意是书写时低一两个字,不是贴的时候贴低一两个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挽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7-19

格式

上联有称呼在前和在后两种:称呼(称呼指的是先人和你的关系)某某千古 和 悼念称呼某某。这两种是最常见的。通常还有男灵佑,女仙逝。下联格式则都是称呼在前:称呼(指的是你和先人的关系)某某上挽,敬挽,拜挽,泣挽,顿首,拜挽等。当然在这种基本的格式下,是可以适当的进行词语的选择比如:敬爱雷锋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某某小学某某班敬挽。能真挚体现心中的感情就好,但是选词要严肃。

花圈上下款

(沉痛悼念×××、哀悼×××、追悼×××千古、永垂不朽一词,一般用于对社会有功绩的人。

普通挽联上款下面应写上;男的、灵佑、安息吧;女的、仙逝、安息吧等词。

下款还要写上挽、敬挽、拜挽、泣挽、叩挽、顿首拜挽、哀献等)

上款: 沉痛悼念×府××老先生千古

沉痛悼念×××同志永垂不朽

沉痛悼念×府××老太太千古(仙逝)

沉痛悼念父亲大人千古

沉痛悼念慈母大人千古

沉痛悼念 ×××同志永别

沉痛悼念××老人仙逝

××恩 师 千 古

悼念×××仙 逝

敬爱的 爸 爸 安息吧

下款

朋   友:×××敬挽 

乡   宜:×××敬挽

×单位 :×××敬挽

友:       ×××敬挽

学    生: ×××拜挽

邻    里: ×××哀挽

女    儿: ×× 泣挽

女  儿: ×× 哀挽

女  婿: ×× 叩挽

孤哀子 :×× 泣血悲挽  

儿   媳:×× 泣泪叩挽

(学生:×××、同事:×××、朋友:×××、妻率子:×× ×× ××、外甥:×××)

拓展资料:

挽联

挽联,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对联。它是对死人哀悼,也是对活人的慰勉,有其社会性,也有其时代的代表性。

挽联要有真实性、不能把挽联写成通用联,挽联即是办理丧事或祭祀先人时所要用到的一种形式,其主要的作用是哀悼逝去之人,表达对逝去之人的一种敬意与怀念等。现在一般人们都去专门销售店里买,这是对死人的不尊敬的表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7-06

常用花圈花篮挽联写法:
右联:悼念XXX
左联:YYY敬挽

右联:沉痛悼念XXX
左联:YYY敬挽

右联:沉痛悼念XXX千古
左联:YYY敬挽

右联:XXX一路走好
左联:YYY敬挽

右联:沉痛悼念XXX同志千古(党员称同志)
左联:YYY敬挽

基督教徒花圈花篮挽联写法:
右联:XXX安息主怀
左联:YYY敬挽

右联:XXX安息主怀
左联:YYY携全家敬挽

直系隔代长辈花圈花篮挽联写法
右联:奶奶我们永远爱您
左联:全体孙辈携重孙叩拜

右联:爷爷我们永远怀念您
左联:长孙YYY携重孙叩拜

公墓烈士陵园纪念碑花圈花篮挽联写法
右联: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左联:YYY敬献

右联:革命先烈名垂青史
左联:YYY敬献

单位送员工花圈花篮挽联写法
单位送男员工花圈花篮挽联写法
右联:沉痛悼念XXX千古
左联:YYY敬挽

单位送女员工花圈花篮挽联写法
右联:沉痛悼念XXX音容宛在
左联:YYY敬挽

儿女给父亲花圈花篮挽联写法
右联:沉痛哀悼严父XXX大人逝世
左联:不孝儿YYY跪拜

儿女给母亲花圈花篮挽联写法
右联:沉痛哀悼慈母XXX孺人逝世
左联:女人YYY女婿ZZZ携全家跪拜

学生给老师花圈花篮挽联写法
右联:沉痛哀悼XXX老师千古
左联:Y届Y班全体敬挽

普通祭奠花圈花篮挽联右边一般用:沉痛悼念XXX千古、哀悼XXX千古、XXX安息、XXX仙逝等。
对社会有功绩的人祭奠花圈花篮右边一般用:追悼XXX千古、永垂不朽一词。

第4个回答  2008-02-08
挽联:挽母亲联

疾劳早夺慈母命
悲风难诉儿女情

莫报春晖伤寸草
空余血泪泣萱花

滋竹当风空有影
晚萱经雨不留香

宝婺云迷妆癌冷
萱花霜萎乡帏寒

未报春阵伤寸草
空余血泪泣萱花

忆慈颜心伤五内
抚遗物泪流双行

去岁慈言常在耳
今春于请再无言

椿树早凋悲未已
萱花才殒泪何穷

冰霜高洁传幽德
圭壁清华表后贤

无路庭前重见母
有时梦里一呼儿

长记慈惠传后世
永留典范在人间

严父子逝恩未报
慈母别世恨终天

生前记得三冬暖
死后思量六月寒

未盗仙桃调味口
空悲黄土覆慈容

去岁慈言常在耳
今春于请再无音

终天唯在思亲泪
寸草痛无盖母灵

无路庭前重见母
有时梦里一呼儿

忆慈颜心伤五内
抚遗物泪洒两行

良操美德千秋在
亮节高风万古存

严父早逝恩未报
慈母别世恨终天

惊春花染杜鹃血
倚门深得子规啼

世上痛无救母药
灵前哭煞断肠人

慈母一去杳无影
怜儿千声呼不回

但愿此境成梦境
怎奈哀情是真情

心想慈母心有效
月临中秋月不圆

支覆巫山人不见
月明仙岭鹤归来

慈竹光风空有影
晚萱经雨仍留芳

平生性善慈母泪
今日疾病悲儿情

山颓赐也将安放
琴在微之不忍弹

宝婺云迷闰阁冷
萱花霜萎绣帏寒

花落萱帏春去早
光寒婺宿夜来沉

直骨尤超古鹤上
慈教仍存青云中

莫报春晖伤寸草
空馀血泪泣萱花

守孝不知红日落
思亲常望白去飞

梅叶王容含孝意
柳拖金色动哀情

空悬月冷人千古
华表魂归鹤一声

春江桃叶莺啼湿
夜雨萱红蝶梦寒

玉洁冰清归泉路
孙贤子肖哭灵台

父亲的挽联

劳苦一生今可息
滋味红尘有悲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