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笔下的短篇小说《在故乡》以1984年《延安文艺丛书·散文卷》为载体,深情揭示了一段回乡见闻。这部作品描绘了主人公在故乡所经历的现实与传统碰撞,以及村民对新政策的复杂情感。
故事开篇,故乡的环境虽依旧熟悉,但新施政的痕迹令人触目,如选举标语与公粮政策,它们在村民心中激起涟漪。尽管生活有所改善,村民们对新政策的抵触在村会上和教育政策的讨论中表露无遗。
七老汉,这位曾经的陈家富户,如今却身处破败的土窑,人称「串通」与「闲人」。他的懒散、依赖和大旱烟瘾,伴随着吃闲饭、吸人烟的小毛病,却无损他调解纠纷的善良本性。分得土地后,他选择出租,被冠以「可怜地主」之名,这背后是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一次偶然的相遇,我在树荫下的七老汉面前开起了玩笑,然而他的生活现状让我心酸。他因害怕被我责骂,即使听到我回来也不敢探望。夜谈之后,我满怀感慨,期待能为他做些什么。二哥陪我祭祖,途中的贾步高生活有了改观,而七老汉破败的土窑与他的沉默,让人深感生活的残酷。
信步偶遇,四先生虽记得我们,我们却对他陌生。七老汉的颓唐话语,让我明白了他的自责与自卑。他试图与我单独交谈,但最终在苦涩的笑容中选择离去。二哥的评论,道出了人情的复杂:“可怜又可憎”,揭示了生活的矛盾。
回家后,我感受到故乡过年的热闹,然而世事如梭,连过年习俗也发生了变化。父亲对七老汉的愤怒和咬牙切齿,反映出他对旧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除夕前,七老汉的离世如一声惊雷,乡村人心情各异,有无知的孩子,有母亲的悲伤和对「邪气」的抵御。
七老汉的葬礼简单而冷清,除夕夜村庄的热闹与他的离去形成鲜明对比。新年闲暇时,七老汉的去世引发了村民们的回忆和纷争。父亲对土地的复杂情感,我则为七老汉的悲剧感到悲凉,故乡已不再是那个他熟悉的模样。正月初五,我带着深深的感慨离开,回望故乡,心中满是酸楚与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