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国古代优良师德传统的内容

如题所述

在中国师德价值系统中,是以道德价值为核心的。在这方面,不同时代都提出了一整套的标准和要求,同时形成了一套修养道德和恪守道德的方法和途径。孔子重视自身的品德修养,提出了“德之不修,学之不讲。”主张教师要“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已”,在教学中力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和“循循善诱”。西汉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唐代韩愈把教师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近代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主张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之师表的地步。”总之,我国历史上许多教育家和学者对师德都有精辟的论述,这些主张包括立德、修身、治学等多个方面,至今仍是师德的重要内容。
对于师德中的优良传统,尤其是那些闪光的精华,不仅是我们的宝贵遗产,而且为世人所瞩目,所敬仰。世界各国有识之士尚努力在研究、学习其中的优秀部分,我们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又岂能妄自菲薄?教育者担负着人类文明传承的历史使命,继承师德优良传统是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需要,也是创新教育的需要。但长期以来,我们比较着重于继承原有的师德传统,这对于变化较慢的社会大体是可以适应的,而在知识、科技、经济、教育和社会变化不断加快、教师角色已发生变化的时候,这种“继承”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继承的方法也应随时代的改变而有所改变,在教育创新的大前提下,对师德优良传统的继承应是创新意识下的继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27
1、有教无类,教育面前人人平等;
2、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的传授;
3、言传身教,强调自身修养对学生的模范作用;
4、学富五车,注重自身学问的提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8-27
有教无类,教育面前人人平等;
解惑,言传身教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