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欢喜禅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参欢喜禅原是佛教的一种修炼方式,现多用以暗指男欢女爱。
  参禅是禅宗用以学人求证真心实相的一种行门。参欢喜禅是参禅的一种。欢喜禅是西藏密宗的一种修炼方式。欢喜佛唯密宗所有,只有藏传佛教(喇嘛教)寺庙中才有供奉。
  西藏密宗由印度密教发展而来。密教也称坦多罗教,坦多罗的原义就是生殖、繁衍。它继承了印度教中性力派(纵乐派)的思想和实践。印度密教有这样的传说:崇尚婆罗门教的国王“毗那夜迦”残忍成性,心性成魔,杀戮佛教徒,释迦牟尼派观世音去教化他。观世音采取种种手段都无法降伏魔,怎么办呢?无奈,便化为美女和“毗那夜迦”发生肉体关系,在观世音温暖的怀抱里,“毗那夜迦”顿时化解了一切恶,心中充满爱,终于皈依佛教,成为佛坛上众金刚的主尊。现存的欢喜佛造型多数是两个佛面对面交合在一起。女佛握佛经、元宝以示融合迦南,男佛戴法冠,面目狰狞,张臂箕坐,以示菩提教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18
主轴就是:利用‘爱.欲’这种人体内最强的力量,来打破旧有的心理运作模式和生理运作模式,以此来改造身心。又按照不同的技术手段,发展出‘欢.喜.禅譬如易怒或者杀戮成性的人,心念体系的结构使他极易产生嗔怒之心,即便是学了清静道法,通达了其中的理论,乃至观察到自己心念生灭如幻,但一到实践中依旧不能降服嗔怒之心,这就是旧有的心念体系或者说‘习气’过于顽固的缘故。因此知道如何做是正确的,可偏偏又做不到。这个时候一种方法是通过长期的隐居、苦行或者其他办法一点点儿的磨掉那个心念体系。但耗时过长,甚至一辈子都完不成这个任务。所以就有另一种方法,利用人体内某种力量打散现有的心念体系。那么人体内有那些强大的力量呢?有愤怒、恐惧、爱.欲,一般会选择爱.欲,通过一定的方法诱发爱.欲,但是却不将这股爱.欲用于欢.爱,而是在爱.欲这种人体内具有很强影响力的力量涌起之时候,通过一定的方法诱导到其他用途上,用来打散旧有的心念体系,乃至利用它构造出一个适合修行的心念体系。情.爱有时候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甚至会让一个人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里也正是用到这个特点,就以‘欢.喜.禅’为例,行功之时需要进行非常专心的观想,观想本尊佛与佛母合体。而佛与佛母乃至身上的各类饰品都有暗示意义的,大多与般若空性也就是‘如幻性’、十二因缘、深深智慧、三十七道品、广大布施、以及各种对治障碍之法等等相联系。所以当爱欲升起时,就心理层面而言其作用对象并非实体交.合之女,而是作用在上面说得那些教法教义上,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打散旧有的心念体系,建立一套修持的心念体系。因此到了高等阶段的时候修持者对实体交.合之女就没有什么挑剔了,老的少的肥的胖的都可以,那只是引发爱欲的工具,而非爱欲作用的对象。从‘转化心念体系’这个角度来讲,它同‘拜忏法’有一定的类似之处。只不过走得是不同的形式,‘拜忏法’是利用忏悔之念一点点儿的打散旧有心念体系,而‘欢.喜.禅’则是利用爱欲之念,而且比较快速。不过此法毕竟与绝大多数的社会善恶伦理相冲突,不可能公开。更何况爱欲这种力量,对于不能验证‘如幻’的人来说也是极其危险的,没有严格的指点很容易出问题。并不适合像‘拜忏法’那样大规模推广。当然这其中还涉及到其他的内容
第2个回答  2023-08-13
参欢喜禅,佛教语,禅宗指修习禅定后,如得正悟,其心安和,身心悦乐,一如得大欢喜之状,故称。也称“狂禅”、“醉禅”。参欢喜禅是禅宗修习禅法的一种。
“禅”字,源于古印度,汉译作“静虑”、“思维修”、“虑持”等,为印度古代瑜伽修习法之一。传入中国后,衍生出南北禅宗。北禅重修行,以修禅那为主,形成“禅宗”,亦称“北禅”;南禅重悟性,以参禅悟道为主,形成“南禅”。禅宗主张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是“本心佛”,故不假外求,不落言念,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参欢喜禅,佛教语,禅宗指修习禅定后,如得正悟,其心安和,身心悦乐,一如得大欢喜之状,故称。也称“狂禅”、“醉禅”。参欢喜禅是禅宗修习禅法的一种。
南宗禅的顿悟成佛和北宗禅的渐悟成佛,在于顿悟和渐悟在明心见性上是不同的。南宗顿悟见性成佛,是说南宗顿悟成佛的方便法门,顿悟并不否定渐悟,南宗的顿悟成佛,是要求修行者通过顿悟,达到“无念”、“无住”、“无相”的境界,其结果是无修。北宗禅的渐悟成佛,是说北宗禅主张通过渐修成佛,并贬低顿悟,把顿悟贬为渐悟的补充和附庸。北宗禅的渐悟成佛,是要求修行者住心观静,息虑安神,不起妄念,泯灭心境,使心境与本性相合,其结果是无修。
参欢喜禅,佛教语,禅宗指修习禅定后,如得正悟,其心安和,身心悦乐,一如得大欢喜之状,故称。也称“狂禅”、“醉禅”。参欢喜禅是禅宗修习禅法的一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