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是真核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时DNA存在的特定形式,由染色质丝螺旋缠绕,逐渐缩短变粗形成。只有在细胞分裂中期(所有染色体以其浓缩形式在细胞中心排列),染色体通常在光学显微镜下才可见 。
在此之前,每个染色体已被复制一次(S阶段),原来的染色体和其拷贝互称姐妹染色体,两个染色体通过着丝点(粒)连接。如果着丝点位于染色体的中间,则产生X形的染色体结构;如果着丝点位于其中一个末端附近,则产生双臂的染色体结构。
扩展资料:
为了更好、更准确地表达人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1960年,在美国丹佛(Denver)市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细胞遗传学会议,讨论并确立了世界通用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成的描述体系―Denver体制。这个体制按照各对染色体的大小和着丝粒位置的不同将22对染色体由大到小依次编为1至22号。
并分为A、B、C、D、E、F、G共7个组,X和Y染色体分别归入C组和G组。将待测细胞的全部染色体,按照 Denver体制配对、排列后,分析确定其是否与正常核型完全一致,正常女性核型:46,XX;男性核型:46,XY。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染色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类染色体
1、中央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位于染色体纵轴的1/2~5/8处。
2、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位于染色体纵轴的5/8~7/8处。
3、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位于染色体纵轴的7/8至末端。
染色体是真核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时DNA存在的特定形式,由染色质丝螺旋缠绕,逐渐缩短变粗形成。只有在细胞分裂中期(所有染色体以其浓缩形式在细胞中心排列),染色体通常在光学显微镜下才可见 。
扩展资料:
为了更好、更准确地表达人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1960年,在美国丹佛(Denver)市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细胞遗传学会议,讨论并确立了世界通用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成的描述体系―Denver体制。这个体制按照各对染色体的大小和着丝粒位置的不同将22对染色体由大到小依次编为1至22号。
并分为A、B、C、D、E、F、G共7个组,X和Y染色体分别归入C组和G组。将待测细胞的全部染色体,按照 Denver体制配对、排列后,分析确定其是否与正常核型完全一致,正常女性核型:46,XX;男性核型:46,XY。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染色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之前才形成。在细胞的代谢期或间期,染色体分散成一级结构或伸展开的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组成细胞核内的染色质或核质。
染色体的形态以中期时最为典型。每条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中间狭窄处称为着丝点,又称主缢痕,它将染色体分为短臂和长臂。
按着丝粒位置的不同,人类染色体可分为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和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等3种类型。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短臂末端有一个叫做随体的结构,它呈圆球形,中间以细丝与短臂相连。
有的染色体长臂上还可看到另一些较小的狭窄区,称为次缢痕。染色体臂的末端存在着一种叫做端粒的结构,它有保持染色体完整性的功能。
扩展资料
人类染色体可分为两种类型:常染色体(体细胞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异体染色体)。某些遗传性状与一个人的性别有关,并通过性染色体传播。常染色体因此包含了其余的遗传信息。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复制,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相同的。
人类细胞有23对染色体(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或者说每个细胞有46条染色单体。此外,人类细胞有数百个线粒体染色体副本。人类基因组的测序提供了关于每条染色体的丰富信息。
桑格研究所根据脊椎动物基因组注释(VEGA)数据库中的人类基因组信息汇编的染色体统计数据。基因的数量是一个估计,因为它部分是基于遗传预测。染色体总长度也是基于非序列异染色质区域大小的估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染色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