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公三略》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为什么说它与其他兵书有所不同?

如题所述

《三略》原称《黄石公三略》,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与《六韬》齐名。 此书侧重于从政治策略上阐明治国用兵的道理,不同于其他兵书。它是一部糅合了诸子各家的某些思想,专论战略的兵书。南宋晁公武称其:“论用兵机之妙、严明之决,军可以死易生,国可以存易亡。”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被当时武学必读书《武经七书》编入。

《黄石公三略》分上略、中略、下略3个部分,共3800余字。与前代兵书不同,它是一部专论战略的兵书,尤其侧重阐述政略,这是该书的一个显著特点。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专讲战略的专著。《三略》的另一个特点,即是大量引用古代兵书《军谶》、《军势》中的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共引用了700余字,占全书的1/6强。因而为后人保留了这两部已佚兵书的部分精华。

  《三略-上略》共2100余字,占全书的一半以上,内容丰富,是全书的主要部分。其主要内容:①强调民本 、 兵本 思想,注重收揽人心、民心。这也是该书政略思想的核心。《三略》开篇即指出: 夫主将(治理、统率)之法,务揽英雄之心,赏禄有功,通志于众。故与众同好,靡不成;与众同恶,靡不倾(摧毁)。

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 ,从战略的高度,指出人心向背,对于治国安邦的重要意义。这里的 英雄 指德才杰出的文臣武将, 通志于众 的 众 指民众、庶民。它不仅强调收揽英雄之心,同时指出君主的意愿要与民众相贯通,强调上下要同心,体现了它的 民本 思想。

  《三略》认为: 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得其干,收其本,则政行而无怨。 它还指出: 夫为国之道,恃贤与民 ,这里的“贤”也即 英雄。《三略》十分重视收揽 英雄之心,民心对于 英雄,它认为不仅要 使贤如腹心 ,而且要 获城割之,获地裂之,获财散之 ,依功进行封赏,并且 赏功不逾时 ;对于庶民百姓,它强调要广施恩惠,爱护民众,具体应做到: 务耕桑,不夺其时;薄赋敛,不匮其财;罕徭役,不使其劳 ,这样既可以获得民众的支持,同时也增加了国力。

  《三略》还引用《军谶》: 兴师之国,务先隆恩;攻取之国,务先养民 的思想,强调富国先富民,只有国富民强,才能克敌制胜。从注重收揽人心的角度出发,《三略》指出治国统军的根本在于 察众心,施百务 ,即体察各类人物的心理特征和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并列举出20个心态各异的人物,一一提出治理办法,总的原则是,消灭怀有敌意的人,争取一切可以利用的人。

  《三略》的 民本 思想体现在军略上,即是 兵本 思想,强调士兵在战争中的作用。它认为: 夫统军持势者,将也;制胜破敌者,众也。以寡胜众者,恩也;以弱胜强者,民也。 并指出 能使三军如一心,则其胜可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30

《黄石公三略》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有人说他与其他的兵书有多不同是因为《黄石公三略》,是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之一黄石公的著作。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与《六韬》齐名。此书侧重于从政治策略上阐明治国用兵的道理,不同于其他兵书。

而且,《黄石公三略》是武进七书之一,集众家之长,自成体系。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专门讨论士兵战略问题的军事著作,思想内容丰富。如果圣人附身,世界可以统一。要用德行使圣人附身,用道使圣人附身。圣贤离开,国家就会衰弱;圣贤离开,国家就会迷茫。软弱是通向危险的阶梯,混乱是临死的征兆。

是中国古代的第一个战略性专着,《三略》的另一个功能是使用古代军事经典《军事预言》和《军事形势》来表达思想,总共700字,占本书的1/6以上。《黄石 公三略》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共3800个单词。与上一代军事书籍不同,它是一本专门研究战略的军事书籍,特别强调政治战略,这是该书籍的突出特征。

能救天下危难者,得天下太平;能救天下疾苦者,得天下幸福;能救国难者,得天下幸福。所以,恩典在万民之上,圣人必归向他;恩典在万民之上,圣人必归向他。

由此可见,《黄石公三略》与其他兵书确实有所不同。否则,它怎么会成为一本著名的古代兵书呢,可见古人的智慧是比较强大的。

第2个回答  2019-09-23
主要原因①强调民本 、 兵本 思想,注重收揽人心、民心。这也是该书政略思想的核心。《三略》开篇即指出: 夫主将(治理、统率)之法,务揽英雄之心,赏禄有功,通志于众。故与众同好,靡不成;与众同恶,靡不倾(摧毁)。
第3个回答  2019-09-20
《黄石公三略》是中国古代的一本著名兵书,此书侧重于政治策略上阐明治国用兵的道理,不同于其他兵书。它是一部糅合了诸子各家的某些思想,专论战略的兵书
第4个回答  2019-09-26
中国古代兵书,充满哲学思想,可以指导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不是说 《孙子兵法》就是一部战略管理的教科书嘛,这是中国兵书的最大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