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金属及非金属污染

如题所述

(一)微量金属

随着微量金属在人体健康及生态学上研究的逐步深入,地下水中的微量金属污染问题也为人们所关注。

1.控制微量金属污染的主要机理

主要是吸附和沉淀这两种机理。地下水中大多数的微量金属,诸如Cu、Pb、Zn、Hg、Cd等,均以阳离子的形式存在,他们很容易被岩土中的吸附剂所吸附,而且这种吸附常常是不可逆反应的化学吸附。例如汞这种微量金属,它很容易被吸附而聚集在岩土中,但很难从土中迁移到水体里。

实例A:据纳杜〔14〕(J.Nadeau,1982)报导,美国一个用汞的化工厂附近,土壤汞的均值为1000ppm,最高为89162ppm;流经该区的河流的河口沉积物含汞量比无污染河流的含汞量(0.33ppm)高几个数量级。污染源附近8个观测井,只有两个井水汞浓度超过饮水标准(1ppb),分别为4.3和8.8ppb;土中汞的累积强度仅25cm,其下即为背景值。上述情况说明,由于汞易被吸附(可能多为化学吸附),而难于进入地下水。

实例B:一学者迪(T.D.Dinh,1981)为研究受污染河水的水质改善后,河床含汞淤泥中的汞是否会随河水的渗漏进入地下水,曾做解吸试验〔13〕。他以无汞天然水淋滤有含汞淤泥的石英砂柱。结果,仅开头的渗出液含汞1.2ppb,其后均<0.2ppb;渗出水体积达10多倍孔隙体积时,含汞淤泥汞的释放量仅为淤泥总汞量的1/1000。上述数据说明,汞的吸附多为化学吸附。

除了吸附外,沉淀也是控制微量金属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众所周知,其难溶盐主要是硫化物及碳酸盐。这些难溶盐的沉淀严格地受pH及Eh值的控制,当Eh值很低时,不管pH的高低,均可产生Pb和Cd的硫化物沉淀;而在Eh值不很低时,如pH大于7或8,则可能产生Pb和Cd的碳酸盐沉淀。一般来说,产生硫化物沉淀必须有硫还原菌存在,且Eh应小于100mV。在排污河流和污水渗坑下面的包气带里,这种条件是可能达到的。例如,洛赫等(J.P.G.Loch,1981)的实验表明〔15〕,用不含脂肪酸的金属溶液淋滤砂及细粒粘性土柱,在15—70cm深处发现有黑色的Pb、Ni和Zn的硫化物沉淀;在15cm深处以上,Cu和Pb以吸附形式存在。上述试验说明,吸附和沉淀能有效地阻碍微量金属的迁移。

但是,脂肪酸与金属离子络合能促进其迁移。固体废物中的有机物分解达到厌气分解阶段时,复杂有机物可转变为脂肪酸,有些固体废物填埋地点下渗水的脂肪酸可达4g/L,在这阶段里,pH可降低到5.5—6,Eh也明显降低。拉加斯等(P.Lagas,et a1.,1980)〔16〕认为,当脂肪酸浓度达0.3mg/L时,与脂肪酸络合的金属离子所占的百分比大大增加,从而明显减少金属离子的吸附和沉淀。洛赫等〔16〕的研究证明,他们做了两种土柱试验,A柱,用含脂肪酸的固体废物淋滤液淋滤;B柱,用不含脂肪酸的溶液淋滤。试验时间均为16个星期。结果是,A柱,Ni、Pb、Zn迁移110cm;B柱,Ni、Pb、Zn仅迁移50cm。但Cu与其它金属不同,均截留在两柱的30—5Ocm处,这是Cu被优先吸附所致。

2.铬的污染

微量金属中,除铬外,它们在水中存在的形式主要是阳离子。由于它们易被岩土吸附(即使在浓度很低的情况下也是如此),所以,一般只形成污染范围很小的局部污染,不会造成较大面积的污染。

铬在地下水中有两种氧化态。Cr3+,以带正电的络合离子形式存在,如CrOH2+

或以带负电的络阴离子形式存在,如

Cr6+,均以络阴离子形式存在,如,

在pH为5—9的还原系统里,以三价的CrOH2+

形式占优势;在碱性的中等氧化条件的潜水中,以六价的络阴离子为主。

在一般的情况下,包气带及含水层中的固体物质多是带负电的,吸附阳离子,而Cr6+是以络阴离子的形式存在,所以,地下水中Cr6+的污染经常可见,而且有一定的污染范围。例如,在美国长岛〔17〕,浅层地下水受Cr6+污染,浓度为14mg/L;Cr6+来自一个工业废物排放坑;从污染源附近地下水第一次检出Cr6+污染后约20年,污染范围超过3000m。又如,北京某工厂把电镀废水(含铬)直接排入一砂砾石渗坑,造成约2000m范围的潜水污染。除人为污染外,天然地下水中也有含Cr6+高的地下水。例如在美国阿利桑那州芬尼克斯的Paradise河谷地区〔18〕,地下水中的铬为0.1—0.2mg/L,pH为9左右,Eh值一般都大于280mV,属中等氧化状态的碱性水环境l在该区内,如pH<7.8,地下水不含铬。该作者认为,该区的河谷沉积物中,没有含二价铁的辉石类和角闪石类及有机质等还原剂,从而使地下水保持着充氧的和碱性的特征,这是使地下水中的Cr6+不被还原为Cr3+而产生Cr(OH)3沉淀,保持较高浓度的重要原因。

影响铬迁移的机理主要是沉淀和吸附。在还原条件下,Cr6+转化为Cr3+,可能产生Cr(OH)3沉淀,Cr(OH)3的溶解度很低,仅0.005mg/L。如含水层及包气带中富含有机质及二价铁,很易使Cr6+还原为Cr3+,产生Cr(OH)3沉淀,其反应为: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

只有当Fe2+浓度<10-11mol/L时,这种反应才不会发生。巴特利特等(R.J.Bartlett,et a1.)〔19〕试验证明,在有机质含量小于0.05%的土壤中培养5星期后,所有的Cr6+都还原为Cr3+

在一定条件下,以铬阴离子形式的Cr8i+也会被吸附,其吸附剂主要是铁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斯托伦沃克等〔20〕(Sto11enwerk,K.G.et a1,1985)的研究证明,在冲积物里的细小颗粒表面,包着一层铁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薄膜,去掉这种薄膜后所吸附的铬仅12mg/kg,而不去掉这种薄膜所吸附的铬高达129mg/kg。他们发现,冲积物的零点电位pH值(pHz)为8.38,而地下水的pH值为6.8,介质的pH值小于pHz值,所以冲积物带正电、吸附阴离子。

3.铁的污染

地下水中铁的氧化态有两种形式,Fe2+和Fe3+;在相对比较氧化的地下水中,Fe2+和F3+都不稳定,因为Fe2+易氧化为Fe3+,并形成Fe(OH)3或Fe2O3沉淀。只有在相对比较还原的地下水中,Fe2+是稳定的,高铁地下水是含Fe2+高的地下水。

许多高铁地下水不是人类活动引起的,而是天然地质历史的产物。例如,油田水中,Fe2+可高达1000mg/L以上;相对比较还原的地下水,铁的浓度一般在1—10mg/L间,我国南方长江中下游冲积层地下水多为这种水。

地下水中铁的人为来源主要与金属硫化矿开采及煤矿开采有关,它是黄铁矿氧化FeSO4溶于水的结果;此外,与固体废物堆的淋滤有关,在排放此类废物地点附的地下水,其还原性较强,有时其Fe2+浓度竟达700mg/L〔8〕

(二)微量非金属

在饮用水标准中,包括了三种微量非金属元素:As、F和Se。

1.砷(As)

在地壳中,As与S共存,它常与硫结合形成硫化物。例如,雄黄(AsS)、雌黄(As2Sa)、毒砂(FeAsS)、砷华(As2O2)、斜方砷铁矿(FeAs2)、辉钴矿〔(Co、Fe)As、S〕、硫砷铜矿(Cu3AsS4)、红银矿(3Ag2S·As2S2)、砷镍矿(NiAs2)等。含砷的硫化物不易溶于水,但这些低价的矿物,经氧化后变为五价的砷酸盐,它们易溶于水。砷常用于农药、颜料、药品、合金和玻璃工业,其固体及液体废物含As。国外曾报导,长期喷洒含As农药的土壤,As含量可达几百ppm。

As是一种多氧化态元素,有四种氧化态:V、Ⅱ、-Ⅲ和0价。地下水中主要以As(I)和As(V)出现。As(I)毒性大于As(V)。在氧化条件下,地下水中的As以五价形式出现,为络阴离子:pH<3时,以

为主;pH为3—7时,以

为主;pH为7—11时,以

为主。在中等还原条件下,地下水中的As以三价形式出现,也为络阴离子:

在氧化条件下,如地下水有足够的Fe和Mn,可形成难溶化合物沉淀:FeAsO4(pK=20.24)、Mn3(AsO42(pK=28.7);在还原条件下,如地下水有足够的S,可形成As2S3和AsS沉淀。因此,As高的地下水,其Eh一般都低,没有或很少低价S(如HS-)。

一般地下水中,As的浓度多低于0.1mg/L,但在含As矿床地下水、油田水及热水中,As浓度常常较高,例如〔8〕,美国内华达州一热泉,As为4mg/L,西德一热泉,As为17mg/L。但是,在一般的淡地下水中,也偶然有As高的情况。例如〔8〕,美国内华达州一井水,As为1.3mg/L。

人为活动引起地下水As污染的情况也时有出现。它们多与固体废物。含As金属矿冶炼及含As农药厂的废物排放有关。例如〔22〕,西德一个炼锌厂,冲烟道废水渗入砂砾石含水层,致使地下水受As严重污染,其平均值为22.7mg/L,最高值为56mg/L(天然地下水背景值<0.01mg/L),相应的pH及Eh也相当低,其最低值分别为3.1和—120mV,As以三价的形式存在;又例如〔21〕,在瑞典,在一土地填埋地点,排放与石灰混合的含As污泥,结果引起潜水被As严重污染,面积为500×500m,As的最高浓度为2890mg/L,pH最低为1.2。

地下水中的As以络阴离子形式存在,一般不易吸附。但在一定的pH条件下,粘土矿物也吸附As。据有关研究证明〔23〕,pH=5时,五价

吸附量最大,pH小于或大于5,其吸附量都明显减少;对于三价As来说,在pH=3—9的范围内,其吸附量随pH升高而增大。

2.氟(F-

在地壳各种岩石里均可能有含氟矿物,但以火成岩中含氟矿物最多。含氟的主要矿物有:萤石(CaF2)、氟磷灰石〔Ca5(PO43F〕、黑云母〔K(Mg,Fe)3(A1Si3O10)(OH,F)〕、金云母〔KMg3(A1Si3O10)(F,OH)〕等。火山爆发,从地壳深部也可带来大量的氟。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氟来源主要是钢铁工业的废物(废气、废水及废渣)、磷矿开采的废物;其次是铅厂、搪瓷厂、玻璃厂及农药厂等,有时也使用一些含氟原料,但因其用量小,一般不会构成地下水的污染源。

高F水多为天然地下水,是地质历史的产物,多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和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也不少。氟在地下水中富集受气候、地理、地层岩石中含氟矿物、水文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F地下水的形成条件是复杂的,本书不详述。但总的来说,其分布有明显的地理分带性,它多出现于蒸发量大降水量小的干旱地区,南方的省份少见’含氟高的地层中,水交替缓慢,其含氟量也高,例如,内蒙广泛分布的含氟矿物的火成岩地区,地下水含氟量为1.5—5.0mg/L,最高达16mg/L;此外,高氟地下水与火山活动有关。例如,吉林火山岩分布区,其地下水氟浓度为1—5.8mg/L,新西兰热泉〔8〕氟浓度高达806mg/L。

人类活动引起的地下水氟污染主要与钢铁工业的废物排放有关。废气中的F主要是HF及含F的废气颗粒物,它们降落到地表后,如表层土壤或包气带是酸性或非酸性的非钙质土的话,部分的氟可能被淋滤而污染地下水,上海曾出现过类似的污染;而北方地区,由于多是含钙丰富的碱性土,不易引起含氟废气的地下水氟污染。北方地区地下水的氟污染源主要是含氟废水及废渣。例如,唐山钢厂含F-高达10—15mg/L的废水直接排入陡河,使两岸灰岩井水的F-高达6mg/L,1982年F-污染面积达3.76km2;包钢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地下水中的F-浓度受一些难溶盐溶解度控制。这些难溶盐有:含F硅铝酸盐矿物,如金云母、黑云母等,还有CaF2和Ca5(PO43F(氟磷灰石)。由于地下水中Al、Si和

含量甚微,所以,地下水中的F-浓度主要受CaF溶解度的控制。按质量作用定律,CaF2的溶解反应如下: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

上述反应的pK值在文献中有所差别,pK值分别为9.046〔21〕、9.8〔26〕和10.57〔24〕。即使按最小的溶度积常数(Kdp=10-10·57)算,要使地下水浓度控制在饮用水标准(1mg/L)以下,水中的Ca2+浓度必须大于388mg/L。也就是说,单纯依赖CaF2的溶解度控制,很难使地下水F-浓度保持在饮用水标准内。

除溶解度控制外,吸附作用对地下水中F-浓度也有重要影响。当F-浓度较低时,F-的吸附遵循兰米尔等温吸附方程;F-浓度较高时,遵循弗里德里克等温吸附方程。据鲍尔等(Bower,C.A.et a1.)〔26〕的研究,8种矿物对F-的吸附能力排序为:膨润土、蛭石和针铁矿<碱性土(未处理)<三水铝石和高岭土<酸性的埃肯土、非水化的埃洛石和水化的埃洛石<A1(OH)。和沉淀在膨润土上的新鲜A1(OH)3。当水中F-平衡浓度为16mg/L时,它们的F-吸附容量(mg/kg)为:新鲜的A1(OH)3,32600;水化的埃洛石,1777;非水化的埃洛石,1400;酸性的埃肯土,1060;三水铝石和高岭石,190一295;碱性土,59—190。其它的F-吸附量甚微。关于F-的解吸目前研究甚少。-些学者研究表明,在酸性土壤里,F-的吸附是可逆的;在碱性土壤里,F-的吸附多半受阻滞,可能是产生CaF2沉淀之故。丹尼克等〔27〕的研究得出,在20种试验土中,只有三种土的F-吸附是可逆的,其它土的F-的解吸均受阻滞,吸附平衡时间越长,被吸附的F-越不易解吸。

除了As和F这两个非金属元素外,非金属元素Se也是多氧化态变价元素,在水中也以络阴离子出现:

莫兰等(Morlan,R.E.et a1.,1976)〔25〕的试验指出,地下水中的Se浓度可能受Se的吸附所控制,它主要是被含水的铁的氧化物薄膜及胶体颗粒吸附。但是,土壤和岩石中可利用的Se甚微,可能这是控制地下水中微量Se的主要因素。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例如〔25〕,美国科罗拉多许多井水的Se浓度超过饮水标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