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并购策略案例分析

如题所述

1994年4月,恒通集团收购棱光实业35.5%的股份,这一举动开创了中国证券市场国有股权转让的先例。然而,恒通的入主并未给棱光实业带来福音,反而导致了其经营状况的恶化。恒通通过多种手段,如溢价转让资产、股权质押、经济担保等,从棱光实业掠走了8亿多资产,最终在1999年中期使棱光陷入整体亏损的困境。


同样,1997年成都联益的大股东将公司股权转给广东飞龙,初衷是希望沿海民营与西部上市公司的结合,但广东飞龙的诈骗行为粉碎了这一设想。这揭示了并购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即控制方的目标是扶持企业还是借此敛财。控制方的套现行为本无可厚非,但若采取欺骗手段,无疑是对资源的过度榨取。因此,管理部门需要制定法规,防止仅为了圈钱的重组,以保障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投资者也需谨慎对待低价控股权,以规避风险。


在反并购策略中,企业手段繁多,随着并购活动的日益频繁,新的反措施不断出现。关键在于,目标公司实施反收购计划时,需注意当地法律对此的态度,遵循法定程序。各国证券法均强调保护股东权益,如香港《公司收购与合并守则》规定,受要约公司未经股东大会批准,不得采取可能阻挠收购的行动,如发行股份、处置资产等,以确保股东权益不受侵犯。


总的来说,反并购策略需要在合法框架内进行,既要防止恶意并购,也要维护各方利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扩展资料

企业间的企业重组与企业分离、兼并、收购、破产,作为市场行为时刻都在进行着,过去会发生、现在会发生、将来还会发生。置身于兼并与收购浪潮的冲击中,并购与反并购的斗争异常激烈,企业家们无法回避,重要的是应区分善意并购与恶意并购,充分调查研究,对于不友好并购坚决反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