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驾崩后,为何不能在朱姓的王爷里选择一个继任者?

如题所述

每个朝代在面对王位继承这件事情时的态度都是十分谨慎严肃的,毕竟一个国家的江山社稷问题,可不是儿戏,只要稍微出一点问题,就可能导致国破人亡,江山易主。在古代漫长的历史上,通常皇位都是世袭继承制度的,这样就可以保证皇位一直都是自家人在坐。

可是古代皇帝子孙后代太多,即使是传给自己儿子,也总会让大家争得头破血流,内乱不断,很多朝代都是因为这样而灭国的,比如宇文家的天下就是在子孙后代不断内乱中逐渐衰弱,最后杨坚捡了一个便宜直接顺利登基改朝换代。

明宣宗去世后,为何不选择朱姓王爷继承王位呢?其实就跟继承制度与掌权者的利益方面关系最大,不信我继续为你分析。

一、明朝特殊的继承制度

明朝时期,在皇位继承方面,已经沿袭后来的“嫡长子继承制度”,也就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样的继承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家庭内乱,但是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就是继承者可能能力不足,难以服众。

因此,在朱元璋时期,就为了能够让自己朱家江山稳固,从而大肆清理功臣,防止有人功高盖主,即使他再怎么去处理,最后人算还是不如天算,朱允炆的皇位还是被朱棣取代,从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嫡长子继承制度的弊端十分明显。

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发现另外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是明朝时期的继承制度已经发生改变,原本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在朱元璋这里,已经变成嫡长房继承制度,嫡长子朱标去世后,皇位传给嫡长孙朱允炆继承,这样的继承制度更加垂直,但是弊端也更大了。

明宣宗去世后,他还有尚且在世的儿子朱祁镇(8岁)和朱祁钰(7岁),两人都是未成年,难以担负起皇位的重任,要是根据一般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这个时候可能会考虑到明宣宗的弟弟朱瞻墉和朱瞻墡来继承皇位。

但是此刻问题就出现了,早在朱元璋事情,就已经在《皇明祖训》中明文规定继承顺序是嫡长子去世后由嫡长孙来继承皇位,也就是说此时应该是由朱祁镇来继承皇位,而非自己的弟弟。

哪怕不是明朝的这种继承制度,按照正常人的思维而言,父亲去世后,自己的遗产也是让自己儿子继承,哪怕儿子未成年,也轮不到自己的兄弟,除非这个人没有子嗣,才能轮到兄弟姐妹,这个即使是现在,依旧如此,何况是古代。

所以说,不管从继承制度的任何一个方面来看,明宣宗的儿子在世,都是轮不到他的兄弟来接班的,要不然天下肯定瞬间内乱不断,到时候这个场就没法收了。

二、张太后的利益

当然,除了继承制度外,利益关系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当时具有最大决定权的就是张太后,她可以选择让谁成为皇帝,只要符合一定继承制度就行,她选择自己儿子或者孙子都是可以的,但是她也有私心。

要是选择自己儿子继承皇位,不仅不够名正言顺,可能会引发内乱,而且她的儿子已经成年,上位就可以自己主宰朝政,她这个老太婆,就可以去休息了,她心里还是想多感受几年权力带来的快乐感觉的。

综上所述,选择年幼的明宣宗嫡长子朱祁镇作为皇帝继承人,无疑是最合适的,不管是继承制度还是自身利益而言,都是最佳选择,让一个未成年孩子登基成为皇帝,张太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辅佐皇帝,自己也就能够继续把持朝政些许年月,这样岂不是更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1

导语:明宣宗朱瞻基是一代明君,他爷爷朱棣通过暴力将皇位抢来以后,一直犹豫不决到底要把皇位传给谁。因为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是嫡长子,但是各方面都比不上他叔叔朱高煦。可是朱棣最后因为朱瞻基比较聪明,所以就选择了朱高炽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因为好圣孙的说法选择继位人,其实历史上还有不少。

所以我们从这件事中,就可以看得出朱瞻基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帝王。这个聪明的帝王,在26岁登基以后,开创了仁宣盛世。但是他的皇帝生涯只有10年时间,36岁的朱瞻基,因为疾病一命呜呼,留下了两个小儿子,一个朱祁镇,一个朱祁钰。那么他到底该传位给谁呢?
 


01嫡长子继承制,已经是明朝的一种传统。朱棣不是嫡长子,所以他的皇权是通过暴力手段夺取来的。可是朱允炆是以朱元璋皇长孙的身份继位的,所以相当于是遵照了嫡长子继承制。而朱高炽虽然天赋不高,各方面能力都欠缺,但是他也是以嫡长子的身份,接替了朱棣,成为了大明王朝的天子。朱高炽只做了8个月的皇帝就一命呜呼了,皇位自然就落在了嫡长子朱瞻基的手里。朱瞻基同样也是以嫡长子的身份继位的。

由此可见,朱瞻基在去世之前,一定也会尊重这种继承制度。因为只有嫡长子继承制才能够平息众怒,保证大明王朝的稳定繁荣。当时朱瞻基有两个儿子,一个朱祁镇,那是朱瞻基的嫡长子,还有一个朱祁钰,是庶出。所以论资排辈上来说,只有朱祁镇是最合适的继承人。
 


但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朱祁镇的年纪太小了。他登基的时候,才不过9岁而已。这么一个小孩儿,如何成为天下之主呢?宣德十年春正月,宣宗崩,壬午,即皇帝位。遵遗诏大事白皇太后行。大赦天下,以明年为正统元年。始罢午朝。丁亥,尚书蹇义卒。辛丑,户部尚书黄福参赞南京守备机务。二月戊申,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庚戌,尊皇后为皇太后。辛亥,封弟祁钰为郕王。---《明史》

不得不佩服朱瞻基的先见之明,他在任期间,就已经着重培养了一大帮子贤臣,这些人都可以成为朱祁镇的辅政大臣。比如说三杨、夏元吉等人,那可都是明朝响当当的贤臣。有了这帮人的辅佐,朱祁镇就算岁数小,也能够顺利接管皇位,大明也不会乱了。
 


02朱瞻基为何不选择弟弟们继承皇位?其实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觉得有些好笑,当然不能说这个问题就没有一丁点道理。因为朱祁镇毕竟年纪太小,主少国疑的情况下,朱家的诸侯王又失去了原有的权力,自然有可能导致皇权旁落的危险。十年春正月癸酉朔,不视朝,命群臣谒皇太子于文华殿。甲戌,大渐。罢买、营造诸使。乙亥,崩于乾清宫,年三十有八。遗诏国家重务白皇太后。丁酉,上尊谥,庙号宣宗,葬景陵。---《明史》

可是朱瞻基就算是冒着这样的风险,也不会选择自己的弟弟继承皇位,其实理由我们心里都非常明白。首先朱瞻基是贤君,但是他不是一个完全无私的人。自己分明有俩儿子,为什么他要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呢?到底是弟弟亲还是儿子亲,难道你心里没点数?你的家产会留给你的弟弟还是儿子呢?

这好像不是什么选择题。其次朱瞻基的弟弟太多,选哪一个其他人都不会服气。经历了朱棣谋反的事件以后,大明朝对诸侯王的权力都有所限制。所以朱瞻基的弟弟们虽然贵为诸侯王,压根就没有权力,所以也没有任何功劳。再者朱瞻基的两个儿子都还算不错,至少没有出现什么过分越矩的行为,未来可期。

朱瞻基是带着这份希望离开人世的,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继承自己的志向。而弟弟们是朱高炽的希望,跟自己没什么关系。所以说朱瞻基完全没有理由,把自己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他的儿子才是他所有的希望,这也是众望所归的事情。
 


03朱瞻基是有德之君,所以大臣们也指挥选择朱瞻基的儿子登基。朱瞻基是一代明君,他的父亲朱高炽只做了8个月的皇帝,这天下就落在了朱瞻基手里。所以说仁宣之治,其实基本上就是朱瞻基开创的。仁宗为太子,失爱于成谊。其危而复安,太孙盖有力焉。

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强藩猝起,旋即削平,扫荡边尘,狡寇震慑,帝之英姿睿略,庶几克绳祖武者欤。---《明史》

朱瞻基在做皇帝的时候,有很大一批属于自己的功臣。这些人当然是坚决拥护朱瞻基的,如果逐渐在遭遇不测,这些人也一定会支持朱瞻基的儿子,而不是侄子。
 


这在历史上有很多例子:比如说西汉时期的霍光,深受汉武帝的恩惠,所以霍光成为辅政大臣以后,对汉武帝的儿子汉昭帝十分忠诚,就算是汉昭帝去世以后,霍光也只在汉武帝的后嗣当中选择继任者,以此表明自己对汉武帝的忠诚。还有就是清朝的索尼、鳌拜等人,他们是皇太极忠诚的帮手,当皇太极去世以后,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和儿子豪格争夺皇位,索尼和鳌拜等人只支持皇太极的儿子,是不是豪格没关系,但绝对不能是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

由此可见朱瞻基的这帮忠臣们,对朱瞻基的忠诚,足以使得他们去支持朱瞻基的儿子,而不是朱高炽的儿子。所以就算是朱瞻基没有留下什么遗言或者遗诏,三杨等人也会向支持朱瞻基一样,去支持他的儿子登基。
 


 总结:父子相传,比兄终弟及,要来的更加稳定。为什么中原王朝的皇位,一般都是父亲传给儿子,而不是兄弟之间相传呢?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稳定因素在里面。因为父子相传是比较稳定一种继承方式,而兄终弟及则很容易出现混乱。因为弟弟继承皇位以后,不一定把皇位再传给其他弟弟,他们会传给自己的儿子,参考赵光义。

那这么一来之前的皇帝极有可能就会不被承认,或者说在地位上大打折扣,参照嘉靖皇帝登基以后,朱佑樘、朱厚照父子的下场。而且弟弟登基本身就没有根据可言,存在非正统的不安因素在里面。一旦发生内乱,那可就不是一件小事了。再说哥哥传位给弟弟,那哥哥的儿子们可就危险了,毕竟他们是弟弟皇位的威胁者。

所以说就算是为了王朝的稳定,为了儿子们的安全,朱瞻基也不会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当年赵匡胤无缘无故死了以后,他弟弟赵光义继位后,不仅害死了自己的弟弟赵廷美,也把赵匡胤的俩儿子给整死了。

参考资料:《明史》

第2个回答  2020-11-08
因为明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所以明宣宗驾崩后,不能在朱姓的王爷里选择一个继任者。
第3个回答  2020-11-08
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定下了嫡长子继承制 ,并且如果在朱姓的王爷里选择一个继任者,会使以后的皇帝继承造成混乱。
第4个回答  2020-11-08
因为不符合制度,古代继承讲究的是父死子继,明宣宗死后,应该由他的儿子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