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将法出自哪里?

如题所述

激将法出自:《孙子兵法》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

《孙子兵法》中有如“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卑而骄之”、“怒而挠之”等,在行军打战或商战中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
《孙子兵法》中说:"怒而挠之."就是说对于易怒的敌将,要用挑逗的方法来激怒他(使其失去理智,轻举妄动),这就是激将法。激将法见于《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和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诸葛亮用兵是一把好手,诸葛亮最爱用的办法一就是军令状,军令状实际上就是对部下不信任,“空口无凭,立书为证”,把人家的小辫子先抓在自己手里再说。不但对马谡,就是刘备的铁杆兄弟张飞,赵云,当他们去打武陵,桂阳时,诸葛亮也要人家先立军令状。更有意思的是诸葛亮在派关羽去华容道时,明明算计清楚了关羽要放曹操,也要关羽先立军令状。诸葛亮最爱用的办法之二是“激将法”,战马超之前要先激张飞,说谁也打不过马超,要请关云长来;打张颌前要激黄忠,说除了张飞谁也敌不过张颌;征孟获时又激赵云,魏延,要他们不听将令,私自出兵。“激将法”玩到后来大家也腻烦了,在九十九回“诸葛亮大破魏兵,司马懿入寇西蜀”,孔明曰:“今魏兵来追……非智勇之将,不可当此任。”言毕,以目视魏延,延低头不语。任他怎么激,魏延就是装没看见。诸葛亮在这里碰了个橡皮钉子,想必恼火的很,也暗下了杀魏延的决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09
激将法本指用刺激性的话使将领出战的一种方法。后泛指用刺激性的话或反话鼓动人去做某事的一种手段。激将法,就是利用别人的自尊心和逆反心理积极的一面,以“刺激”的方式,激起不服输情绪,将其潜能发挥出来,从而得到不同寻常的说服效果。激将法是一种很有力的口才技巧,在使用时要看清楚对象、环境及条件,不能滥用。同时,运用时要掌握分寸,不能过急,也不能过缓。过急,欲速则不达;过缓,对方无动于衷,无法激起对方的自尊心,也就达不到目的。

出处:
《三国演义》第七十回:“请将须行激将法,少年不若老年人。”《西游记》第七六回:“三魔见老魔怪他,他又作个激将法。”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制造枪榴弹》:“我心里明白,小丁要打赌,是激我快点把枪榴弹制造成功。他使的是‘激将法’。”《三十六计》中,有一计为激将法,目的是激起人自尊心,使自己达到目的。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