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届语文散装试卷宝山区第一学期期末抽查的答案 谁有?

如题所述

  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终卷答案
  一、阅读(80分)
  (一)(16分)
  1.人生活在服装语言这一文化符号中(2分)
  2. 行业标志;文化宣言(4分,各2分)
  3.B、E(4分,各2分)
  4.因为工作服是工人工作时所穿的服装,它的功能不是表示身份和职业,而是为了便于工作,脱下工作服,只是说明不在工作了。警服则不然,既表示警察的特殊身份、职业,还有一种代表公安部门的威严。下班后脱下警服,可以使警察回归到普通人的生活之中,不为特殊的身份所束缚。(3分)
  5.服装设计的颜色、图案、式样等所表达的文化意义及行业特征,如学生装的简洁、朴素、大方、实用、色彩适宜、图案合理。(3分)

  (二)(22分)
  6.视觉、听觉(2分,各1分)
  7.⑴屡试不第,久困场屋;⑵为官不到10年,因元佑党争贬职于蛮荒之野;⑶客死异乡,年仅53岁(3 分,各1分)
  8.文游台的历史掌故;进入文游台观赏(2分,各1分)
  9.⑴表现文游台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的积淀;⑵表现人们对古代文化先贤的怀念与崇敬(4分,各2分)
  10.描绘了秦少游与苏轼、王定国、孙莘四人,聚会台上,面临大运河,远眺淮扬田野,把酒临风,纵论天下,击节吟诗的欢畅情景(3分)
  11.B、E (A苏门四学士是: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C泰山庙不是名称,是人们把“东岳行宫”当“泰山庙”看;D语言平实,而非冷艳;F全文主要写秦观)(4 分,各2分) 12.向往的是,与苏轼、秦观等文人名士的欢聚、交游,以及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的辉煌业绩;忧愁的是,秦观忧郁气质,一再隐忍,甚至人格受辱的软弱性情,不仅让秦观人生跌宕,充满悲剧,也影响其后代,缺少慷慨气度和开拓的眼界(4 分)

  (三)(5分)(任选5空)
  13.⑴渌水荡漾清猿啼;⑵榆柳荫后檐;⑶雄鸡一声天下白;⑷少壮功夫老始成;⑸别时茫茫江浸月;⑹万里寒光生积雪;⑺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5 分,各1分。多答以前五空计分)

  (四)(8分)
  14.闻风(2分)
  15.B (不是幻觉,“开门复竹动”是风吹的结果,“疑是故人来”是幻觉)(2分)
  16.诗人暗用子期和伯牙的典故,子期不在了,伯牙摔琴断音;诗中是说,因为朋友不来,所以他的琴上积满尘埃,希望“风”将他的朋友带来,一抚尘埃,抚琴欢聚。表达出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渴望,也反映出诗人孤寂的心情。(4分)

  (五)(16分)
  17.⑴主持、掌管;⑵通“宴”,设宴招待;⑶客舍,接待宾客的处所;⑷触犯、冒犯 (4 分,各1分)
  18.D (两个“其”均为代词“他的”。两个“乃”都是副词“竟然”)(3分)
  19.⑴夏有章承受了他的美意,告别那一天写了一首诗感谢盛文肃 (2分。要点:荷、别、为、通顺,各0.5分)
  ⑵你只管看他,在这个官位上他一定停止升迁了,他的内心已经满足了(2分。要点:但、介后句式、志、满,各0.5分)
  20.“简重少所许可”的性格特征(2分)
  21.盛文肃最先看重夏有章,是认为他是一个前途远大的人才,后来因为夏有章得了幕僚官位,表现得轻佻不庄重,显得他胸无大志,所以改变看法。(3分)
  .
  参考译文:
  盛文肃做尚书右丞时,主管扬州政务,他为人简朴持重,被他赞许的人很少。当时夏有章从建州司户参军职务上被任命为郑州推官,经过扬州,盛文肃多次称赞他才情高雅。第二天设宴置酒招待他。有人对夏有章说:“盛公不曾设宴招待过路的客人,只有特别器重的人才招待吃一餐饭。” 夏有章承受了他的美意,告别那一天写了一首诗感谢盛文肃。他回到客舍,先派人拿着诗送进去。盛公拿到诗没有拆开,就退还来人,派人感谢夏有章说:“想我已经老了,用不着这诗了。”不再见夏有章。夏有章很出意料之外,去会见通判刁绎,把事情的经过全都说了,刁绎也不明白其中的缘由,说:“盛公的性格多与人合不来,你诗中言词恐怕是触犯了他吧?”夏有章说:“没有,他连信也没有拆开。” 刁绎又问:“大概是书写不工整?”回答说:“我亲自书写,非常严谨。” 刁绎说:“像这样的话, 一定是奉命送信的人有冒犯盛公的地方。” 刁绎就去见盛文肃而问他:“夏有章今天献给你的诗怎么样?”盛公说:“没有读过,已经还给他了。” 刁绎又问:“盛公您开始对夏有章很好,现在竟然不读他的诗,是为什么?”盛公说:“开始我见他的神态气度高洁不俗,认为他一定是前途远大的人才。现在装诗的信封上竟然自称‘新任圃田从事’,得到一个幕僚官位,便这样轻佻不庄重。你只管看他,在这个官位上他一定停止升迁了,他的内心已经满足了。你千万记住,日后可以验证。”贾文元当时任参政,与夏有章有老交情,推荐他做馆职之职。皇帝下诏书让他在当前职位上呆上一年后再应召赴考。第二年,夏有章被任命为馆阁校勘。御史揭发他过去的事,就此被罢免,改派为国子监主簿,仍旧兼任郑州推官。没有多久在京城逝世。盛文肃观察人大多像这样,不再用其它的办法。

  (六)(13分)
  22.本固、性直、心空、节贞(2分)
  23.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 (2分)
  24.对偶。表现了作者在改变竹子的生长环境后,看到竹子优雅姿态的愉悦心情(2分。作者眼中竹子的美好,应是作者心情愉悦的表现)
  25.C 、E (4分各2分。说明:A文中无此意,原意是:大多有道德修养的人喜欢在庭院中种竹子;B此项从“相国捐馆”中化出,但“捐馆”是死的委婉说法,不是捐赠故居;D名为“养竹记”,但作者是借题发挥,具体的“养竹”一笔带过,谈不上“内容详实丰富”;F理解有误。原意是:被俗人看成低贱的东西 )
  26.“异之”的意思是:要看出人材的独特之处。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对人材的重视的思想,他希望统治者(使用人材的人),要重视人材的选拔,不要埋没人材(3分)

  参考译文:
  竹子的特性与贤者相似,为什么呢?竹子的根很牢固,凭着牢固的根可以树立品德,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根,就会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本性挺直,凭着挺直的本性可立身;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挺直的本性,就会想到处事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内心是空的,凭着心空可以体验道(的存在);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空心,就会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很坚贞,凭着坚贞的节可以立志,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节,就会想到砥砺名节、无论危险还是平安都始终如一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大多会种上竹子作为庭院的观赏景物。
  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因为科举考试选拔而及第,被授以校书郎职务,开始在长安寻求借居的处所,找到了地处常乐里的前任关相国的私人住宅的东亭住下来。第二天,走到亭东南方的一个角落,在那里看到了一丛竹林,枝叶枯萎凋谢,没有一点生气。向一位姓关的老人询问这是为什么,他说:“这竹是相国亲手栽的。自从相国去世,由他人借住,从此编竹筐的人去砍它(用来做竹筐),做扫帚的人去割它(用来做扫帚),砍伐后剩下的竹子,高不足一寻(古代八尺为一寻),数目不过一百。再加上普通的草木夹杂在竹林里,这些草木茂盛葱郁,再也没有人关心竹的生长。”我痛惜这些竹子曾经为长者亲手所植,却被俗人看成低贱的东西,被砍伐弃置成这个样子,但竹的本性还在。于是砍掉杂树割掉杂草,清除污秽的土壤,给过密的地方增大空隙,给竹的根部培土,不到一天就完成了这项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太阳出来时,有清凉的竹荫,风吹过来时,有清越的声音。竹影随风,依依摇摆,显出欣欣然的姿态,好像对我抒发它们的感遇之情。
  唉!竹子,是植物,它们和人有什么关系吗?只是因为它们和贤者相像,人们就因此而喜爱、怜惜它们,细心地栽培它们,何况对那些真正的贤者呢?既然这样,那么竹子对于草木,就像贤者对于普通人。唉!竹子不会自己认为自己有什么独特之处,只有人才会认为它们有独特之处。贤者也不会认为自己有什么独特之处,只有选用人才的人才会认为他们有特之经处。因此我写下这篇《养竹记》,记载在亭壁上,来赠给以后居住在这地方的人,也想用它来让当今使用人才的人知道它。

参考资料:http://www.yw76.com/ywst/2008/0222/content_13614.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2-20
去买灿烂在六月好了啊~
新出来的都又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