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你觉得最好的教育观念是什么?

如题所述

1、小孩在家庭地位排名靠前
很多家庭会把一切行动都以子女为中心进行开展,完全不考虑家庭其他成员的需求和想法,甚至可以把其他家庭成员的家庭地位排名都降格在子女的下面,叫子女为小祖宗。子女要干啥就干啥,想要啥就给啥,全家人都得配合。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就是要让小孩从小懂得善良的道理,就是得让小孩明白孝敬的必要性。既然是要孝敬,那么必然是地位低的人向地位高的人进行孝敬。那么,家庭地位排名最高的是我们的父母,其次是我们自己,最后才是子女,而不是子女的排名高于我们自己,甚至高于我们父母。
在平时吃饭时,如果孩子还小可以适当让他们先吃,但是孩子过了六七岁懂事的年纪之后,我们要安排老人家先坐,要先行准备餐具,最好让老人家先行动筷才能开吃。即使没有先行动筷这个要求,也必须让孩子明白,家里的老人才是地位靠前的。
这个绝不能颠倒过来。地位的错位,将会孩子们会错误的认为,家人对他付出的爱,是理所当然的,是应该的,那么,不要指望孩子长大后会感恩,会善待父母,他只会索求无度,没有止境。
诚然,我们在家庭活动安排上会很多地围绕子女进行安排,但要跟他们说清楚,或者有意无意地告诉他们,因为家里人都在爱你,所以让这些活动围绕你开展,而不是应该一直如此。如果老人家或家人不适合参加这个活动,我们应该进行更换活动,并且把道理讲给孩子们听,让他们明白和理解。
大宝大了,可以坐副驾驶座啦。她觉得坐副驾驶座更舒服,所以每次我单独载她时,她就会坐在副驾驶座。但我们家一家人出去玩,大宝就乖乖地去坐后座。为什么,我告诉她,奶奶晕车,坐副驾驶座可以让奶奶少晕车。大宝表示理解,所以,只要有奶奶在,她都不会霸占副驾驶座。
2、你只需要搞好学习,家务不用做
当代社会的子女教育都一个很严重的焦虑感,觉得子女一定要拼命读书,才能出人头地,创造出幸福的生活。甚至觉得小孩一旦去做了家务,就会耽误学习的时间,影响学习。
其实不然。
读书时认真读书,但不是要无时不刻都在读书,做家务根本不会占用小孩多少时间的。而且做家务,可以充当休息,让小孩的大脑得以休息调整;做家务,可以煅练小孩的动手能力,不会让小孩成为书呆子;做家务,可以明白家庭成员的辛苦和劳累,拥有同理心;做家务,可以让孩子知道家庭的责任和义务,作为独立个体,我们享用家庭的温暖,也要为家庭进行付出,而不是一味索取而不用付出。
网上报道一个博士生,他叫李明亮。他从小就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成绩很优异。他妈妈为了让他专心读书,就让他在家里什么事都不用干。如他家人所愿,李明亮考上了大学。考完了大学,再去谈研究生,后面又去读博士。在读博士期间,因处理不好同宿舍的室友关系,便退学回家啦,然后一直在家啃老,到37岁啦还在家啃老。父亲忍受不了,叫他滚,并且上了当地的电视节目。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书呆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读书上可以一路高歌,到实务处理、关系处理上就弱如土鸡。
我们也不希望,自家小孩长大成人,变成百无一用是书生吧。
3、过早地配备电子设备,低估电子设备的危害

今天看到一个头条文章,我觉得真实性很高。一个高学历高收入的妈妈,辞职全职带小孩,结果培养出一个只知道打游戏,连脸都不知道洗的孩子。起因是她和老公对孩子接触网络的态度是开明的。他们不认为网络是洪水猛兽,认为只要家长控制得好了就没问题。在六岁生日,买了一个IPAD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就打开潘多拉的盒子。上小学时就没有学习的专注力,上初中就完全放飞自我,天天沉迷于游戏,父母的管控没有任何用处。不止于沉迷游戏,所有的生活卫生习惯都可以给游戏让步,父母已是绝望。
美国一项关于电子产品的研究表明,每天使用电子产品超过7小时的9-10岁儿童,大脑皮层会有过早变薄的迹象。大脑皮层是负责处理感官信息储存记忆的。如果大脑皮层变薄,会降低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反应就会越来越慢,储存记忆的量也会变少,引起记忆力减退。同时导致孩子的专注力越来越差,无法去专注于学习和活动。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孩子的自制力没有成年人好,连成年人都很难控制自己玩手机的欲望,何况孩子呢?因此,孩子接触电子设备的次数越多,“上瘾”的概率就越大,孩子一旦上瘾就根本停不下来。
之前看到一个日本的视频,一对夫妻要给五岁的小孩买平板电脑作为生日礼物,孩子也挑中了一款,那对夫妻准备买单时,被店员告知要等小孩12岁之后再能过去取。父母很惊讶,也有些恼火。店员不慌不忙地解释,这么大的小孩最需要是家人的陪同和爱,而不是把陪同和爱交给电子产品;这样小孩很容易上瘾,对身心健康很不利。那对夫妻看向小孩,觉得如何,小孩点头赞同,完美结局。
我们绝不能低估电子产品的上瘾性,我觉得任何小孩只要过早地拥有电子设备,都很难抵抗上瘾。
我朋友家里就有这样例子,孩子几岁时,夫妻在看店,生意忙时没能及时控制小孩独自在电脑上玩游戏。当孩子长大之后,回家后便关住了房门,不与父母沟通交流,不参加任何聚会,在房间里手机就是一个自由的天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10
你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来说一下我认为的最好的教育观念。
首先,对于孩子的教育要赶最早,所以才有了胎教,怀孕期间,准妈妈和准爸爸们要和睦有爱,心情要保持愉悦。
然后,到了孩子慢慢长大,我们大人就要以身作则,希望孩子是怎样的,大人们首先要做到这样,比如你希望孩子有礼貌,首先大人得先有礼貌,希望孩子性格能好,为人友善,乐于助人,大人也得先这样,因为父母是孩子最早也是影响最深的老师。
教育孩子一定要主要授他以鱼,不如授他以渔,孩子遇到问题,不要着急给自己马上把问题姐姐掉,而是教他分析这是什么样的问题,应该从哪里去入手解决,在解决事情的过程中,要让他知道思考,父母起到引导作用就可以了。
最后要注意去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擅长特长,再加以培养,最主要是不能要求孩子样样都很优秀,这样孩子压力也很大,每个人出社会都只是靠一技之长谋生而已,所以不能只看到孩子那不好的方面,使劲给他施压让他学好,这样孩子成长不健康,也作用不大,要看到孩子的闪光点,把这个闪光点放大就可以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10-10
其实我认为,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因材施教,父母应该做孩子人生的一个引导者。引导孩子认识生活、热爱生活、探索生活,鼓励并支持孩子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别尝试做孩子人生的设计者,按照自己的意愿,不顾孩子想法去安排他的生活,让他变成你想成为的样子。

很多父母都非常期待自己的孩子变优秀,自己的孩子变成别人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这样他们就会觉得有面子,能抬起头,很骄傲,但他们往往忘记了去在意孩子的想法。

为人父母,所做的一切,当然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是,必须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自己为了孩子所做的一切,是不是孩子想要的?这样爱孩子,他们真的快乐吗?

没有父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的,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也总是竭尽全力让孩子能够过上最优渥的生活。但是,很多人会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无论你们安排的生活多么美好,孩子还是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活成你想要的样子,甚至都不应该有这种期待,把你心中那些孩子应该怎么样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怎么样之类的固执观念都放下吧!

真正伟大的爱,是尊重和接纳。尊重个性,接纳个性,这是爱一个人应该有的包容。

爱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引导孩子去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并鼓励和支持他们过自己的生活,无所谓世俗眼光中的平庸或者优秀。作为父母,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够过上他们想要的生活,不是吗?

不仅仅是孩子,我们每一个人身处社会都渴望得到接纳和认可。认可他的优点,接纳他的缺点,接纳他的独一无二。
第3个回答  2022-10-10
1、尊重孩子是家庭教育的起点。
2、父母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是家庭教育的关键。
3、最好的教育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
4、陪伴孩子很重要,在一起本身就是教育。
5、一个没有阅读的家庭,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
6、在优秀的传统家教理念基石上,构建起现代家教的大厦。
7、母亲是女人最神圣的天职,父亲是男人最好的工作。
8、家庭教育是不可逆的,但是可以改变。
9、教育是否成功在于有没有好习惯。
10、家庭教育不仅仅发生在校园,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第4个回答  2022-10-10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你觉得最好的教育观念是什么?
原创2021-05-22 17:19·张小籼zhh
我觉得是“以身作则”。
小孩子的模仿力、学习力和记忆力都是极强的。大人的行为举止都会被记在心里面,尽管小孩子不怎么会说出来。
我小时候有个邻居,他们家小孩是一个比我小6岁的弟弟,有一次他被妈妈训了,原因是,他偷偷背着爸爸妈妈玩手机,同时撒谎说作业都做完了。
后面我们聊天的时候,说到了这件事。他吐槽说:为什么他们大人可以玩手机,可以撒谎,我就不行?
类似的疑问,我在小时候同样冒出过很多次。为什么大人教导小孩要这样那样做,但是自己又这么做了,言行不一啊。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小孩子得到的教育是分裂的、矛盾的。
因为口头教导是一种教育,行为也是一种教育,并且往往后者是更加潜移默化、内化的。
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在少年时厌恶过父母的教育,并暗暗发誓一定不要长成他们的样子。
然而,又有多少人长大后,自己做了父母后,发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像极了自己的父母,正所谓“父母在培养下一代父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