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游戏理论解读

如题所述

一、剩余精力说
剩余精力理论由德国思想家席勒和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提出。他们观点是,游戏源自人体内部剩余精力的释放。席勒表示,幼儿因无所事事而游戏,是剩余精力无目的的消耗。斯宾塞则认为,生物体内存在维护生存的能力,健康幼儿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后,剩余精力需要发泄,游戏便由此产生。剩余精力说揭示了人们在劳累后通过娱乐活动来消耗剩余精力的现象。
二、松弛说
松弛说由德国的拉察鲁斯和裴茄克提出,认为游戏是工作疲劳后恢复精力的方式。游戏源自劳动,能减轻人们工作和学习上的疲劳。幼儿在紧张学习后,通过游戏来娱乐放松。松弛说反映了休闲活动有助于疲劳恢复的常识,并在幼儿教育中应用,促进生活有序结构。
三、生活预备说
生活预备说是德国生物学家格罗斯的观点,他认为幼儿游戏是未来生活的预演,是锻炼生存竞争能力的最好方式。每个动物都有一个准备生活的阶段,游戏是练习生存本能的最佳形式。小狗咬玩物是为了练习捕猎,小猫玩球是为了练习捕鼠,女孩玩娃娃是为了未来角色扮演。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
四、复演说
复演说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尔提出,认为游戏是重现祖先生活史的行为,是遗传活动的表现。例如,儿童打猎游戏反映了原始人的生活方式,捉迷藏游戏展现了原始人躲避野兽的行为。霍尔将人类发展分为五个阶段,认为游戏是消除原始本能、适应现代生活的过程。
五、生长说
生长说由美国心理学家阿普利登提出,认为游戏是儿童能力发展的一种模式,是生长的结果,也是练习技能的手段。游戏是内驱力,促使幼儿成长。
六、成熟说
成熟说是荷兰心理学家博伊千介克的观点,反对生活预备说,认为游戏是儿童操作物品进行的活动,不是单一机能的表现,而是幼稚动力的一般特点。游戏与童年情绪性、模仿性、易变性、幼稚性相近。游戏动力理论强调游戏与欲望的关系。
尽管经典游戏理论带有生物学色彩,忽略了游戏的社会本质,但它们对游戏现象提供了一定的解释,并对后续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心理学的发展,游戏研究逐渐揭示了游戏的社会性和心理层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