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中学习和感悟,明朝的哪些人和事让你受益匪浅?

如题所述

读完了当年明月的大作《明朝那些事儿》。虽说窗外无轻扬的雪花,屋内也没有温暖的火炉,但我依然读得很舒服。

在这本书的后记中,当年明月讲述了很多他读史和写作时的感受。按照作者的说法,他所读过的历史故事中,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都是悲剧结局。

想想我们的历史,可以说真的是这样。

“每一个人,他的飞黄腾达和他的没落,对他本人而言是几十年,而对我来说不过只有几页。前一页他很牛,后一页就怂了。”这大概是作者内心最真切的感受。

我看着书桌上那七本并不是很厚的书——大明王朝从建立到灭亡前后三百年的时光,就呈现在这寥寥数千页的纸上。三百年,是十万九千五百七十五天,是二百六十二万九千八百小时,还有明朝十六位皇帝,大明帝国的前前后后繁华衰落,都在这七本书中。其中一些着名人物的命运,他们每个人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的的确确就只有几页。比如常遇春,这位大明开国第一功臣,自太平之战时自告奋勇,在其后几年中参与了帝国建立的所有重大战役。后北出大漠取得大胜,班师回朝,经柳河川时暴病而亡,年仅四十。即便是这颗耀眼的将星,在这本书中的记述,也不过就数页而已。

仿佛是逃脱不掉的魔咒一般,无论什么人自出世那天起,就注定了死亡的结局。每一个人都逃脱不了消逝,王朝也逃脱不了坍塌,地球总有一天也会因为太阳的消亡而消亡。再想想,其实毁灭又何尝不是新生命的开始?

春去秋来,斗转星移,在这沧桑的转换中我们终究还是把握住了一项权力——这就是能够驾驭自己生命的过程。是的,如何去驾驭生命的过程,演绎出属于你的精彩,是我们每一个生命个体自己的权力。或许每个生命都不能决定自己出生时的形态——或许我是一只飞翔的小鸟,或许我是一条游动的小鱼,或许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但我们可以决定自己入世的态度与方式:是鸟儿就要振翅翱翔于天空,是鱼儿就要游川入海跃向龙门……每一个生命体都要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精彩中去,去冲击生命的极限。

面对最终的毁灭,我们唯一所能倚仗的就是那个过程。我们必须以百倍的精力去充分装点、尽情享受这个美好的过程。毛泽东说“万类霜天竞自由”,我看到的就是每一个个体在生命的过程中尽情享受着自由的可贵与欢乐。

也许,生命的真谛就在于此——按自我独有的方式去创造和经历一个精彩的过程!

我们喜欢历史,喜欢的是他那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是他那发人深思的历史现象。你要明白史官也是人,是人就会有感情。所以史官一定会曲笔,不同的只是程度罢了。既然我们已经无法还原历史的第一现场,那我们为什么不向前看?

我们有什么样的理想,我们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力。也许有人说,是现实太残酷,使我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但我想说,正是因为现实太残酷,我们更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正是因为有它,才使得我们在这彻骨的现实中保有一份温暖,保有一份信念,保有一份不放弃的精神。支撑着我们一路走下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0

    改变了一些对历史人物的看法,不再是“好人坏人”,而是从人性的角度去看待历史人物。讲明英宗土木堡惨案之后那段,原来看《上下五千年》的时候感觉明英宗就是糊涂,竟然被一个宦官摆布,但看明朝那些事儿时作者是从人性角度讲明英宗,说他可能是一个有人格魅力的好人,这也与我们在历史课上学的评价有很大冲突,这样也能让我们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身处高位有时候也是身不由己的。这个世界没有简单的对错那么简单。有时候有的是你想避也避不了的。

    申时行太过简单,而把过多的笔墨给了张居正。对这两个的评价和分析有点偏薄。

    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历史也可以这么讲!

    铁铉 郑和 于谦 王阳明 孙承宗 这些人物形象更加清晰

第2个回答  2019-09-20
1 哇塞作者(当年明月)居然在我们这里做过副县长哎,居然没有要过签名
2喜欢上了一个人-王阳明,开始了解一个全新的思想-心学 ,并且至今还没有完全理解,只是字面上的立即 知行合一(努力让自己的行为与自己的思想保持一致)
3明白了几个名词 知道了什么叫做 忠奸臣--(有些人表面上看起来是忠臣其实是个大奸臣,比如那些主战派) 还明白了人强大能力的重要性 于谦(不是谦大爷啊)凭一人之力力挽狂澜 还知道了 原来 能力和人品要相互适应 否则会很惨 比如说 张居正-_-|||
4 最后明白了 九品芝麻官 里面包龙星父亲说的 那句话 贪官奸;清官,要更奸,要不然怎么斗过他
第3个回答  2019-09-20
太注重感情色彩,是本好书,是我明代历史的启蒙书,喜欢张居正那不做好人,不做坏人,只做一个有梦想有良心的人
第4个回答  2019-09-20
宿王昌龄隐居(常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