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遵守纪律

如题所述

1、自制遵守。组织成员出于对组织的强制约束特别是惩处功能的畏惧心理,被动地进行自我调整,控制住自身存在的某些不适应、不符合纪律规范的欲望和行为,在自我克制的情况下遵守纪律。自制遵守作为最起码的纪律素养,是组织成员自制能力的反映和表现,社会组织的任何成员都应当具备自制遵守的能力。

2、自律遵守。一个人在没有外界要求和督促的情况下,自觉地遵循纪律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自律遵守作为在主观意愿驱使下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的道德行为,是在自制遵守的基础上,纪律遵守的一个更高层次的基本途径。

3、增强纪律意识。纪律意识作为最基本的纪律思想观念,是纪律性构成的基础环节。增强纪律意识,就是使组织成员对纪律和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形成明确的基本认知,从而遵从纪律规范,约束住自己的纪律行为。纪律意识是自制遵守纪律性的主要思想基础,又是提高纪律性,自觉遵守纪律的客观需要和必要条件

4、坚定纪律信念。纪律信念作为纪律性的一个层次,指的是在面临各种干扰和冲击的情况下,坚定地秉持纪律原则,不为所动,不为所惑,严格遵守纪律不动摇、不走样。


5、锤炼纪律意志。纪律意志指的是在面对组织利益与个人损失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纪律追求,宁可作出某些个人利益的牺牲,也要严格遵守纪律。锤炼纪律意志,是提高纪律性的崇高境界,是纪律遵守最为完美的体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22
纪律遵守的一般前提条件
1.认同组织目标。进入一定社会组织,就表明对组织目标有着某种认同,或是承认组织目标与个人利益需求之间存在着某种一致性,这样才能产生对组织的依赖性,才有可能遵守组织的行为规则——纪律。认同组织目标是纪律遵守最基本的前提条件,遵守纪律就要切实增强对组织目标的认同,并不断保持和深化这种认同。
2.熟悉纪律规范。遵守纪律首先就要学习和熟悉组织的纪律规范,否则,即使抱有严守纪律的良好愿望,也难以切实遵守纪律。因此,要通过学习和熟悉纪律规范的具体条文,把握纪律规范确认的纪律行为,特别是要弄清纪律规范的主旨和精神实质,弄清遵守纪律的必要性,懂得为什么要遵守纪律。这样,严格遵守纪律才有坚实基础和可靠把握。
3.进行养成训练。纪律行为既是主观意识的反映,又是习惯养成的体现。遵守纪律就要进行养成训练,通过训练规范和端正自己的纪律行为,形成遵守纪律的习惯。
纪律遵守的途径
纪律遵守有两条基本途径:
其一,自制遵守。这是指组织成员出于对组织的强制约束特别是惩处功能的畏惧心理,被动地进行自我调整,控制住自身存在的某些不适应、不符合纪律规范的欲望和行为,在自我克制的情况下遵守纪律。自制遵守作为最起码的纪律素养,是组织成员自制能力的反映和表现,社会组织的任何成员都应当具备自制遵守的能力。
其二,自律遵守。这是指一个人在没有外界要求和督促的情况下,自觉地遵循纪律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自律遵守作为在主观意愿驱使下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的道德行为,是在自制遵守的基础上,纪律遵守的一个更高层次的基本途径。
自制遵守和自律遵守既有质的区别,又有着层次递进的关系。遵守纪律就要把握好自制遵守与自律遵守的关系,切实打好自制遵守这个基础,并不断向自律遵守提升和飞跃,这样才能把遵守纪律的必然逐步升华为自由。
提高纪律性
纪律性,指的是遵守纪律的自觉性。提高纪律性,是自律遵守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
纪律性不是天生的,而是社会组织成员通过自己的纪律实践逐步积累、逐步升华才能形成和确立,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磨练和修养的过程。这个过程由依次递进的三个层次或者三个环节构成:
1.增强纪律意识。纪律意识作为最基本的纪律思想观念,是纪律性构成的基础环节。增强纪律意识,就是使组织成员对纪律和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形成明确的基本认知,从而遵从纪律规范,约束住自己的纪律行为。纪律意识是自制遵守纪律性的主要思想基础,又是提高纪律性,自觉遵守纪律的客观需要和必要条件。
2.坚定纪律信念。纪律信念作为纪律性的一个层次,指的是在面临各种干扰和冲击的情况下,坚定地秉持纪律原则,不为所动,不为所惑,严格遵守纪律不动摇、不走样。
3.锤炼纪律意志。纪律意志指的是在面对组织利益与个人损失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纪律追求,宁可作出某些个人利益的牺牲,也要严格遵守纪律。锤炼纪律意志,是提高纪律性的崇高境界,是纪律遵守最为完美的体现。
纪律遵守应当注意的问题
1.要自己把握住自己。遵守纪律固然要把组织的强制规范和约束作为前提条件,但纪律行为是社会组织成员的个体行为,最根本的还是要自己把握住自己。
一是要慎独。遵守纪律作为社会组织成员应尽的组织义务,最难能可贵的是慎独,特别是在面对某种诱惑或利益冲突的情况下,要独自坚守行为准则,不存非分之念,不图非分之利,不做非分之事,依靠高度的纪律性严格遵守纪律。
二是要慎微。就是要把小节、小事作为纪律遵守的一道重要防线,既不能因事小而由之,更不能因恶小而为之,切实管住自己,防微杜渐。
三是要慎初。初之不慎,是走下坡路的起点。要戒慎于事情发生之初,把住第一次,守住第一关。
四是要慎行。就是要谨慎选择和采取自己的纪律行为,并准备承担相应的纪律责任和纪律后果。严格遵守纪律,自己把握住自己,无论是慎独还是慎微、慎初,都要在慎行中得到具体体现和落实。这是纪律遵守最为关键的环节。
2.要经常进行反躬自省。把纪律遵守放在个人工作和生活的突出位置,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得失,看一看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组织的纪律规范,自觉纠正存在的某些不当和偏差,不断矫正自己的纪律行为,认真进行反躬自省。这是加强纪律修养、提高纪律性的必要环节,也是防范违纪行为的重要措施。
3.要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任何组织成员都有出现偏离纪律规范的违规行为或是违纪行为的可能。因此,勇于承认和改正自己存在的缺点、不足和错误,把握住改过自新的机会,是纪律遵守不能忽略的重要环节。
(四)要切实祛除违纪侥幸心理。心存侥幸是组织成员严格遵守纪律的大碍,是出现违纪行为以致发生违法犯罪案件的重要原因。遵守纪律就要认清违纪侥幸心理的危害性,切实祛除侥幸心理。这样,才能切实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行,在任何情况下都自己把握住自己。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5-29
1,纪律就是规则,是指要求人们遵守已确定了的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自己职的一种行为规范,是用来约束人们行为的规章、制度和守则的总称。
2,青年人都向往自由,而纪律又是以约束和服从为前提的,因此有些青年人便产生了误解,认为遵守纪律和个人自由诗对立的,要遵守纪律就没有个人自由,要个人自由就不该有纪律的约束。纪律和自由,从表面上看,二者好像是不相容的,实际上是分不开的。遵守纪律才能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不遵守纪律,人们就会失去真正的自由。
3,虽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在学校期间必须要按时参加教学计划规定和学校统一安排组织的一切教学活动。注意课堂礼仪,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课、不迟到、不早退。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让这种“优秀”纪律在我们心中荡漾。
4,学校纪律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没有严格的学校纪律,必然会影响学生习的惯养成,必然会导致学习的松弛,违纪成风。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加大学校秩序的管理力度,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最终把纪律约束变为一种自觉的约束,把自觉的行为习惯升华为一种文明素养,让这种“优秀”纪律在更广阔的空间上飘荡,驰骋风云!
5,纪律属于道德的范畴。一个人的纪律性如何,能够直接反映出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惟有思想道德高尚,对纪律的重要性具有深刻的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使遵守纪律成为我们自觉行动。
纪律,是你让优秀成为我们的习惯;使遵守纪律成为我们自觉行动。
纪律,是你让优秀成为我们的习惯;是你一直荡漾这我们的心扉;是你让这种习惯成为文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