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你去过吗?

如题所述

青岛,你去过吗?是一种怎样的人文体验

青岛,山东省地级市,简称“青”,国家计划单列市[1]、副省级城市,山东省经济中心、是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2]、国家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先行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海上体育运动基地[3], “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4]被誉为“东方瑞士”欧韵之都[5]、“中国品牌之都”称号。

青岛为什么叫胶澳?

胶,指的是胶州湾,青岛的母亲湾。澳,指的是海边弯曲可以停船的地方,多用于地名。因此青岛旧称胶澳。1891年清政府议决在胶澳设防,青岛由此建置。翌年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部移驻胶澳。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强占胶澳,并强迫清政府于1898年3月6日签订《胶澳租界条约》。从此,胶澳沦为殖民地,山东也划入了德国的势力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4年11月,日本取代德国侵占胶澳,进行军事殖民统治。

啥是青岛里院?

青岛独有的居住民俗,中国四合院文化与西方商住式公寓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民居建筑。20世纪初首先在大鲍岛区(指市南区四方路、黄岛路、海泊路一带)形成。里院临街而建,围合式院落,具有商业功能(里)和居住功能(院),可居住、经营、租赁、生产、仓储,天井、货栈、邮箱、自来水、厕所等大都共用,邻里关系十分密切。

红岛街道片区划分

总用地面积30k,其中城市建设用地18.9k,占总用地规模的63%,规划总人口不超过18万(红岛北片区约11万人,红岛南片区约7万人)。

总控规图

和上次红岛经济区西片区红岛新规划:未来,这里将崛起一座高铁新城!一座大学新城!一座科研新城!一样,我们也分板块来分析――

北红岛

红岛街道以经一路为界,分为了南红岛、北红岛。而北红岛又被胶州湾高速一分为二,为了好区分,就称之为北红岛上、北红岛下吧。

下图中被黑色虚线框住的部分,为红岛回迁组团,左上方的为肖家回迁,右上方的为前韩、后韩南、后韩北回迁,这两块回迁统称为北部居住组团。

鱼山路之溯源:先有鱼山路,后有小鱼山

要说鱼山路上的名人故居,就先要知道这条路的起源。实际上,鱼山路的得名并非因为附近的小鱼山,恰恰相反,小鱼山的名字是因为鱼山路而来。

据孙欣《鱼山路溯源》一文记载,小鱼山原本是衙门山的一部分,衙门山即鱼山路修建之前这里的一座小山头,曾是青岛村村民的山场。19世纪末,清政府在今太平路人民会堂位置建起了总兵衙门,那时鱼山还没有名字,因为靠近总兵衙门,因此老百姓渐渐地称呼它为衙门山。

日本第一次占领青岛时期,在衙门山中修建了一条砂石小路,也就是今天的鱼山路。衙门山也因此被一分为二,分为东西两座山头。

上世纪二十年代,国民政府收回青岛后,将这条小路命名为鱼山路。据说,此名来源于东阿县的鱼山,此山因曹植曾攀登而闻名。被鱼山路一分为二的两座山头遂有了名称,西边的后来被称为西鱼山,东边的则被称为东鱼山或小鱼山。

上世纪三十年代,小鱼山上曾建多处建筑,但都于解放后拆除。现在的小鱼山,已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被修建为小鱼山公园。

废名为什么要离开北平去青岛?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为生活所迫。1929年废名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并没有由周作人推荐而直接留校任教。

“废名在毕业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工作,并为工作到处奔波。废名估计最早也是在1931年年底或1932年才被北大聘为教员的(据胡适曾为废名作的一个任职资格证明,废名是1931年11月被聘为北大讲师的)。”(眉睫:《废名先生》,160页)

刚毕业的废名,首先要解决的是生计问题,需要谋得一份稳定的职业,此时他的那点稿费还不足够他的花销。

1929年11月10日,沈从文致信胡适,谈及中国公学拟请冯文炳前来顶替他上预科三年级国文课一事:“若冯君来,于同学及从文本人皆为幸事,故仍盼去信冯君约其来申,学校多有一作者,同学方面向前机会更多,将来或且有不少同学能在创作一面有好成绩。”

这封信也可知废名曾有去上海教书的意向,最后并没有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