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为何对诸侯王国的实力不断削弱?

如题所述

秦末大起义中产生了很多新诸侯国,当时的汉王刘邦为了击败主要的敌人西楚霸王项羽,采取联合诸侯合力击楚的战略,所以当刘邦击灭西楚后,他也不好意思消灭同盟的诸侯,当然作为妥协,那些诸侯认可汉王刘邦成为他们共同的皇帝。之后刘邦采取措施逐步将异姓诸侯用同姓诸侯代替掉,希望同姓诸侯能为其拱卫中央。但几十年后,同姓诸侯与中央的关系逐步疏远,实力也逐步增强,到了汉文帝、汉景帝时已经成为中央政权的一个隐患。于是中央政府就决定削弱诸侯的力量。这就是西汉削弱诸侯政策的起源。
但西汉刚开始的削弱诸侯的举措很快引起了诸侯的不满,直接导致了公元前154年爆发的“七王之乱”,在此次战争中,中央政权虽然获胜,但是也曾经处于极度危机中,这就更加证明诸侯对中央威胁的严重程度。所以一旦汉朝中央政权击败了最大的诸侯反抗,立即开始大力削藩,并成为基本国策一直实行下去。
有了“七王之乱”的教训后,中国历史上的历朝历代无一例外地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而非封建制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06
因为西汉时期经济萧条,皇帝都找不到毛色一样的四匹马,但诸侯国进出尊若天子甚至比天子还要隆重盛大,严重威胁到西汉的中央集权,因此,汉武帝推行“推恩令”,从而削弱了诸侯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第2个回答  2013-11-07
刘邦分封诸王,主要目的一是为中央屏障,二是维护刘氏天下。随着西汉国力增强,中央实力大增,政权逐渐稳固,无需诸侯王国充当政权屏障了,而且西汉王朝执行的是父死子继制,诸侯经过多年发展实力也在增强,已经严重威胁到皇权的家庭性,因此,诸侯王国被削弱,最终被取缔,势在必行。
第3个回答  2013-11-07
主要是为了加强皇权,维护国家稳定,因为诸侯王的实力威胁到了皇权的稳定和国家的稳定。
西汉初期,北边有匈奴的威胁,国内有诸侯王的威胁,所以朝廷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即首先消弱国内隐患,主要是各诸侯王的权力,然后在打匈奴,这两点在汉武帝时都做到了。
第4个回答  2013-11-07
刘邦刚称帝时分封的诸侯王基本为同姓,但是在传承过程中与西汉王室的血亲关系越来越淡薄,同时诸侯国的强大不利于大一统中央集权政权的巩固,因此要削弱其实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