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王,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作假山这篇文言文

如题所述

一、译文

益王是宋太宗的第五个儿子,叫赵元杰。曾经修建了一座假山,召集僚属饮酒,众人都夸赞假山,而王坦却独自低着头。益王强迫他看(假山),他说:“我只看到血山,哪里有什么假山呢?”

益王很惊讶,问他原因,王坦说:“我在田间时,看见州县的官吏督促交税,上下一起逼迫,父子兄弟被鞭打痛苦不堪,血流满身。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租税筑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么呢?”当时(太宗)皇帝也在修建假山,还未完成,听到王坦的话之后马上命人毁山。

二、原文

王,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作假山,召僚属置酒,众皆褒美,姚坦独俯首。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安得假山。”王惊问故,坦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督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时帝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

三、出处

《纲鉴易知录》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纲鉴易知录》不是原创作品,是以他人著作为基础改编而成。全书共107卷,180多万字。上起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时代,下迄明王朝灭亡,其间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都有简略的记载。由于纪事简明,头绪清楚,使人一看了然,所以叫做《易知录》。

二、作品赏析

北宋司马光编纂我国编年史《资治通鉴》,南宋朱熹又改写成《资治通鉴纲目》前面有纲,后面有目,纲是历代史事的提纲,目是对历代史事较详细的记述,以后不少书采用这种体例,通称纲鉴。

《纲鉴易知录》能够久刻不衰,为广大读者所喜爱的主要原因,是它“简明易知”的特点。古代史籍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二十五史也部帙浩繁,难以卒读。

而《纲鉴易知录》恰是一部古史精华的荟萃。它简明扼要,通俗易知,不尚玄奥,不敷铅华,年经事纬,力求平实。有一编在手,诸史于胸之效。对于上下五千年的中华古史,对林林总总的众多史籍,《纲鉴易知录》不失为一把入门的钥匙,一个登堂的阶梯。

三、作者简介

吴乘权,1655出生于山阴(今绍兴),字子舆,号楚材,清康熙文史学家。

自幼潜心力学,博通经史。应试屡次不中,在家设馆授徒。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与侄吴调侯共同编成《古文观止》12卷,选录自先秦至明末之古文共222篇,以供教授弟子诵习之用。以散文为主,兼收骈文,按时代先后编排。

由于所收名篇居多,且繁简适中,每篇有简要评注,故流传甚广,为当时各地采用之启蒙读本。康熙五十年,又与周之炯、周之灿同辑《纲鉴易知录》107卷,历述自盘古至明末史实,为编年体通史,简明扼要,成为当时习史者入门之津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坦直言惊益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纲鉴易知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乘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益王是宋太宗的第五儿子,叫赵元杰。曾经修建了一座假山,召集僚属饮酒,众人都夸赞假山,而姚坦却独自低着头。益王强迫他看(假山),他说:“我(在这里)只看到血山,根本没看到什么假山。”益王很惊讶,问他(只看到血山的)原因,姚坦
说:“我在田间时,看见州县的官吏督促交税,上下一起逼迫,父子兄弟被鞭打痛苦不堪,血流满身。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租税筑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么呢?”当时(太宗)皇帝也在修建假山,还没完成,听到姚坦的话之后马上命人砸毁(假山)。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3-21
益王是宋太宗的第五儿子,叫赵元杰。曾经在府邸修建了一座假山,花费几百万。建成以后,(益王)召集同僚下属,置办酒席共同观赏假山,众人都夸赞假山,而姚坦却独自低着头不看。益王强迫让(他)看假山,姚坦说:“我(在这里)只看到血山,哪里有什么假山。”益王很惊讶,问他(只看到血山的)原因,姚坦回答说:“我在田间时,看见州县的官吏督促交税,上下一起逼迫,父子兄弟被鞭打痛苦不堪,浑身鲜血直流。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租税筑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么呢?”当时,宋太宗也在修建假山,还没完成,听到姚坦的话之后马上(命人)砸毁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