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所谓的六书指什么?

如题所述

古人所谓“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有关汉字造字和用字的方法,它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极具指导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11
“六书”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
西汉刘歆《七略》:“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这是对六书最早的解释,象形、象事、象意、象声指的是文字形体结构,转注、假借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
东汉许慎受刘歆的启示,费几十年的精力整理汉字,编成《说文解字》一书,在这本书的“叙”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许慎的解说,是历史上首次对六书定义的正式记载。后世对六书的解说,仍以许义为核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3-02
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的六种条例,按照汉字发展的规律,其名称和顺序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前四种是造字的方法,后两种是用字的方法。前者产生新字;后者不产生新字,而是使已有的汉字产生更丰富的意义。学者们认为,“六书”是汉字的根本制度,直到现在仍是创造新方块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