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密度数据统计分析

如题所述

河北省北部地区整个雾迷山组611件岩石的平均密度为2.749×103kg/m3,方差为0.086×103kg/m3(表4-4),并呈单峰偏态分布(图4-3),反映了雾迷山组成分的不均一性,还可能反映了其沉积成岩过程中动力作用的不均匀性。

雾迷山组代表性岩石密度(表4-4)从小到大的顺序为:含粉砂泥晶白云岩→燧石条带灰质白云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总体上,白云岩的密度小于灰岩的密度。从方差看,也具有相同的顺序,即白云岩的密度变化较大,灰岩的密度变化范围较小。密度变化较大,体现在岩石成分组成的变化上,可能反映其沉积环境与成矿物源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因此,雾迷山组岩石密度的不同,描述了其物质成分的不同。而物质成分不同则是沉积环境差异的反映。

表4-4 雾迷山组代表性岩性密度统计表

图4-3 冀北地区雾迷山组密度分布直方图

根据前人研究,含粉砂泥晶白云岩主要是潮坪相沉积(梅冥相等,1999),燧石条带灰质白云岩主要是近源风暴流影响下的沉积(谢庆宾等,1997),而灰岩则是水动力较平静状态下的浅海沉积。因此,根据岩性与密度的关系(表4-4),对于雾迷山组则代表着,密度值较高时主要反映较深的浅海相沉积灰岩,而密度较低时主要反映较浅的潮坪相-■湖相的滨海相沉积白云岩。值得注意的是,此地白云岩密度略低于石灰岩,这与图4-2 表示的模型不尽相同,原因是该白云岩为快速的非宁静式的浊积相沉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