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诊断和防制牛破伤风?

如题所述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侵入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该菌为非严格厌氧菌,革兰氏阳性,能形成芽孢。在污染的土壤和某些动物的肠道中广泛存在。细菌增殖生长后最终形成芽孢。芽孢位于杆状菌体的末端,在显微镜下形似“羽毛球拍状”或“鼓槌状”。在土壤中芽孢存活数年不易被破坏。

破伤风梭菌芽孢一旦进入组织,在坏死组织、厌氧环境及其他适合生长条件下便转变为增殖细菌。与破伤风有关的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新生犊牛的脐带感染、去角伤、阉割伤、橡皮带去势伤、鼻环伤、橡皮带断尾、蹄底脓肿、耳号伤、慢性窦感染和身体任何部位深的坏死伤、难产继发的外阴或阴道的坏死性损伤及新近产犊母牛严重的子宫炎。

【症状】

临床症状轻微或严重并迅速发展,这种病例预后谨慎。步态僵硬是破伤风病牛的典型症状,由于患肢大部分肌肉强直僵硬,呈现典型的木马姿势。臌气、耳向后、眼睁大、头伸直、鼻孔开张等忧虑表情在牛也很典型。放下时尾巴不是下降至肛门而是依然高举,这些应视为破伤风的可疑症状。当咀嚼肌受影响时则出现“牙关紧闭”。

因为咀嚼功能丧失引起搐搦的患牛常不能采食。患牛还常常失去饮水能力,至少是暂时性的,因此可造成进行性脱水,大部分病牛瞬膜脱出,瞬膜的被动脱出是由于眼收缩肌强直造成。因视觉、听觉、触觉刺激引起的强直能使瞬膜脱出和其他临床症状加重。

破伤风后期病畜的临床症状非常典型,而症状轻微的病例则需仔细观察。在许多情况下,可能作出错误的诊断,常见的是把胃肠道臌气错误地诊断为创伤性网胃腹膜炎或消化不良。

根据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感染部位治疗的可能性,患牛可能有不同的预后。重症病牛或症状发展快速的牛不能站立,不断试图起立,最终因活动时呼吸肌搐搦而死于呼吸衰竭。患畜一旦单侧躺卧,就可能“自我毁灭”,因为试图举起颈部和弯曲肢时强直加剧,形成侧卧,伸肌强直、疼痛、惊慌和挣扎的恶性循环。

大多数死于破伤风的患畜都是因为呼吸衰竭和臌气导致死亡。肌肉骨骼的损伤、股骨骨折和髋关节脱位也是引起破伤风患畜死亡的另一类常见的原因。养在光滑地面上的病牛较易发生肌肉骨骼损伤、站立困难和呼吸衰竭。

【诊断】

通常根据病畜的临床症状做出诊断。患畜死亡后有关症状消失,因此,要证实生前患破伤风时要排除其他疾病,找到破伤风梭菌的生长部位,并通过培养和革兰氏染色证明该菌。同样,若找到破伤风病畜的感染部位,应在显微镜下检查该部的脓液或坏死组织,或培养确定破伤风梭菌。但是对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患畜即使未找到破伤风梭菌,也绝不能排除是破伤风。

【治疗】

破伤风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

首先应查找破伤风患畜的感染部位,若伤口或感染部位能确定,应清洗患部、清创、引流,继而给患畜镇静和止痛。创口应尽可能暴露在空气中以减少细菌在厌氧环境中的进一步生长和产生毒素。对创口进行3~4次这样的处理。破伤风抗毒素不能抵消已经与受体结合的毒素,但能与循环的或尚未固定的毒素结合。对犊牛和有价值的奶牛,通过静脉导管输入青霉素钾,可以减轻患畜的不适。

应尽量减少患畜在破伤风发作时的强直、兴奋抽搐和疼痛。因此,应在患畜的外耳道放入棉花降低声音刺激,患畜应放在光线较暗的厩舍中,并尽可能保持安静,厩舍地面和垫草应防滑。镇定药对患畜有用。可用乙酰丙嗪注射。多数成年畜需20~40毫克,2~4次/天。可通过留置导管静脉注射,也可肌内注射。镇静药可帮助动物保持安静,使用这种药物多数牛能从躺卧部位起立。挤奶机应放在奶牛近旁,或者用人工方法挤奶。

破伤风患畜发生臌气时应插上瘤胃瘘管以排出多余的气体。胃管插入和其他治疗都能引起患畜惊慌,因此,最好将病畜镇静,使用镇静药。安装瘘管排气,方法是:左侧肷窝剪毛消毒后,局部浸润麻醉,以外科手术造一直径2.5~5.0厘米的瘤胃瘘,瘘管可使气体自由排出,直至患畜恢复嗳气功能,当患畜不能采食和饮水时,可经瘘管给患畜瘤胃放水和苜蓿颗粒料。

大多数破伤风病畜自诊断之后的14天内应视为危重病畜。轻型病例1周内可能治愈,但这不常见。多数病畜尽管做治疗处理,病情仍进一步恶化、躺卧或发生其他并发症,最后死亡。

在治疗后24~48小时病情稳定的病畜有治愈的可能,但许多病畜稳定后却发生不可预见的并发症导致死亡,重新获得饮水能力是病畜情况好转的一个指征:原先不能饮水的牛通常在治疗3~5天后出现饮欲,此时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各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这样患畜耐过14天一般可以康复。

【预防】

有患病危险或在破伤风高发的某些地区的牛应做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接种,第1年应注射2次,间隔24周,此后每年1次。使动物得到进一步的保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