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痛苦的记忆格外难忘?

如题所述

  每年的11月25日,是国际消除针对妇女的暴力日。由于体能的差异,妇女比男性更容易受到暴力的伤害。有过暴力伤害经历的人,身体的损伤容易痊愈,而精神的伤害却很难忘却。这是长期的演化带给我们的保护机制,但也会给我们带来痛苦。神经生物学专家,将为你揭开背后的秘密。

  忘不了,是一把双刃剑,有的时候它会给人有效的保护,有的时候却又给人带来痛苦。“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说明在演化过程中,大脑实现了最有效的自我保护机制。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没有书报也没有电视,他们想要了解自然界中什么动物危险、什么植物有毒,很大部分来源于亲身经历。和敌害交手的过程,让他们付出了高昂代价,这些“记忆”自然是记得越久越好。

红点就是杏仁核(其中之一)所在的位置

  “可怕的”记忆来源于我们大脑中的哪一部分呢?利用正电子断层扫描(PET)和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科学家发现,在面对危险或者恐怖场景的时候,大脑深处一小团叫作“杏仁核”的区域总是会进入兴奋状态。杏仁核受损的患者,即使面对威胁,也不再产生“害怕”的情感,对可怕场景的记忆也不如正常人保持得那么牢固。因此,不管是作为害怕情绪的源头,还是恐惧性记忆的存储器,杏仁核对于人了解和解释记忆本身,都是异常关键的。

  但是,如果远离了伤害,痛苦的记忆却一再重现,又会变成一种不必要的生活负担。面对发生在自己周围的死亡、灾难以及其他极端恐惧事件的时候,痛苦性记忆就可能病理性地在脑海中回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士兵伤亡率高达56%,侥幸存活的士兵有很多患上了一种称为“弹震症”的精神疾病。他们会不断回想起战友死亡的场景,噩梦连,夜不能寐,最后会完全丧失战斗能力,甚至不能正常生活。战争带给人们的创伤,造成了一种新的疾病,被称为创伤后应激综合征(PTSD)。越南战争中,PTSD的发病更为明显。难以忘却的惨痛回忆,不仅让患者无法正常生活,甚至导致严重的自杀倾向,对社会也产生极大的负担。

  除了PTSD,恐惧性的场景还会引起一些特殊的持久记忆。在犯罪事件发生的过程中,如果有武器的出现,目击证人往往对武器产生极其深刻与持久的记忆。在很长时间内,他们会很清晰地记得一把枪的形状、上面的花纹和铭刻的文字,与此同时,却很容易忘记其他一些细节。这类现象被命名为“武器聚焦”。

患有PTSD的士兵正在接受治疗

  面对那些想忘而忘不了、影响正常生活的恐惧记忆,心理医生有没有办法来帮助PTSD患者呢?和“压抑后反弹效应”恰好相反,医生采用了让患者“想”的方法,来实现“忘”的治疗效果。这就是“暴露疗法”或者“证词疗法”。

  在“暴露疗法”中,医生布置了患者记忆中出现的一些场景,让患者在这个场景中开始冥想那些让他们苦恼的记忆。多次“暴露”之后,这些恐惧记忆引起的焦虑、害怕等负面情绪明显下降,并且随着治疗的进行,想忘忘不了的情况也会逐渐消失。

  “证词疗法”也是类似,医生让那些受暴力袭击,或者目击了暴力事件的证人,像在法庭作证一样,口述暴力事件发生的过程,提供他们的“证词”,经过这种治疗,暴力事件的记忆对他们所造成的心理创伤会明显减弱。(穆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小米旅行过快30个国家,遇到过最痛苦难忘的记忆就是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一个人拖着行李箱去印度做了为期六周的国际志愿者。

还记得出发前的那个下午,我在房间里收拾着房间,窗户外面传来一阵歌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我也不知不觉的跟着音乐哼起了小曲儿。

这时候,我爸爸突然打开了我的房间门,一把抢过我正在收拾的行李箱,对我大喊:“明天你不能一个人去印度!”

“为什么啊,爸爸。我们不是都说好了吗?怎么又不让我去了?”

“刚刚电视里的新闻才说印度德里又发生了一宗强奸案,你一个女生去不是送死吗?反正你不准去,出了这个门我就不认你这个女儿。”说完他就把我的行李箱拖去了他的房间锁上了门 。

在经过了一个晚上的软磨硬泡之后,第二天早上我终于如约出发了。在去码头的路上,我们没有一个人说话,谁都不愿意做第一个打破沉默的那个人。到了码头以后,爸爸重重地把行李甩在地上,然后就走到了车里面。

只剩下我和妈妈站在那里,妈妈帮我背上了背包,千叮咛万嘱咐地跟我说:“你这个孩子就是说不听,那么任性总会要吃亏的。记得到了那边要每天给我们发信息,报平安。晚上别去危险的地方知道了吗?”

我点了点头,拖着行李就头也不回的走进了码头。不回头不是因为我任性,而是因为我怕看到父母的背影忍不住流下泪水。

就这样,我人生中第一次的大胆的独立之行就这么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