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历史课程与传统历史课相比,有哪些变化?教学要求有什么不同?

如题所述

新课程与旧课程最根本的区别是理念的不同。所谓课程理念是课程设计者蕴含于课程之中,需要课程实施者在教学中体现的教学信念,它是课程改革的灵魂和核心。课程宗旨:公民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改革历史课程,首先要注意给课程以恰当的定位。换句话说,我们要重新审视初中历史课程的宗旨和性质。这次课程改革,明确初中历史课是公民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这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 第一,它在培养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人文精神和素养方面具有不 可替代的作用。第二,它的宗旨不是培养历史学家,而是为培养合格的公民奠定基础的。
  传统历史课程的弊端:(旧课程)始终不敢把过繁过多的知识点削减下来。凝固的 “学科体系”几乎成了紧箍咒,历朝历帝,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四大板块,事件、人物、典章、制度四大样式,什么也不能短缺,以致面面俱到,琐琐屑屑,不仅使中学教材成了大学教材的 “压缩饼干”,而且势必蜻蜓点水、语焉不详,比大学教材更概念化和教条化。……结果,每堂课有那么多知识点,概念多于史实,老师上都上不下来,更不用说讲活、讲透。学生呢,记不胜记,不堪重压,产生逆反心理是情理之中的事。可以不无刻薄地说,(旧课程)实际上是让教师和学生戴着镣铐跳舞,按着单调乏味的节奏操练,怎么会感到快乐呢?
  新课程体现出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特点。所谓普及性,是指初中历史课程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所有适龄学生都要学习这门课程并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所谓基础性,是指初中历史课程在目标的确定和内容的选择上,既不能与高中历史课程相混淆,也不能变成大学历史专业课程的 “压缩本”,更不能成为历史 “百科全书”。所谓发展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初中历史课程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二是初中历史课程要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精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传统历史课头绪过多,知识点密集,难度大。构建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课程体系,是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课程有几个变化:第一,既考虑到历史学科的特点,注意时序性与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又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第二,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如,加大近现代史的内容比重;选择了许多诸如交通工具、服饰、电影、音乐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第三,课程内容精选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最有影响力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第四,减少艰深、枯燥、抽象的历史内容。如,删减了许多农民起义、朝代更替、典章制度等方面知识。新的初中历史课程使用学习主题的方式呈现历史内容。在新的历史课程体系中,淘汰了大量 “繁”、“难”、“偏”、“旧”知识点,比较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能力。
  传统的历史学习以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主要方式,学生被动地接受历史史实和现成的结论,能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很少,这样的历史学习必然遭到学生厌弃。国外也曾经历过同样的困惑。比如20世纪中期英国的一项调查表明,多数学生认为历史学科是 “非常无趣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