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体全身的椎间盘有多少个?
人体脊柱的结构非常复杂,脊柱的椎骨共有33块。因环推与枢椎之间,骶椎尾椎之间不存在椎间盘,所以全身的椎间盘只有23个。它们均位于两个椎体之间。椎间盘的总厚度占脊柱全长的1/4~1/5,以腰部的椎间盘最厚,约为9毫米。从腰1到骶椎之间都存在有腰椎间盘。人们常说的椎间盘突出实际上指的是腰椎间盘突出,其实颈椎、胸椎之间均有椎间盘,也同样可以突出,不过症状和体征,以及治疗方法不同而已。
2、椎间盘通常包括哪些结构?
椎间盘通常包括三个部分:
①髓核,多位于椎间盘的中央偏后,呈胶冻状,触之有较强的弹性,含水量很高,一般超过80,出生时含水量高达90。一日之中髓核含水量随着承受压力的改变亦有变化,椎间盘受到压力时,髓核中的水通过软骨板外渗,含水量减少;压力解除后,水分再进入,髓核体积又增大,弹性和张力升高。髓核被纤维环及其上下的软骨板牢牢固定,在儿童髓核与纤维环界限很清楚,成年人由于纤维环的纤维与髓核纤维交织在一起,所以两者界限难以分清。
②纤维环,位于髓核的周围,上下软骨板之间,斜行排列呈同心圆形,相邻的纤维交错排列,纤维环周边部分深入椎体骺环的骨质中,较深部的纤维环附着于软骨板,中心部的纤维与髓核的纤维相融化。纤维环为较结实的组织,其前侧及两侧较厚,后侧较薄。前部有强大的前纵韧带加强,后部有后纵韧带,但后纵韧带较窄,且薄。
③软骨板,覆盖于椎体上下面骺环中间的骨面,构成椎间盘上下壁,与椎体的松质骨连接,平均厚度为1mm。有许多微孔,是髓核水分和代谢产物的通路。成年人的软骨板为无血管无神经的组织,损伤时不产生疼痛,亦不能自行修复。新鲜状态呈乳白色,透明,略具弹性。边缘较厚,中心部菲薄。软骨板与纤维环一起将髓核密封,使髓核不能突入椎体。如软骨板不完整,髓核突入椎体后形成Schmorl结节。
3、人体椎间盘有何特殊的功能?
在介入脊柱承受躯干重量,联系肢体,保持整个身体正常的生理姿势,进行躯干的各种运动时,腰椎间盘发挥着特殊的功能,具体的功能如下:
(1)保持脊柱的高度,维持身高,随椎体的发育,椎间盘增长,以此增加了脊柱的长度。
(2)联结椎间盘上下两椎体,并使椎体间有一定活动度。
(3)使椎体表面承受相同的力,即使椎体间仍然有一定的倾斜度,但通过髓核半液状的成分使整个椎间盘承受相同的应力。
(4)缓冲作用。
①由于弹性结构特别是髓核具有可塑性,在压力下可变扁平,使加于其上的力可以平均向纤维环及软骨板各方向传递;
②是脊柱吸收震荡的主要结构,起着弹性垫的作用,使由高处坠落或肩、背、腰部突然负荷时,起着力传导的缓冲作用,起到保护脊髓及脑部重要神经作用。
(5)维持侧方关节突一定的距离和高度。
保持椎间孔的大小,正常情况下椎间孔的大小是神经根直径的3~10倍。
(6)维持脊柱的曲度,不同部位的椎间盘厚度不一,在同一腰椎间盘其前方厚,后方薄,使腰椎出现生理性前凸曲线。
4、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的因素有哪些?
构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因素是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的因素大致分为如下几类:
(1)外伤:外伤及积累劳损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原因。腰椎呈生理前凸、椎间盘后薄前厚,人们在弯腰时,髓核向后方移动而产生反抗性弹力,其弹力的大小与负重压力的大小成正比,如果负重压力过大,纤维环的退变及本身已有的缺陷,髓核就有可能冲破纤维环固定而脱出,突出或分离。
脱出是指髓核仍被纤维环外层的部分纤维所包裹;突出是指髓核从纤维环的后纤维爆出,处于后纵韧带之下;分离是指髓核已突出于纤维环和后纵韧带之外,髓核游离于椎管内。积累劳损时,髓核长时期不能得到正常充盈,影响纤维环的营养供应,致使纤维环损伤而不易修复,久之使退变的椎间盘薄弱点出现小裂隙。此种裂隙多出现在纤维环后部,可涉及纤维环的不同深度,也可出现在软骨板,变成髓核突出的通道。
(2)过度负重:从事重体力劳动和举重运动常因过度负荷造成椎间盘早期退变。脊椎负重100kg时,正常的椎间盘隙变窄1.0mm,向侧方膨出0.5mm。而当椎间盘退变时,负同样的重量,椎间隙变窄1.5~2mm,向侧方膨出1mm。腰椎负重大又难以避免各种非生理姿势下负重,这就要求腰椎和椎间盘随时承受各种不同的外力,如超过其承受能力,即可能引起外伤,久之,可发生积累性劳损,即可加速椎间盘退变的过程,又可能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产生突出。
(3)长期震动:汽车和拖拉机等驾驶员在工作中,长期处于坐位及颠簸状态,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较大。据测定,当司机踩离合器时,其椎间盘压力增大约一倍。如此长期反复的椎间盘压力增高,腰椎间盘内压持续性增高,另外持续震动可累及微循环,产生椎间盘营养障碍,氧分压和细胞活性明显减低,因而可加速腰椎间盘退变的进程,甚至产生腰椎间盘突出。
(4)不良体位的影响:人在完成各种工作时,需要不断更换各种体位,包括坐、站、卧及难以避免的各种非生理性姿势,不良姿势常诱发本病的发生。人如果长时间的固定某个姿势不变,致使受压椎间盘不能恢复到正常形态。椎间盘中的液体缺失使其越来越薄,外缘变得脆弱。这是渐进效应,正是这种退化使椎间盘容易破裂,迫使髓核脱出。
(5)脊柱的畸形:先天性及继发性脊柱畸形患者,纤维环不同部位所承受的压力不一,并且常存在扭转,容易加速椎间盘的退化。
受寒:不少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并无外伤及劳损史,仅有受寒吏,其原因可能是椎间盘有发育上的缺陷,受寒后使腰背部肌肉痉挛和小血管收缩,局部血液循环减少,进而影响椎间盘的营养。同时,肌肉的紧张、痉挛,导致椎间盘的内压升高,特别对于已有变性的椎间盘,更可造成进一步的损害,致使髓核突出。
(6)吸烟:吸烟与腰背痛的关系可能为:
①吸烟增加咳嗽,因此增加椎间盘压力与腹压,使脊柱紧张,增加椎间盘膨出和永久突出率;
②吸烟减少骨矿物质含量,使脊柱微小结构发生变化;
③吸烟损害纤维蛋白溶解作用,并增加纤维沉积和疤痕形成,导致慢性感染与腰痛;
④吸烟减少椎体血流量,从而影响椎间代谢平衡,因此加速变性过程和使脊柱更易机械变形和外伤。
另外,吸烟增加咳嗽,咳嗽增加腹压,加强已突出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和牵连已有炎症的神经根,使其静脉回流受阻,进一步增加水肿,从而使神经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
5、哪些人比较容易患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以下人群:
(1)在职业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见于各行各业,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别。重体力劳动者的发病率比轻体力劳动者高,纯脑力劳动者比轻体力、脑体力混合型的劳动者高。
(2)在年龄上:本病一般发生在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比女性要多些,约占整个发病人数的75左右。
(3)体型上:一般过于肥胖的或过于瘦弱的人易致腰椎间盘突出症。
(4)在工作环境上:寒冷潮湿的工作、生活环境易导致腰椎间盘出症。
(5)在遗传上:家族中有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发病率比家族中没有疾病的人发病率高几倍。
在发育上:有发育异常的患者,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骶椎裂、椎弓崩解等,都会影响到腰椎的正常功能,给腰部肌群增加额外的负荷。易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6)在身体素质上:在临床实践中能发现这样一个规律,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有的平时身体素质比较好,在这些患者中很少有人同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常见病。
在生活习惯上,吸烟量与腰背痛的发病率相关。
6、为什么腰4~腰5及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最为常见?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上看,腰4~腰5及腰5~骶1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最大,其活动度也最大,而位于这两个节段的后纵韧带却相对较窄(只有上部宽度的1/2),因而腰4~腰5及腰5~骶1椎间盘是最容易受损的部位,临床上也是以腰4~腰5及腰5~骶1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
7、为什么20岁以后易患腰椎间盘突出症?
成人椎间盘组织无血液供应,靠淋巴的渗透维持营养,仅纤维环表层有少量血液供应。椎间盘的发育以20岁为发育高峰,20岁以后的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就已开始,髓核含水量逐步减少。由于脱水,髓核张力减低,椎间盘可变薄。同时髓核中的蛋白多糖含量下降,胶原纤维增多,髓核失去弹性。身体的剧烈运动,可引起纤维环的各层纤维互相摩擦,产生玻璃样变,从而失去弹性,最后导致纤维破裂。
软骨板随年龄增长电变薄和不完整,并产生软骨囊样变性及软骨细胞坏死,纤维环的附着点亦松弛,加之腰椎间盘纤维环后外侧较为薄弱,而纵贯椎骨内椎体后方的后纵韧带到第1腰椎平面以下逐渐变窄,至第5腰椎和第1骶椎间的宽度只有原来的一半,因而造成了自然结构方面的弱点。
椎间盘没有血液循环、修复能力较弱,腰椎又是人体负重、活动的枢纽,稍受外力就有可能引起椎间纤维环破裂,致使髓核从破裂口脱出,压迫附近的神经根,引起腰痛腿痛。青壮年人的劳动强度大,特别是腰部用力、反复屈伸转动的动作,增加了腰伤机会,故本病20岁以后的患者多见。
8、腰椎间盘突出症涉及的神经有哪些?
腰椎间盘突出症产生的临床症状最主要的是神经受损,累及腰骶神经丛,牵扯的神经有:股神经、闭孔神经、坐骨神经,所产生的症状都是以上神经支配区的运动及感觉障碍。
股神经来自腰2-腰4脊神经,是腰丛各支神经中最粗的,在髂凹内行走于腰大肌与髂腰肌之间,发出肌支分布于腰大肌和髂腰肌,通过腹股沟韧带到大腿后,立即分为3支,并支配其分配区的肌肉及皮肤。
股四头肌肌支。隐神经,分布于髌下方,小肠前内侧面至足的内侧缘。前皮支,分布于大腿前面。当腰3-4椎间盘突出时即可损伤股神经,表现腹股沟和大腿前面的疼痛不适或感觉异常。
闭孔神经来自腰2-腰4脊神经,自腰大肌走出即降入小骨盆内,经闭孔内膜管出骨盆,分为两终支。
①前支:自闭孔外肌之前出骨盆行于耻骨肌、长收肌之后和短收肌之前,末梢为皮支,分本于大腿内侧面的皮肤,有时过膝到小腿内侧。
②后支:行于短收肌与大收肌之间。闭孔神经支配闭孔外肌、耻骨肌、内收肌及股薄肌,并分布到髋关节。当突出侵害到闭孔神经时可表现为臀部深层等部位的疼痛或麻木。
坐骨神经来自腰4-腰5神经根和骶1-骶3神经根。是所有神经中最粗者。坐骨神经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到臀部,在臀大肌深面向下行,依次横过闭孔内肌、上下I肌及股方肌的后方,支配这些肌肉,并沿大收肌后面、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之间下降,途中发出肌支至大腿的屈肌。坐骨神经在到N窝以前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支配小腿及足的全部肌肉及除隐神经支配区以外的小腿与足的皮肤感觉。
坐骨神经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坐骨神经实际上是由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组成,这两根神经从起始部至N窝以上由结缔组织总鞘将其包绕于内,但两神经的纤维并不是交叉连接在一起的,坐骨神经大多数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至臀部。继而向下经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之间垂直下行至股后部。在人群中坐骨神经在骨盆、臀部存在变异的约占40。由于坐骨神经或其它部分穿过梨状肌,受肌肉收缩压迫的影响而产生疼痛,称为梨状肌综合征。
9、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哪些症状?
(1)腰痛: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最早期的症状。95以上患者都有这种症状。腰痛可出现在腿痛前,此类病例占多数,亦可以在腿痛出现同时或之后腰痛随之减轻,持续性腰背钝痛为多见,此类疼痛的感觉部位较深,定位不准确,是一种局限性或广泛性疼痛。平卧减轻,站立或过劳后加剧(与腰肌劳损不同)。一部分病人为痉挛性剧痛,难以忍受。类似绞痛样,可持续数天乃至数周(与椎管狭窄不同),此类一般发病较急。一部分病人腰痛出现在明确的腰部外伤后的当时、数天后、数月后乃至年余,一部分患者腰痛可不明原因突然发生。
(2)坐骨神经痛;由于9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于腰4~腰5及腰5~骶1椎间隙,故下肢放射痛占80,其中后型(椎管型)可占95。下肢放射痛分刺痛和电击样剧痛两种,前者多见。疼痛多为一侧性,极少数(中央型、中央旁型)表现为双下肢痛,疼痛可因咳嗽、打喷嚏而加重。坐骨神经痛多为逐渐发生,且多起于臀部,逐渐下行放射。少数病例可出现由下向上放射痛。但放射部位则是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而定:
①腰5~骶1椎间盘突出,放射痛经大腿后N窝到小腿后侧方、踝部及小趾。
②腰4~腰5椎间盘突出,放射痛经大腿外后侧,N窝到小腿外方,足背及坶趾。
③腰3~腰4椎间盘突出,放射痛经大腿前方下行至小腿内前方及足背内前方。
上一节腰椎间盘突出可有下一节以下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这与突出的位置偏外或稍居中有关。
一侧坐骨神经痛可以转换到对侧。腰、腿痛可以是持续性的,也可以是间歇性的。
疼痛的性质常为麻痛,针刺样痛,或烧灼样痛,重者似刀割样痛,严重者,病人常采取各种体位试图减轻痛苦。
(3)腹股沟区痛;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时,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腰l、2、3神经根,导致其支配区域的腹股沟区痛。此外,低位椎间盘突出症亦可引起腹股沟或会阴区痛。这种疼痛多为牵掣痛。
(4)间歇性跛行:病人步行距离的增加下肢疼痛,麻木或无力,停步休息或弯腰p下蹲,症状减轻或缓解。步行的距离为数十米或数百米出现椎间盘突出继发腰椎管狭窄,对伴有先天性发育性椎管狭窄(矢径小者),脱出的髓核更加重了椎管狭窄程度,以致诱发本症状。
(5)肌肉瘫痪或肌力减弱:肌肉瘫痪出现于神经根受压迫严重时;肌力减弱较为多见,皆与神经分布区域有关。
麻木:部分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无下肢疼痛而仅仅出现肢体麻木,麻木区域仍按神经受累区分布。
(6)马尾综合征:主要见于中央型及中央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少见。有巨大突出时可压迫附近平面以下的马尾神经,出现双侧严重坐骨神经痛,会阴麻木,排便排尿不利,女性患者可有假性尿失禁,男性患者出现阳痿。
其它:亦有报道腰椎间突出症患者出现患肢尾骨痛、发凉,小腿水肿、足下垂等。
10、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哪些体征?
腰椎间盘突出症体征有:
(1)腰部畸形:
①腰椎生理曲线减小或消失,出现平腰。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避免或减轻突出的髓核压迫神经所引起的疼痛,由于腰椎间隙后方张力和后韧张力增加,力图使突出的髓核回纳或部分回纳,故腰椎生理前凸变浅。若合并腰椎管狭症时,可有后凸畸形。
②脊柱侧弯。为减轻疼痛,竖棘肌(骶棘肌)痉挛,限制腰椎活动范围,以减轻神经根的张力,故腰椎盘突出症产生脊柱侧弯,其发生于腰椎侧弯的方向既可以弯向患侧,也以弯向健侧。这取决于突出的髓核的位置与神经根的相邻关系。
(2)步态变化:症状较重者行走时可出现姿态拘谨、前倾或跛行。重者难以正常负重行走,常以双手扶腰,躯干前倾,臀部突起,腰部僵硬,有时需要扶拐才能艰难步行。严重者需他人扶持方可迈步。极少数可出现截瘫。
(3)压痛点:主要位于椎旁。距中线约2cm~3cm处。压痛时可出现沿神经根走行的下肢放射痛。棘突间及棘突上亦可出现压痛,但以叩痛为主。如俯卧位检查压痛点不明显时,可嘱患者采用站立位,在伸腰p挺腹姿势下检查,此时易于检出。有人统计:压痛有放射痛的出现率为61.5,只有压痛而无放射痛的为38.5。
(4)腰部活动受限;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各方向的活动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影响。前屈位会引起腰部疼痛加重及坐骨神经放射痛;侧方活动时,向健侧活动时疼痛减轻,向患侧活动时疼痛加重:后伸活动一般疼痛不增加、但是后伸活动受限、疼痛明显,诊断价值则更大。
(5)下肢肌肉萎缩: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属下神经单位的腰骶神经根受到损害,其支配的肌群可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少部分严重患者踝关节或坶趾可失去主动背屈的能力。
神经功能障碍:
①感觉神经障碍: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可出现麻木、疼痛敏感及感觉减退。皮区的感觉改变,对椎间盘突出的定位有一定意义,但不能定性。
②运动神经功能障碍:运动力量减弱是较可靠的体征,但肌神经往往受多个神经根支配,因此肌力减弱有的可不太明显。
③反射功能障碍:可以亢进(神经受压早期),也可以减弱或消失。腰3~腰4单侧椎间盘突出时,患侧膝反射减弱;腰4~腰5单侧椎间盘突出,膝反射无改变,腰5~骶1椎间盘突出,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