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初的土地改革,有什么区别啊~我傻傻的分不清,他们的背景分别是什么啊

请简单解释和分析一下~(高中历史)

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改革: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为了保证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县、区、乡各级都建立了土地委员会。分田的大体步骤是: (一)调查土地和人口,划分阶级; (二)发动群众清理地主财产,焚毁田契、债约和帐簿,把牲畜、房屋分给贫雇家,现金和金银器交公。 (三)丈量土地,进行分配,公开宣布分配方案,插标定界,标签上写明田主、丘名、地名和,面积。意义:这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它经历了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历史性转变。期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12块革命根据地。
新中国成立初的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1、土地改革运动原因: 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关于“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新解放区有三亿一千多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为二亿六千四百万)尚未进行土地改革,地主向租佃农民剥削高额地租,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3、土地改革结果:到1952年8月,除部分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外,全国普遍实行了土地改革,完成土地改革地区的农业人口已占全国农业人口总数的90%以上。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国共对峙时期的土地革命(1931年实行的土地政策)简单记忆为:“依联限,保消变”
依:依靠贫农、雇农
联:联合中农
限:限制富农
保:保护工商业发展
消:消灭地主阶级
变: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没有土地改革,你说的是新中国刚刚诞生时的三年恢复时期的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中国土地改革法》)。
我觉得区别是:时代背景、范围、手段和目的不同
1931年的时候我党正处于被国民党围剿的内战时期,在南方建立的苏维埃政权和农村革命根据地面积也不大,所辖人口也不多,时局于我们很险峻。这个时候土改,很具有一些拉拢农民,争取民心的意思,比如公审枪毙恶霸大地主、当众烧毁地契、瓜分财主全部家产等等,土改得比较狠和绝!比较不计代价和后果。(“打土豪,分田地”)
1950年开始的土改,正值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国家亟待恢复经济,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农业为主是中国的国情,所以先要土改,这次土改范围是在所有已经解放的大陆地区,全国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7亿亩土地和大量农具、畜力。因为已经是和平建设时期,全国局势基本清晰,所以就不再需要特别狠和绝的手段进行拉拢。对地主当然是要打击消灭,但是也分给地主一份他自己应得的份地,让他自己劳动,自食其力,而不是赶尽杀绝(我认为这个是最主要不同点)。对富农是保留态度,建议其主动无产阶级化。对于中农贫农雇农则和上面基本一样。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6-03
土地革命时期也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1937年)。中共领导下的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争,至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国抗日民族 土地革命时期统一战线形成为其结束的标志。   
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为了保证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县、区、乡各级都建立了土地委员会。分田的大体步骤是:(一)调查土地和人口,划分阶级;(二)发动群众清理地主财产,焚毁田契、债约和帐簿,把牲畜、房屋分给贫雇家,现金和金银器交公。(三)丈量土地,进行分配,公开宣布分配方案,插标定界,标签上写明田主、丘名、地名和,面积。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土改: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全国解放后的新情况,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规定了没收、征收和分配土地的原则和办法。《土地改革法》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以利于早日恢复和发展生产。《土地改革法》公布以后,在3.1亿人口的新解放区分期分批地,有计划、有领导、有秩序第开展了土改运动。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七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还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约三百五十亿千克粮食的地租。1950年,美术家朱宣咸创作的作品《争阅土地改革法》,就非常典型生动的记录了在那个特定时代的历史场景。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基本上正确贯彻和执行了党的土地改革的路线和政策。1952年冬,全国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台湾省外,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任务。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我国存在两千多年(建立于战国,公元前475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此被彻底摧毁,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第3个回答  2012-06-03
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改革是将地主的土地抢来分给农民。
新中国成立初的土地改革是将以国家政策的形式分田地追问

嗯~你讲得很容易令人理解~~
还能讲的详细一点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