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的文字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两个印章右起竖读分别为:

匏樽,五十八岁 以字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01
在中国艺术文化中,一枚小小的印章,却以或苍茫或玲珑的印面,积淀着中国人厚重的文化信息,浓缩着几千年文化审美意识,述说着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和鲜活的创造者形象。这方寸之间的印面,却好似开启了中国文化的时间隧道,使我们有可能穿越历史的风尘去发现瑰丽多姿的历史图卷和中华文化心理结构,进而通过文字学、金石学的钥匙而由“技”进乎“道”,使我们能窥见独具东方色彩的印文化,尤其是文人印文化的奥秘。

一、印章的渊源
关于印章的渊源,较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汉代纬书《春秋合诚图》:“尧坐舟与太尉舜临观,凤凰负图授尧,图以赤玉为匣,长三尺八寸,后三寸,黄玉检,白玉绳,封两端,其章曰:‘天赤帝符玺’。”这种说法把印章起源归于神灵赐予,自是荒诞不经的。而且纬书多穿凿附会之言,不足为信。
一般现在学界认为印章的产生源于制陶。中国陶器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有八千多年历史,而最原始的制陶即模制法,就是在模子里置竹篮条或绳子,接着用泥涂在模子里,待半干后取出,陶坯的表面就留下清晰的篮或绳的印纹。受如此印纹的启示,先民们后来直接在陶拍上刻纹饰。 陶拍原先是以拍打方式弥合泥坯裂缝的简单工具,其上雕纹饰之后,就成为我国装饰图案和印章艺术的渊源。早期的陶玺即由此脱胎而出。
二、印章的历史演变与分类
《后汉书·祭祀志》上说:“三皇无文,结绳以治,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说明在上古私有制出现以后,“诈伪渐兴”,所以在货物交换过程中,用以表明物主身份的印章就应运而生了。
汉字中“玺”字,最早见于《周礼·地官·司市》:“凡通货以玺节出入。”也就是说,周朝的百姓如果想到集市进行贸易,就必须持有司市(周代管理市场的官员)所颁发的玺文。进入春秋时期,商业进一步发达,人们在运输商品的过程中,为防止货物丢失和他人私拆察看,便在捆扎货物的绳结处安上一个木框,以泥团塞之,最后用印章印于其上,这就是后来所说的 “泥封”。可见,印章初始是作为货物交换中的凭信而产生的。
春秋战国期间,公私文书均书写在竹简木牍之上,为了保密也采用上述方法固封,称“玺书”。《左传》记载:“襄公二十九年,季武子取汴,使公治书,玺书追而与之。”此时,玺印作为一种凭证已经由经济活动渗透到了包括政治在内的其他领域。
到了战国时期,周朝衰落,诸侯列国实力逐渐强大,各国统治者开始逐步走向独立,并行使各种行政权力。在任命自己的官吏的时候,向各级官吏颁发印玺作为其政治权力的象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统一后的秦王朝开始实施一系列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重大举措来维护专制。而其中推行的书同文政策,就是以秦系文字为主,对六国文字加以整理,其成果,就表现在规范化的小篆的形成。小篆的结构规律性增强,字形和笔画基本稳定,书写上进一步线条化。秦篆的这一特点,对秦印的影响很大。
摹印篆是秦代创立的一种印章专用书体,它的运用使“书同文”政策在印章中得以贯彻,是秦代印章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摹印篆本质上就是秦小篆,是秦小篆的一种变体,它舍圆就方,只不过是因为它必须适合于秦代统一的方形印式。秦代特定的印式成就了摹印篆这一特殊的书体。这种方式篆文的运用,导致了印文布置开始了以茂密为美的标准形式。此时的玺印不但在文字的篆刻上,其它如质地、钮式、字数、款式、尺寸、名称、章法等方面都有了较为明确的限定。
秦印另一个重大改变就是玺印称呼的改变。在秦以前,印章都被称为玺。但是到了秦朝,为了突出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秦政府规定,只有皇帝的印章可以称为“玺”,代表的是皇家至尊。其它印章只能称为印或者章。
第2个回答  2022-01-01
印章可用的字体很多,较为常用的是篆书书体,篆书有一定的艺术观赏性且历史悠久,适用范围较广,比较适合多种选择。也可以选择隶体,隶体稳重、秀丽、结构扁平、笔法奇纵,还可以选择字体方整、端正、笔调灵活、方便书写的楷体,或者是选择行云流水,生动活泼的行体。
第3个回答  2022-01-02
印章较为常用的是篆书书体,还可以选择字体方整、端正、笔调灵活、方便书写的楷体,或者是选择行云流水,生动活泼的行体。
第4个回答  2022-01-01
印章可用的字体很多,较为常用的是篆书书体,篆书有一定的艺术观赏性且历史悠久,适用范围较广,比较适合多种选择。也可以选择隶体,隶体稳重、秀丽、结构扁平、笔法奇纵,还可以选择字体方整、端正、笔调灵活、方便书写的楷体,或者是选择行云流水,生动活泼的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