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

如题所述

  很多同学在复习高一数学时,因为没有做过系统的总结,导致复习的效率不高。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全面)”,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高一数学知识点汇总1   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注意:   1.定义域: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   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   (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   (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   (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u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②定义域一致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2.值域 : 先考虑其定义域   (1)观察法   (2)配方法   (3)代换法   3. 函数图象知识归纳   (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 y=f(x) , (x∈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 y=f(x),(x ∈A)的图象.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 .   (2) 画法   A、 描点法:   B、 图象变换法   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   1) 平移变换   2) 伸缩变换   3) 对称变换   4.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2)无穷区间   (3)区间的数轴表示.   5.映射    高一数学知识点汇总2   集合   (1)含n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2^n,真子集数为2^n-1;非空真子集的数为2^n-2;   (2)注意: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的情况。   (3)第二部分函数与导数   1.映射:注意①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有象;②一对一,或多对一。   2.函数值域的求法:①分析法;②配方法;③判别式法;④利用函数单调性;⑤换元法;⑥利用均值不等式;⑦利用数形结合或几何意义(斜率、距离、绝对值的意义等);⑧利用函数有界性;⑨导数法。   3.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   ①若f(x)的定义域为〔a,b〕,则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②若f[g(x)]的定义域为[a,b],求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   (2)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①首先将原函数分解为基本函数:内函数与外函数;   ②分别研究内、外函数在各自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③根据“同性则增,异性则减”来判断原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注意:外函数的定义域是内函数的值域。   4.分段函数:值域(最值)、单调性、图象等问题,先分段解决,再下结论。   5.函数的奇偶性   (1)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   (2)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单调区间内:奇函数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有相反的单调性;   (3)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等价变形,再判断其奇偶性;    高一数学知识点汇总3   1.等差数列的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若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则其通项公式为an=a1+(n-1)d。   3.等差中项   如果A=(a+b)/2,那么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   4.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   (1)通项公式的推广:an=am+(n-m)d(n,m∈N_)。   (2)若{an}为等差数列,且m+n=p+q,   则am+an=ap+aq(m,n,p,q∈N_)。   (3)若{an}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则ak,ak+m,ak+2m,…(k,m∈N_)是公差为md的等差数列.   (4)数列Sm,S2m-Sm,S3m-S2m,…也是等差数列。   (5)S2n-1=(2n-1)an。   (6)若n为偶数,则S偶-S奇=nd/2;   若n为奇数,则S奇-S偶=a中(中间项)。   注意:   一个推导   利用倒序相加法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Sn=a1+a2+a3+…+an,①   Sn=an+an-1+…+a1,②   ①+②得:Sn=n(a1+an)/2   两个技巧   已知三个或四个数组成等差数列的一类问题,要善于设元。   (1)若奇数个数成等差数列且和为定值时,可设为…,a-2d,a-d,a,a+d,a+2d,….   (2)若偶数个数成等差数列且和为定值时,可设为…,a-3d,a-d,a+d,a+3d,…,其余各项再依据等差数列的定义进行对称设元。   四种方法   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   (1)定义法:对于n≥2的任意自然数,验证an-an-1为同一常数;   (2)等差中项法:验证2an-1=an+an-2(n≥3,n∈N_)都成立;   (3)通项公式法:验证an=pn+q;   (4)前n项和公式法:验证Sn=An2+Bn。   注:后两种方法只能用来判断是否为等差数列,而不能用来证明等差数列。    高一数学知识点汇总4   两个复数相等的定义:   如果两个复数的实部和虚部分别相等,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复数相等,即:如果a,b,c,d∈R,那么a+bi=c+di。   a=c,b=d。特殊地,a,b∈R时,a+bi=0   a=0,b=0.   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提供了将复数问题化归为实数问题解决的途径。   复数相等特别提醒:   一般地,两个复数只能说相等或不相等,而不能比较大小。如果两个复数都是实数,就可以比较大小,也只有当两个复数全是实数时才能比较大小。   解复数相等问题的方法步骤:   (1)把给的复数化成复数的标准形式;   (2)根据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解之。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理科归纳5   定义:   形如y=x^a(a为常数)的函数,即以底数为自变量幂为因变量,指数为常量的函数称为幂函数。   定义域和值域:   当a为不同的数值时,幂函数的定义域的不同情况如下:如果a为任意实数,则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所有实数;如果a为负数,则x肯定不能为0,不过这时函数的定义域还必须根[据q的奇偶性来确定,即如果同时q为偶数,则x不能小于0,这时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所有实数;如果同时q为奇数,则函数的定义域为不等于0的所有实数。当x为不同的数值时,幂函数的值域的不同情况如下:在x大于0时,函数的值域总是大于0的实数。在x小于0时,则只有同时q为奇数,函数的值域为非零的实数。而只有a为正数,0才进入函数的值域。   性质:   对于a的取值为非零有理数,有必要分成几种情况来讨论各自的特性:   首先我们知道如果a=p/q,q和p都是整数,则x^(p/q)=q次根号(x的p次方),如果q是奇数,函数的定义域是R,如果q是偶数,函数的定义域是[0,+∞)。当指数n是负整数时,设a=-k,则x=1/(x^k),显然x≠0,函数的定义域是(-∞,0)∪(0,+∞).因此可以看到x所受到的限制来源于两点,一是有可能作为分母而不能是0,一是有可能在偶数次的根号下而不能为负数,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   排除了为0与负数两种可能,即对于x>0,则a可以是任意实数;   排除了为0这种可能,即对于x   排除了为负数这种可能,即对于x为大于且等于0的所有实数,a就不能是负数。    拓展阅读:高考数学应试技巧   1、定期重复巩固   即使是复习过的内容仍须定期巩固,但是复习的次数应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步减小,间隔也可以逐渐拉长。可以当天巩固新知识,每周进行周小结,每月进行阶段性总结,期中、期末进行全面系统的学期复习。从内容上看,每课知识即时回顾,每单元进行知识梳理,每章节进行知识归纳总结,必须把相关知识串联在一起,形成知识网络,达到对知识和方法的整体把握。   2、科学合理安排   复习一般可以分为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实验证明,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特殊情况除外。分散复习,可以把需要识记的材料适当分类,并且与其他的学习或娱乐或休息交替进行,不至于单调使用某种思维方式,形成疲劳。分散复习也应结合各自认知水平,以及识记素材的特点,把握重复次数与间隔时间,并非间隔时间越长越好,而要适合自己的复习规律。   3、细心审题、耐心答题,规范准确,减少失误   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是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的两种培养的能力。可以说是学好数学的两种最基本能力,在数学试卷中的考查无处不在。并且在每年的阅卷中因为这两种能力不好而造成的失分占有相当的比例。所以我们在数学复习时,除抓好知识、题型、方法等方面的教学外,还应通过各种方式、机会提高和规范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23
总结 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 高一数学 知识点重点大全,以供大家参考! 高一数学知识点重点大全 (1)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所有实数的集合,这里的前提是a大于0,对于a不大于0的情况,则必然使得函数的定义域不存在连续的区间,因此我们不予考虑。 (2)指数函数的值域为大于0的实数集合。 (3)函数图形都是下凹的。 (4)a大于1,则指数函数单调递增;a小于1大于0,则为单调递减的。 (5)可以看到一个显然的规律,就是当a从0趋向于无穷大的过程中(当然不能等于0),函数的曲线从分别接近于Y轴与X轴的正半轴的单调递减函数的位置,趋向分别接近于Y轴的正半轴与X轴的负半轴的单调递增函数的位置。其中水平直线y=1是从递减到递增的一个过渡位置。 (6)函数总是在某一个方向上无限趋向于X轴,永不相交。 (7)函数总是通过(0,1)这点。 (8)显然指数函数无界。 奇偶性 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f(x) (1)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 (2)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 (3)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f(-x)=-f(x)与f(-x)=f(x)同时成立,那么函数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称为既奇又偶函数。 (4)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f(-x)=-f(x)与f(-x)=f(x)都不能成立,那么函数f(x)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称为非奇非偶函数。 对于a的取值为非零有理数,有必要分成几种情况来讨论各自的特性: 首先我们知道如果a=p/q,q和p都是整数,则x^(p/q)=q次根号(x的p次方),如果q是奇数,函数的定义域是R,如果q是偶数,函数的定义域是[0,+∞)。当指数n是负整数时,设a=-k,则x=1/(x^k),显然x≠0,函数的定义域是(-∞,0)∪(0,+∞).因此可以看到x所受到的限制来源于两点,一是有可能作为分母而不能是0,一是有可能在偶数次的根号下而不能为负数,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 排除了为0与负数两种可能,即对于x>0,则a可以是任意实数; 排除了为0这种可能,即对于x<0和x>0的所有实数,q不能是偶数; 排除了为负数这种可能,即对于x为大于且等于0的所有实数,a就不能是负数。 总结起来,就可以得到当a为不同的数值时,幂函数的定义域的不同情况如下:如果a为任意实数,则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所有实数; 如果a为负数,则x肯定不能为0,不过这时函数的定义域还必须根据q的奇偶性来确定,即如果同时q为偶数,则x不能小于0,这时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所有实数;如果同时q为奇数,则函数的定义域为不等于0的所有实数。 在x大于0时,函数的值域总是大于0的实数。 在x小于0时,则只有同时q为奇数,函数的值域为非零的实数。 而只有a为正数,0才进入函数的值域。 由于x大于0是对a的任意取值都有意义的,因此下面给出幂函数在第一象限的各自情况. 可以看到: (1)所有的图形都通过(1,1)这点。 (2)当a大于0时,幂函数为单调递增的,而a小于0时,幂函数为单调递减函数。 (3)当a大于1时,幂函数图形下凹;当a小于1大于0时,幂函数图形上凸。 (4)当a小于0时,a越小,图形倾斜程度越大。 (5)a大于0,函数过(0,0);a小于0,函数不过(0,0)点。 (6)显然幂函数无界。 定义: 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 范围: 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理解: (1)注意“两个方向”:直线向上的方向、x轴的正方向; (2)规定当直线和x轴平行或重合时,它的倾斜角为0度。 意义: ①直线的倾斜角,体现了直线对x轴正向的倾斜程度; 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一条直线都有一个确定的倾斜角; ③倾斜角相同,未必表示同一条直线。 公式: k=tanα k>0时α∈(0°,90°) k<0时α∈(90°,180°) k=0时α=0° 当α=90°时k不存在 ax+by+c=0(a≠0)倾斜角为A, 则tanA=-a/b, A=arctan(-a/b) 当a≠0时, 倾斜角为90度,即与X轴垂直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 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 面相 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 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 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 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特点: ①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平行且长度不变; ②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含义: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整体。 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为集。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集合确定,则一元素是否属于这个集合是确定的:属于或不属于。 (2)元素的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的,不可重复的。 (3)元素的无序性:集合中元素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改变位置不影响集合 3、集合的表示:{……} (1)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 篮球 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 方法 :列举法与描述法。 a、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a,b,c……} b、描述法: ①区间法:将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x?R|x—3>2},{x|x—3>2} ②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③Venn图:画出一条封闭的曲线,曲线里面表示集合。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元素在集合里,则元素属于集合,即:a?A (2)元素不在集合里,则元素不属于集合,即:a¢A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6、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1)—子集 定义: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高一数学知识点重点大全相关 文章 : ★ 高一数学知识点汇总大全 ★ 高一数学知识点大全 ★ 高一数学必记知识点概括 ★ 高一数学知识点(考前必看) ★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 高一数学重点知识点公式总结 ★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高一数学知识点小归纳 ★ 高一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3-15
高一上学期有的地方是学习必修一和必修四,必修一的主要内容是《集合》、《函数》,必修四的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向量》。但是有些地方是学习必修一和必修二,必修二的主要内容是《立体几何》,简单的《解析几何》。如初中所学习的直线方程,园的方程以及他们的一些性质关系等。在高一上学期,必修一是一定要学的,函数这一章一定要学好,它包括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以及一些基本函数,如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必修三中的内容要简单一些,包括《统计初步》、《算法》、《概率》。除了算法外,其他内容在初中都已经接触过。/iknow-pic.cdn.bcebos.com/d52ab033b5664f3021bce36d3d439bd7d"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d52ab033b5664f3021bce36d3d439bd7d?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d52ab033b5664f3021bce36d3d439bd7d"/>扩展资料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古巴比伦人从远古时代开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并能应用实际问题.从数学本身看,他们的数学知识也只是观察和经验所得,没有综合结论和证明,但也要充分肯定他们对数学所做出的贡献。基础数学的知识与运用是个人与团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基本概念的精炼早在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及古印度内的古代数学文本内便可观见.从那时开始,其发展便持续不断地有小幅度的进展.但当时的代数学和几何学长久以来仍处于独立的状态。代数学可以说是最为人们广泛接受的“数学”.可以说每一个人从小时候开始学数数起,最先接触到的数学就是代数学.而数学作为一个研究“数”的学科,代数学也是数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几何学则是最早开始被人们研究的数学分支。直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将当时完全分开的代数和几何学联系到了一起.从那以后,我们终于可以用计算证明几何学的定理;同时也可以用图形来形象的表示抽象的代数方程.而其后更发展出更加精微的微积分。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6%95%B0%E5%AD%A6/107037?fr=aladdin"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数学">百度百科-数学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9%AB%98%E4%B8%80%E6%95%B0%E5%AD%A6/"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高一数学">百度百科-高一数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5-01
高一上学期有的地方是学习必修一和必修四,必修一的主要内容是《集合》、《函数》,必修四的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向量》。但是有些地方是学习必修一和必修二,必修二的主要内容是《立体几何》,简单的《解析几何》。如初中所学习的直线方程,园的方程以及他们的一些性质关系等。在高一上学期,必修一是一定要学的,函数这一章一定要学好,它包括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以及一些基本函数,如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必修三中的内容要简单一些,包括《统计初步》、《算法》、《概率》。除了算法外,其他内容在初中都已经接触过。/iknow-pic.cdn.bcebos.com/d52ab033b5664f3021bce36d3d439bd7d"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d52ab033b5664f3021bce36d3d439bd7d?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d52ab033b5664f3021bce36d3d439bd7d"/>扩展资料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古巴比伦人从远古时代开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并能应用实际问题.从数学本身看,他们的数学知识也只是观察和经验所得,没有综合结论和证明,但也要充分肯定他们对数学所做出的贡献。基础数学的知识与运用是个人与团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基本概念的精炼早在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及古印度内的古代数学文本内便可观见.从那时开始,其发展便持续不断地有小幅度的进展.但当时的代数学和几何学长久以来仍处于独立的状态。代数学可以说是最为人们广泛接受的“数学”.可以说每一个人从小时候开始学数数起,最先接触到的数学就是代数学.而数学作为一个研究“数”的学科,代数学也是数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几何学则是最早开始被人们研究的数学分支。直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将当时完全分开的代数和几何学联系到了一起.从那以后,我们终于可以用计算证明几何学的定理;同时也可以用图形来形象的表示抽象的代数方程.而其后更发展出更加精微的微积分。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6%95%B0%E5%AD%A6/107037?fr=aladdin"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数学">百度百科-数学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9%AB%98%E4%B8%80%E6%95%B0%E5%AD%A6/"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高一数学">百度百科-高一数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11-19
1.﹙9.﹢∞﹚
2.X=3,X=﹣1
3.y=㏒下标3 上标X+4。也就是x﹢4=3^y (x≥5)
其实我做反函数一块,就是先把X换成Y,y换成x,然后在变形就行了比如第3题,可以转换为x=3^y-4 注意定义域 比如第三题 定义域为(x≥2) 就可以转换为y≥2,然后求解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