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前景

如题所述

跨越边界,整体育人

经过多年探索,学校课程建设已从三级课程开齐开足发展到整体构建学校课程和整体推进阶段,很多学校都能够自觉地将学校课程建设与学校办学特色、总体培养目标进行整合,将其纳入学校发展规划或加以制度化建设。

以北京小学“四季课程”为例,学校以提升学生生命成长质量为目的,借助北京鲜明的四季变化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对学校课程进行了整体规划和设计。所谓“四季课程”,就是在春夏秋冬四季各安排一次“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周”,分别涉及科技创意、传统文化、律动健身以及读书实践四个主题,学习形态也不仅仅局限在传统课堂,而是扩展到学校学习的方方面面。

“四季课程”不但涉及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理解与实施、学期学习的认识与改造、课堂文化的认识与创建等内容,也体现着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之间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学校的特殊性。

2

丰富生态,多样育人

课程建设需要校内外丰富的课程资源作为基础,充分发挥每位相关人员的创造力,结合学校、社区和家庭共建,形成有效的课程开发模式,这一理念得到越来越多学校的认同。

很多学校课程的形成是教师、学生、家长、校外专家以及社区人士共同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校长往往承担课程开发的主要引领者和推动者作用,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者,更是课程的研究者、评价者,是课程开发的“主力军”。教师对学校课程的理解和参与是推行课程改革的前提,教师最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家长与社区介入学校课程开发,从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家长群体对于学校课程改革的期望和追求,社区资源对学校的支持作用。

3

个性学习,特色育人

学校课程在本质上是为了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而存在的,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是学校课程是否成功的判断标准。

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课程必须探索综合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应用性学习等领域,以弥补学术性课程的局限。北京教科院通州第一实验小学围绕学生核心素养问题,实施ASK课程,突出生活性和游戏性,以跨学科整合为基本策略,以项目学习为抓手,把单一枯燥的学科学习转化为丰富多彩、充满智力挑战的学校生活,其别具一格的“开学课程”“游学课程”等不仅体现了学校的教育价值追求和独特的育人理念,更彰显出校本化的课程对学生学习特点、学习方式和真实学习状态的关照。

4

系统规划,科学育人

较早期的学校课程往往具有“一招鲜”的特征,也出现过“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位置”课程、“历史”课程、“一次性”的活动性课程等。尽管课程建设是实践的,但更是理性的,它往往凝聚着深入的研究过程和深厚的理论积淀。

目前,学校对课程建设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人员,设立不同层次的研究课题,请专家做论证,一线调研做SWOT的分析,尽力想得更加全面深入,做得更加规范有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5
课程建设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基本、最关键的一步,并且对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现阶段,我国高校课堂并不重视有关课程建设方面的问题,教育理念大多陈旧落后,课程建设重形式轻内涵,课程总体质量不够。针对这样的发展现状,高校课程就应该积极改革创新,创建精品课程,以提高课程建设的质量。
  [关键词]高校课程建设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249-01
  一、高校课程建设现状
  (一)课程建设理念落后
  高校课程在建设过程中,课程建设理念较为落后,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计建设,并不重视整个课程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一些高校在建设过程中将课程建设孤立出来看,仅关注课程本身问题,并没有将课程与人才培养计划结合,并没有意识到课程教育应该与人才平结合的重要性。另外,一些课程在设置过程中,仅仅重视知识的传授,在课程建设时并没有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将科学研究实际相结合,使课程在设计过程中并不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力、想象力的作用。
  (二)课程建设重形式轻内涵
  众所周知,课程建设工作必须不断积累,并且需要相应课程的教师进行长期研究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够建设出优秀课程。一些高校在建设过程中,一些教学计划、课程纲要要求、格式等都制作的十分完美,但是细看主要内容的时候,就会发现其中存在较多问题,甚至存在各个高校之间相互抄袭现象。在一些具体课程研究的过程中,课程建设形式化现象也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对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表面化,课程建设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一些高校在课堂环境中引进了多媒体教学,但是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候也仅是走一个过场,多媒体课件在设置的时候只重视形式,其内容照搬照抄课本内容,这样的课程建设对学生学习并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意义不大。
  (三)课程建设总体质量不够,创新性不强
  现阶段,一些高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效果不够明显,在一些学科专业的建设方面尤为突出,一些热门专业、办学成本较低的专业方面特别突出。并且一些专业课程设置上大致相同,一些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竞相争创综合性大学环境,各种专业设置趋向化明显,高校课程建设过程中创新性不强,这是阻碍高校课程总体建设质量提高的一项重要影响。
  二、提高高校课程建设与水平的相关对策
  (一)确定以课程为中心的专业建设理念
  我国高校在进行专业设置的时候,大多是将学科建设作为工作中心,这样的发展现状对一些研究性高校的某些专业课程来讲是适用的。但对大多数高校来说,尤其是一些教学研究型或者是高校高等职业学校来说,这些学校在进行课程建设的时候,就一定要将课程作为中心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发展。这些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大多是以培养专科生为主的,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需要的是将社会生产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应用型知识,学生通过学习就能够掌握解决实际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使他们在高校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将眼光不断投入实际生活之中。所以,想要有效提升高校课程建设的质量,就一定要紧紧围绕不同专业的教学目的进行,积极构建合理的课程标准体系,选择合适的教学课程内容,努力把每一门课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使其能够培养出适应国家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