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 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到哪里找相关材料?

如题所述

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及对策之我见

【摘要】:写作是相当高雅而又极富情趣和乐趣的,中学生真值青春期,本应是青春勃发,充满活力与激情,思维活跃而又情感丰富的,可写出的作文为什么却如此枯燥单调、没有真情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不善于感受生活,缺少从生活中积累素材。2、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应试教育根深蒂固。3、学生课外阅读量小,导致知识面窄。针对以上的原因,我认为可以从方面寻求对策。1、注意体验生活,感受真情,提高写作情趣。2、更新教育理念,鼓励学生说真话,写真情。3、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总之,当代农村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应多方探讨,才能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对症下药我们都期待着越来越多的孩子用心走进生活,感悟生活,写出生活中的真情。

【关键词】: 更新理念 鼓励阅读 体验真情 表达真情
正文:
写作是对生活的一种审美和创造,本应是相当高雅而又极富情趣和乐趣的,可当代中学生却不想作文。一提起作文:就唉声叹气,在老师的压力下绞尽脑汁敷衍了事。学生痛苦不堪,文章苍白无力,读起来索然无味。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是无话可写和不知道如何写作。写出来的作文也是情感苍白,空洞无物。中学生真值青春期,本应是青春勃发,充满活力与激情,思维活跃而又情感丰富的,可写出的作文为什么却如此枯燥单调、没有真情呢?“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真情。”写作中除了要有丰厚的材料和语文的积累外,还必须要有情感的积累,要有感而发。而当下的中学生作文主要是照葫芦画瓢,把作文当成理科的解答题,对照例题来做习题。把作文选上的范文套用下来,把作者的情感强加于自己身上。这类作文的突出特点就是假、空、套,文中无“我”,缺乏真情实感,内容苍白,让人读之无味,如同嚼蜡。我认为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不善于感受生活,缺少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写作文时,先让学生构思,但他们总是双手抱头,唉声叹气,咬着笔杆不知道写什么好。是他们的脑海中很难搜索到与文章相关的材料和话题吗?不是,而是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没有仔细去揣摩和体会其中的内涵,也没留下深刻的印迹。再加上现在的农村孩子也少了,大多数就是独生子女。他们认为父母对他们的爱是理所当然的,为自己创造的一切是父母该做的。根本不去想想父母如何不容易,挣钱多么辛苦。特别是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从就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导,让他们变得冷漠和自私。他们的生活中缺少感动,缺少真情。另外,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一切追求速度,没有时间给孩子们去体验,去沉淀。没有积累,哪会有真情的迸发。我们的学生生活局限于校园的小天地和家庭的鸽子笼,很少和社会接触,阅历不丰富。没有火烧火燎般的写作热情,就不会产生一吐为快的写作冲动,没有想写、要写的强烈愿望,没有非写不可、非写好不可的迫切要求和责任感。所有的家长都想让孩子作文得高分,却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体验生活,甚至警告孩子与同学少来往,少做家务事,没有感悟生活的多姿多彩,缺少了酸甜苦辣,学生是写不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的。
2、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应试教育根深蒂固。
我在一所山村中学教书十几年,虽然早就提倡素质教育,但中考仍然是分数决定一切,无论上面怎么三令五申,教师从现实出发,都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理念。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极强,一堂课教师不规定任务就不知道该干什么,教师必然主宰课堂,从而使学生根本没有了口语表达的时间和空间。为了应试,所以作文课几乎不上,因为作文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是不会把时间“浪费”在作文上。即使上作文课,老师的指导也是枯燥无味,千篇一律。结果写出来的作文基本上是一个模式。在《我的假期生活中》的作文课上,我曾说过,“同学们放松了一个假期,在你的身边肯定有你感受最深的事。有快乐,有感动,有伤心,有收获……”谁知交上来的作文开篇一律如此,让人看后啼笑皆非。学生把作文当成了数学的解答题,教师的话就是题意分析,解题提示,跟老师走没错,文章无我,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说,“只是为了得高分才考虑作文”。这样的思想在当代学生中是司空见惯的。这让我不由得又一次将问题的症结归为“应试教育”。其根深蒂固的影响,在当今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依然无法消除。

3、学生课外阅读量小,导致知识面窄。
现在农村的中学生每天上早晚自习,累得筋疲力尽。似乎失去了他们应有的天真和天性。为了应对考试不得不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课本知识,不考试的一律不学,自主时间少。家长总认为孩子看课外书就是在浪费时间耽误学习,更要求子女把精力主要放在学习各门功课上,对课外书籍的阅读尤其中外名著的阅读更是少得可怜。学校图书馆形同虚设,至于外国名著的阅读几乎为零。即使在他们所阅读的几种书籍中,也只大略了解故事的内容与情节,以及最后的结局。很少去分析和体会文章或著作所反映的思想内涵,就和看闲篇似的走马观花了之。
针对以上的原因,我认为可以从方面寻求对策。
1、注意体验生活,感受真情,提高写作情趣。
为了让学生积累第一手的素材,可通过家庭郊游、学校夏令营、去养老院做好事等方式尽可能丰富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感受爱,亲身体验付出爱,……“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不管是琐碎细微的还是惊天动地的,都能触动我们灵魂深处的某根弦,引起我们的共鸣。春季来临,绿草如茵,百花盛开,夏天,郁郁葱葱,骄阳似火,去河边游泳,捉鱼,秋天收获金黄的稻谷,欣赏农民伯伯们脸上的笑容。冬天看雪景,打雪仗,堆雪人,……传统节日一家人其乐融融,家人相亲相爱,这样的情景岂不美妙?怎会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记?只要教会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捕捉生活灵动的一瞬,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感到生活中人人有爱,处处有情。我们的作文怎会无话可写?又怎会苍白无力呢?
2、更新教育理念,鼓励学生说真话,写真情。
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放开手让学生大胆作文,善于接受和肯定学生作文中的叛逆思想与观点并对之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创新作文,走出陈规与常规的圈子,关注课本以外课堂以外的知识,多与社会接触,与不同的人交往,关注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变化。教师要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让他们学会感动,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不宜给自己的学生事先定下过高的期望值,而是要先注重学生的实际,遵循其心理发展规律,在学生参与中逐步提高要求。经过学生的一番努力之后,对于摆在案前的学生作品,老师应十分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并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用得精彩准确的词,一句具体生动的话,都应该找出来。只要是真的,就一定要表扬和肯定。只有这样才能坚定学生写好习作的信心。教师应当特别留心那些充满期待的眼神,那是充满着渴望受人肯定的眼光。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师要帮助学生练说真话,练写真情实感。作文说的就是真人真事,写的就是真情实感,但平时学生在写作文中,有时为了完成任务胡编乱造,或抄袭他人,或无病呻吟,作文成了很多学生的一纸谎言。在学生的笔下同学都是拾金不昧的,老师都是抱病工作的,邻居都是乐于助人的,家乡都是美丽富饶的。缺少新意,千篇一律。对此我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注意培养学生在练中要养成说真话,写真事的习惯,这跟培养学生踏踏实实做人至关重要。如何引导他们写出真情实感的习作呢?在具体教学中,首先对于写“真”的作文,给予高分鼓励,肯定表扬。对于不说真话,不写真事的正确引导他们意识到说假话,写假事是错误的。其次引导学生拓展题材,在生活、在回忆中找真。第三、创设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细细品味,体验真情实感。学生一旦有机会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他们能尽情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说出了真话。
3、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是告诉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要读得多,而且要读得精。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只读书中的故事情节,更要读书中的人物的灵魂、读文章的结构、读文章的主题,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如要求班上每一位学生选取自己课余阅读过的自认为最好的书籍、文章或语句,在班上进行交流与同学分享。分析其精华与微妙之所在,感悟其触动灵魂深处的东西,可以不求甚解,但要求努力寻找感觉。这样,日积月累,形成比较全面而富有深意的写作感悟和素材。同时,要求教师也要有相当丰富的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尽可能成为指引学生文学成长道路上的楷模。

总之,当代农村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应多方探讨,不回避问题,要面对现实。只要我们本着实事求事的原则,才能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对症下药,只要我们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要求学生,多途径地创新和尝试作文教学方法,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可能培养的,写作水平是可以提高的。我们都期待着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改观的那一天。我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优秀作文出现,越来越多的孩子用心走进生活,感悟生活,写出生活中的真情。

参考文献:
[1] 蒋建洲《发展性教育评价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06
[2] 张新光 《语文课程标准》 [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01
[3] 李白坚 《21世纪我们怎样教作文》 [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24
应试教育的弊端,出版物辅导书的套用范文。
以及结合一下中学生在青春期时候的特殊心理,以及家庭教育,父母沟通。
选择一个切入点。
这类材料不好找,即便有也是类似评论文章,不会有太详细和理论性的东西。
主要是举实际例子论证才能有说服力。追问

能举出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有哪些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0-24
这个问题原因好找,对策没有,原因总的来说就一条,现在的教育模式,现在的学生写文章都是为了考试,为了得分,每一个老师的手上应该都有教材,上面的范文估计都给学生讲过,每个学生写作文的时候都会想,我是写议论文还是故事,我该用哪个手法写,用什么修辞,该用哪个模式,总分总还是别的?而他们选择的条件不是根据他们要写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怎么写得分比较高,选好了他们再按照相关的范文来写,什么时候举例子,什么时候排比句,什么时候抒情什么时候概括,然后把内容选择合适的硬套上去,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可以想想,老师在判分的时候,会看到用了什么文体什么手法,文章整体结构好不好,有没有中心思想,但是,老师们不会看到学生们的一丝情感,因为他们就没投入情感,也没法投入情感。他们都要在有限的时间写出得高分的文章。
我这样说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出我想说的意思,对于你说的相关材料,网上我敢说你找不到你想要的东西,我给你个地方,学生们的日记本,我不是说你要去看隐私,怎么看到你想办法,学生们每天或者说随时写下的东西,拿到试卷上可能也就得个字面分,没有文体没有结构,但是你总是能在这些日记里面读出学生当时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呵呵,
你问原因,如果你能想通了这个为什么,原因你也就知道了,对策么,根据原因想对策,想让学生写出有情感而又能得分的文章,很难,平时,学生们宁愿选择写得分的文章,因为分数,就是学生的命根,就是现在这个制度下评好学生坏学生的标准,。相关材料我不知道哪里找,不过你如果想明白了也就不找相关材料了,如果非找的话,各个小说网站里面,一些短短篇的小说,可能你需要
第3个回答  2012-10-24
天天应试教育,学生都成机械了,还出这种情感问题,抽自己的脸是不是很爽。
形式主义,什么都是形式,坑爹,坑儿子,坑孙子。。。。。。
第4个回答  201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