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分别有哪些评价方式方法?两者有哪些异同。

如题所述

答: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就提出了品德与生活的五种评价方法。 (1)观察。教师观察并记录儿童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如儿童的行为、情绪情感、操作的情况、活动的状态等,以此对儿童进行综合评价。 (2)访谈。教师通过开展与儿童各种形式的谈话,获得有关儿童发展的信息,并了解儿童思想情感的变化。 (3)问卷。教师设计问卷和组织儿童回答问卷,获得有关儿童发展的信息。 (4)成长资料袋评价。用成长资料袋或活动记录册等方式收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资料。 (5)儿童作品分析。通过对儿童各种作品、活动成果的分析,了解儿童活动过程和发展状况。 课标还特意提出:“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评价方法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为避免方法的局限性,在评价实施中要注意综合运用。”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也强调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主要提出了五种评价方法。 (1)观察记录。教师对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2)描述性评语。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3)达成水平评价。按照本标准的基本要求,以学年及单元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准,通过纸笔测验、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价。本课程不排除纸笔测试方式,但反对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或刻意追求难度,以及将学生的品德用卷面成绩衡量的做法。 (4)作品评价。将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产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师生共同进行评析。 (5)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引导与帮助学生对自己和同伴在学习中的表现及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反思,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课标又指出:“学习结果评价的方式方法不是固定的,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创新,不断完善评价方式方法。” 这两个课程标准虽然在列举的方式方法上有不同的维度,实际上有很多的共同点。比如“观察”,“作品评价”。再比如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描述性评价”,实际上与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所强调的质性评价为主的精神相一致。品德与社会课程标的“学生自评与互评”,与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评价主体多元的理念是一致的。总的来说,两个课程标准都注重表现性评价,也就是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流露的行为表现。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不排除纸笔的测试,但是反对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或者刻意地去追求难度。纸笔测试和表现性评价,它们两者之间各有侧重,各有优劣。比如纸笔测试,看似比较简单、比较公正,而且便于操作,但是由于它所获得的、更多的是有关对事实的知识性陈述的信息,所以就容易导致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评价中讲知识、背知识、考知识这样的倾向,课堂教学效益看起来好像高了,学生都会考试了,都能考得高分了,但是对学生价值观、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的评价,纸笔测试就难于承担,而且容易造成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行相悖。表现性的评价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具体结果的评价,它的达成方式就比较多样,多样的达成方式,也就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和灵活,同时评价的维度更加多向、多重,不仅有知识掌握的评价,还有对学生的思维水平、社会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度的评价,所以它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效益显得更高,综合性、真实性、发展性的特点更显著,这样的评价手段和方式,更能够引导学生在该学科的学习中获得发展,达到课程的总目标。

参考资料:作者:聂允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