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为什么忧郁

如题所述

1、社会环境 哈姆雷特的忧郁同16世纪英国甚至欧洲人文主义的忧郁是一致的。如果我们看不到哈姆莱特的苦闷、忧郁,我们也就无法领会他的典型的人文主义意义。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 “对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所作的加工,不仅使丹麦王子的忧郁心情大为减弱,而且把丹麦王子这个人都弄得看不到了”,这说明了正是由于哈姆莱特的年轻单纯、高度的道德敏锐感和对理想的“人”与社会的热切向往,才使得他在发现黑暗的真相时,禁不住产生了强烈的幻灭感。

哈姆莱特的这种绝望的心情,同当时社会环境的幽暗、悲伤、抑郁、彷徨是一致的,或者进一步也可以说哈姆雷特这个人物也就是莎士比亚本身哀伤、沉痛的化身。“

只是我死了,要使我爱人孤单。”莎士比亚第六十六首十四行诗的这两句结语是一种深刻矛盾的流露,他一方面厌恶丑恶的现实,另一方面对现实却又有所留恋向往。这同当时的社会环境一样是充满矛盾的。

2、残酷的现实状况:亲情、爱情及友情的叛离

王子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学习期间得到父王驾崩的噩耗,匆匆返回丹麦,为父王奔丧,流露出优伤情绪,这是合乎情理的。

但杀兄篡位娶嫂的丹麦奸王克劳狄斯却责怪王子的“固执不变的哀伤”,把它贬斥为“逆天悖理的愚行”,要求王子接受那些虽难以接受但必须接受的残酷现实,并且让哈姆雷特“安于天命”。

哈姆雷特特别厌恶奸王克劳狄斯的这番指责,但最令他痛恨的是母后乔特鲁德背叛了先王,并且彻底倒同奸王克劳狄斯一边,这使他感到无比悲哀和愤满。

波洛涅斯认为王子的忧郁是因为他患上了单相思。波洛涅斯和雷欧提斯这一对父子按照当时盛行的道德标准来极力反对和阻止哈姆莱特和奥菲利娅之间的爱情。

奥菲利娅在父亲与兄长的极力阻挠和施压下放弃了他与王子之间的感情,这无疑会加重王子的痛苦与忧郁。在与奸王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哈姆莱特不但不能告诉奥菲利娅他是在装疯,而且在面对她时还不得不故意用疯子的语言和行动来对待、羞辱她,这更进一步增加了他内心的痛苦。

克劳狄斯对王子的突然发疯感到蹊跷,所以他想收买与王子从小一起长大的两个朝臣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表面上他是出于好心要让他们二人“陪伴”王子,“替他解解愁闷”,实质上是要他们充当奸王的奸细。

哈姆莱特的两位老同学的睑色显然显示出他们是“奉命而来”,因为这两人的脸色掩饰不了他们“良心上的惭愧”。哈姆莱特万万没有想到在这场尖锐复杂的斗争中,他的两个老同学也变成封建势力的帮凶和工具,致使其人文主义的理想与抱负逐渐破灭,从而使得他处于极端痛苦与忧郁之中。

扩展资料

哈姆雷特是出身高贵的丹麦王子,从小受人尊敬且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无忧无虑的生活使哈姆雷特成为一个单纯善良的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者。在他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他不知道世界的黑暗和丑陋面,他相信生活的真善美并且向往这种生活。

然而当他的父亲死亡、母亲又马上嫁给叔父,再加上父亲托梦告诉哈姆雷特是克劳狄斯害死了他。重大的变故也使哈姆雷特看到了社会的现实和黑暗,他开始对亲情和爱情产生了疑问,变得彷徨和绝望,他开始变得偏激,离众人越来越远。

父亲死后的这段时间的经历,哈姆雷特的思想有了重要的转变,他努力克服自身的缺点,变得很坚定,他打算奋起反抗,哪怕以生命为代价。他对生活开始有了真正的思考“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哈姆雷特是一个悲情式的英雄,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即使充满了复仇的怒火,他也不滥用暴力。他对生活由充满信心到迷茫到再次坚定,在磨炼的过程中他通过亲身的经历和自己的思考来提升自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哈姆雷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是一个忧郁的人物。导致他忧郁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既有生活、心理的巨大变迁的影响,也有内在的性格因素以及社会现实的外在影响。哈姆雷特的忧郁不仅仅局限于为父报仇而不得的忧郁,其忧郁有着很深的内涵。哈姆雷特的忧郁有着一个时代的忧郁的痕迹。

哈姆雷特曾是一个快乐高贵的丹麦王子,向往纯洁的爱情,真挚的友情,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自由,相信世间的一切都是美而善的。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很短,英明神武的父王被害而死,原先慈祥贞洁的母后迫不及待的乱伦改嫁,原本属于自己的王位被叔父堂而皇之的霸占。不幸的降临将他曾深信不疑的水晶般的世界击得粉碎。“上帝啊!人世间的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么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此时,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失望与愤恨。他的眼中,原本纯真的女性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薄情寡义的荡妇,他要诅咒她们,让她们全进尼姑庵。他看透了宫廷的世态炎凉,人心向背,原先口口声声效忠先王的朝臣如今都露出谄媚的神色像墙头草一般纷纷倒向新王一边。而“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的人类”之间看似坚固的情谊在金钱权利好处面前太过于脆弱,背叛、欺骗如一日三餐般平常地上演着。他悲痛欲绝,整日穿一身墨黑的外套,满目愁云。他坦言:“一切悲痛的仪式、外表和忧郁的流露,都不能表示出我的真实的情绪。”别人的痛苦、忧郁是给人瞧的,是悲哀的装饰和衣服。而他的郁结的心事是无法表现出来的。当父亲的冤魂悲痛地向自己控诉时,哈姆雷特的内心灼热地被炙烤着,他强迫自己的脑子忘却今夜之前的所有事情只为了让父亲的冤情以及报仇的意念向刀刻一般印记在脑海中。虽然他是一位备受城民爱戴的王子,但是高处不胜寒,他是孤独无助的,除了霍拉旭之外,他谁也不能信任。贪婪是无止境的,罪恶也是无止境的。叔父的歹毒用心使得哈利波特危机重重,生命不保。这更是让他陷入更加的忧郁与愤怒中去。

哈姆雷特的忧郁性格是怎么形成的呢?笔者认为其中既有内因也有外因。

一、巨大的心理落差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把你捧到云霄后,再狠狠摔下来。先王还在世的时候,哈姆雷特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甚至是呼风唤雨的。地位上无比尊贵,今日的尊贵的丹麦王子,注定是明日的英武的君王。生在帝王家总有许多外人不能承受的苦楚与无可奈何,不然也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王子为争夺王位不择手段的血腥案例了。可幸运的是,哈姆雷特是唯一的法定继承人,虽生在王家却享受着平凡家庭幸福的天伦之乐,有着恩爱的父母。他从小接受最好的教育,吃穿最好的锦衣玉食。哈姆雷特可以说是一个在阳光照耀下,雨露的浸润下快乐成长的男孩。内心不掺杂一点污点,若爱上一个人便全心付出,不在乎回报。这便是温室花朵的典型例子。人们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 “是逆境出人才还是顺境出人才.”品德、才能方面的人才,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都有例证出现过。但是对于一个人的心理承受力,笔者认为逆境更能培养出一个人的坚韧不屈、顽强奋斗的精神,毕竟经历的多了才更能增加抗风险性。否则,一次打击便容易一蹶不振、甚至对生活的价值都产生怀疑。巨大的心理落差却无法排解是哈姆雷特忧郁的直接原因。

二、困难的巨大和思想的挣扎 哈姆雷特的忧郁还在于杀父奸母的罪犯在眼前却不能手刃。克劳狄斯时一个狡猾的狐狸,歹毒,丧心病狂。杀了自己的兄长后迅速拉拢官员,巩固霸占过来的王位。名义上,他已经成了国军,自然国家的军政大权已经归他所有。波罗涅斯等一群老狐狸们围在他身边为他出谋划策。相反,哈姆雷特什么事权都没有。他的两个同窗套他的话时,他怒叱,“哼,你把我看成什么东西!你会玩弄我;你自以为摸得到我的心窍……你以为玩弄我比玩弄一支笛子容易吗?无论你把我叫做什么乐器,你也只能拨弄我,不能玩弄我。”人善被人欺,他怒不可遏,却无法改变现状。想到父王的灵魂在地下遭受炽热的鬼火的考验,而正真的恶人却享受着阳间的欢乐。哈姆雷特的心在黑夜中颤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痛苦甚至不惜一死,还是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的放射直到一点一点地被摧残。困难的巨大,让哈姆雷特借生与死来逃避痛苦。生有生的痛苦,死有死的痛苦,如果生的痛苦比死的痛苦还要难以忍受,那么死便成了一种解脱。但对于那个未知的领域,没有人知道那里究竟是什么样子。是解脱还是更加痛苦尚属于未知。所以,他陷入了深深的忧郁之中不能自拔。

三、对现实的失望 人们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每个人看的视角、深度不同,每个人的阅历也不同的缘故。但是我们很容易能在我们身上找到哈姆雷特的影子,可能有的人比较明显有些人不太明显罢了。就像中国人在看完《阿Q正传》后总觉得鲁迅在写的是自己。哈姆雷特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王子形象,他代表了一类人,有着那个时代的忧郁。“那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莠草……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世界是一个牢笼,而丹麦是最大的一个罪恶的牢笼。这里有着成群的万恶的人,从国王到王公大臣到市井小民,上演着一幕幕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赤裸裸的罪恶。对于这样一个社会,哈姆雷特失望之极。他试图独自扛起反抗的大旗,然而势力太小,无力与封建势力斗争,他忧伤,彷徨,挣扎却不可避免的惨遭失败。哈姆雷特不是赫克托耳和阿喀琉斯这样的英雄式人物,他无法去驾驭一个时代,但道义上他又不能不负担起这个重担,最终在两难中毁灭。过程是忧郁的,结果是悲剧的。

四、理性的思索,试图从道德层面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哈姆雷特是一个理性的智者,他总是试图以理性来解决问题。这也正是为何他上演《捕鼠记》的原因,因为他要验证自己的猜测,因为他不能错杀一个好人。杀坏人这样一件事在常人看来是一件在道义上是得到支持的,只需要一次情感上的爆发即可完成的事情。但是哈姆雷特的复仇却表现出了常人无法理解的疑虑情节,一次复仇成了一次痛苦的思想突围,他总是把事情上升为理性的思考,甚至是一场思想的斗争,他在杀与不杀两种观念下痛苦地挣扎着。他希望杀了克劳狄斯,但是他不能将这次杀人简单的定位为情感的一次爆发,因为作为一个高贵文雅,充满热情与理智的人文主义者,他不能像坏人一样不择手段地去达到目的。以牙还牙、以血还血或许能得到瞬间的欢畅,却会带来永生的不安。所以,理性让他陷入了一个漩涡,他在痛苦中越来越忧郁。

五、对自己的延宕的失望 哈姆雷特的性格中有着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的性格特征。他也时常因为这样的性格而自责:“我真是个蠢才,我亲爱的父亲被人谋杀了,鬼神都在鞭策我复仇,我这做儿子的却像一个下流女人似地,只会用空言发发牢骚,学起泼妇骂街的样子来,在我已经是了不得的了 。”哈姆雷特在知道父亲的冤情后就一直在准备报仇,但是他的报仇总是停留在脑海中,并未真正步入杀人的路径。一旦他良心有感知,他就会陷入深深地自责中去,觉得自己无能,不孝。这种思想也加深了他的忧郁的气质。《管子—内业》中说 “慢易生忧”,越是犹豫不决,陷在一个痛苦的过程中的时间就越长,越是痛苦,纠结,哈姆雷特忧郁的气质越来越重。

结论:哈姆雷特是一个处于现实与理想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现实的残酷打破了他美好的理想和人文主义信念,使他的忧郁从单纯的王子复仇的忧郁深化到一个时代的忧郁。他的犹豫以及由犹豫等原因导致的忧郁恰是他不断坚持人文主义信念与美好理想与其他思想作斗争的结果。虽然他最终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但他以生命捍卫得到的人文主义信念与理想却为早期的孤独中奋斗的新兴资产阶级摇旗呐喊

参考资料:http://wenku.baidu.com/view/7073a6f2f90f76c661371aa2.html###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0-24
因为罗密欧跟朱丽叶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