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提坏账准备时,借:资产减值损失

某企业坏账核算采用备抵法,并按应收账款年末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各年计提比例均假设为应收账款年末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各年计提比例均假设为应收账款余额的5%。

该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第一年的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200000元;
第二年客户甲单位所欠15000元账款按规定确认为坏账,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1400000元;

第三年客户乙单位破产,所欠10000元中有4000元无法收回,确认为坏账,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300000元。
第四年已冲销的甲单位所欠15000元账款又收回10000元,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500000元。
则该企业因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在四年中累计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的金额为( )元。
A.24000 B.74000 C.75000 D.84000

1、企业计提坏账准备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按应减记的金额)

贷:坏账准备

2、冲减多计提的坏账准备时:

借:坏账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

3、企业发生坏账损失时: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 

4、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时:

借: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

贷:坏账准备

同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

5、也可以按照实际收回的金额:

借:银行存款

贷:坏账准备

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核算:企业的应收款项、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贷款等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

借记本科目,贷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贷款损失准备”等科目。

扩展资料:

企业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应当根据企业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情况,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合理地估计。

除有确凿证据表明该项应收款项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外(如债务单位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等,以及应收款项逾期3年以上),下列各种情况一般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1)当年发生的应收款项。

(2)计划对应收款项进行重组。

(3)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

(4)其他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证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坏账准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7-30
一、计提坏账准备时,如果借方是资产减值损失的话,那期末资产减值损失要结转吗?怎样结转呢?
1、要结转。
1、结转分录
借:本年利润
贷:资产减值损失
二、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核算内容: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二)本科目可按资产减值损失的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企业的应收款项、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贷款等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贷款损失准备”等科目。
在建工程、工程物资、生产性生物资产、商誉、抵债资产、损余物资、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设置相应的减值准备科目,比照上述规定进行处理。
(四)企业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等,相关资产的价值又得以恢复的,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五)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该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第一年的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2000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60 000
贷:坏账准备 60 000
第二年客户甲单位所欠15000元账款按规定确认为坏账,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1400000元;

借:坏账准备 15 000
贷:应收账款 15 000
借:资产减值损失 25 000
贷:坏账准备 25 000
第三年客户乙单位破产,所欠10000元中有4000元无法收回,确认为坏账,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300000元。

借:坏账准备 4 000
贷:应收账款 4000
借:坏账准备 1 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1 000
第四年已冲销的甲单位所欠15000元账款又收回10000元,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500000元。

借:应收账款 10 000
贷:坏账准备 10 000
借:银行存款 10 000
贷:应收账款 10 000

所以:60000+25000-1000=84000正确答案为: D.84000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