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离子效应与缓冲溶液的原理有何异同?

如题所述

1,缓冲溶液是一种能在加入少量酸或碱和水时大大减低pH变动的溶液。pH缓冲系统对维持生物的正常pH值和正常生理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2,同离子效应:由于加入含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弱电解质电离度减小或使难溶盐溶解度降低的效应,叫同离子效应。

3,缓冲溶液是同离子效应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因为作为缓冲溶液有个缓冲范围,并且加入的是盐的离子:比如 C(弱酸)/C(弱酸盐)或者 C(弱碱)/C(弱碱盐)的比值在1/10和10/1之间,否则就起不到缓冲作用了。

4,而对于同离子效应来说,只要加入相同的离子,就会对弱电解质的平衡产生影响,不会对浓度有什么要求,并且相同的离子除了盐以外,也可以是H+ 或OH-等参与平衡的其他离子。


扩展资料:

一,缓冲溶液常见组成:

1,常见的缓冲体系有:

(1)弱酸和它的盐(如HAc---NaAc)

(2)弱碱和它的盐(NH3·H2O---NH4Cl)

(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及其对应的次级盐(如NaH2PO4——Na2HPO4)的水溶液组成。


2,而生化实验室常用的缓冲系主要有磷酸、柠檬酸、碳酸、醋酸、巴比妥酸、Tris(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等系统,生化实验或研究工作中要慎重地选择缓冲体系,因为有时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并不是缓冲液的pH值,而是缓冲液中的某种离子。如硼酸盐、柠檬酸盐、磷酸盐和三羟甲基甲烷等缓冲剂。

(1)硼酸盐:硼酸盐与许多化合物形成复盐、如蔗糖。

(2)柠檬酸盐:柠檬酸盐离子容易与钙结合,所以存在有钙离子的情况下不能使用。

(3)磷酸盐:在有些实验,它是酶的抑制剂或甚至是一个代谢物,重金属易以磷酸盐的形式从溶液中沉淀出来。而且它在pH7.5以上时缓冲能力很小。

(4)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它可以和重金属一起作用,但在有些系统中也起抑制作用。其主要缺点是温度效应。这点往往被忽视,在室温pH是7.8的Tris缓冲液,4℃时是8.4,37℃时是7.4,因此,4℃配制的缓冲液在37℃进行测量时,其氢离子浓度就增加了10倍。在pH7.5以下,其缓冲能力极为不理想。

二,同离子效应原理:

1,降低原理

(1)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含有与该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从而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朝着生成弱电解质分子的方向移动,弱电解质的解离度降低的效应称为同离子效应。

(2)例如,在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钠,由于醋酸钠是强电解质、在水中全部电离成钠离子和醋酸离子,溶液中醋酸离子浓度增大,大量的醋酸离子同氢离子结合成醋酸分子,使醋酸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因此, 醋酸的电离度减小,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

2,溶解度降低

(1)在沉淀溶解平衡中,同离子效应是指向难溶沉淀物的溶液中加入含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导致沉淀增多。

(2)对此现象可以这样来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和沉淀是一种动态平衡,所以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溶度积。例如[A][B]=Ksp=常数c,假定原来单纯的AB的饱和溶液中,A=B;加了含有A或者B的可溶性盐后,B大大增加,常数c不变,因为A=Ksp / B,所以A大大降低,它无处可去,只有沉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1-12
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从原理上来说,道理一样,但是二个又有些不同:
缓冲溶液是同离子效应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因为作为缓冲溶液有个缓冲范围,并且加入的是盐的离子:
比如 C(弱酸)/C(弱酸盐)或者 C(弱碱)/C(弱碱盐)的比值在1/10和10/1之间,否则就起不到缓冲作用了。
而对于同离子效应来说,只要加入相同的离子,就会对弱电解质的平衡产生影响,不会对浓度有什么要求,并且相同的离子除了盐以外,也可以是H+ 或OH-等参与平衡的其他离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1-12
相同的:都是同离子效应
不同:同离子效应不一定能形成缓冲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