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和林森森一起学古诗词》06

如题所述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宋】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森森解读:

我对苏轼特别好奇,不管学书还是学诗,哪哪都能见到他的身影。

他多才多艺,他几乎精通他那个时代里每一种重要的学问和技艺。

论文章,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论写诗,他是诗坛领袖,代表着宋诗的最高成就;

论填词,他是豪放词的创始人;

论书法,他是北宋“四大家”之一;

论绘画,他是湖州派的一员主将;

论学术,他是蜀学的旗帜,而且在儒学以外,他对佛学和道教的理解远在很多高僧和著名道士之上;

即便在日常生活方面,他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著名的东坡肉就是他的重大发明。

他很聪明,很有幽默感,情商也很高。他不但文艺搞得好,堪称当时全国“文坛领袖”,影响力甚大;可没想到,他做官还很务实,完全没有李白、杜甫等人的诗人气,每到一任都能做出不少政绩。

即便是最挑剔的人,也很难找出他的缺点。甚至可以这么说,在中国历史上,很难找出这样的人了。所以,苏轼一直被后人奉为人生楷模。

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值得你我去好好地了解他。

在大概了解苏轼之后,接着我们来读读这首词。

首先,照惯例,先解释一下几个关键词语。定风波,词牌名,一般而言,固定的旋律会有固定的名字,指的就是词牌。

王定国,王巩,北宋时的诗人、画家,定国是他的字。寓娘,王巩的歌伎,也就是词里提到的柔奴。

琢玉郎,原指古代女子对情人或丈夫的爱称,后指代青年男子。

点酥娘,指皮肤细腻光洁的美女。炎海,炎热的火海,指的是酷热的天气。

接着,我有必要交待一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险遭身死,此事也牵连到了他的好友王巩,使其被贬谪到了岭南的荒僻之地宾州。当时,王巩的歌伎寓娘(柔奴)也毅然随行。元丰六年(1083),王巩北归,苏与其会面时,也见到了寓娘,因此有了本词题记里记录的一问一答,以及这首词。另有一说法,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元丰八年(1085)十二月两人会面时。

词作以简练流畅的语言,形象刻画了柔奴重情重义的可贵品格,同时也暗喻了苏轼在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淡定从容的豁达心态,这也是苏轼达观的生动体现。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词最后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乃千古名句,就是一直被引用,从未被超越的那种。

不得不承认,我们苦苦追寻,有时候却也忘了,“心安处,是吾乡”。

生平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四川眉山人。二十二岁时便礼部进士及第,并为主考官欧阳修所激赏。后又应直言极谏策问,入第三等,名噪京城。先后在凤翔、杭州、徐州、湖州(今属浙江)、登州(今山东蓬莱)、颍州(今安徽阜阳)、扬州、定州(今河北定县)等地做官,又数任京官,因新旧党争,先后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惠州、儋州(今海南儋县),卒于常州。

东坡一生经历丰富而坎坷,不论何时何地,沉浮出入,辅君治国、经世致用的抱负不变,怜恤生灵、为民造福的思想不变,襟怀坦荡、独立不阿的品节不变,乐观豁达、幽默风趣的心性不变。(出处: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苏轼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