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县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孟津,夏属孟涂氏封国;商前期为畿内地;周设平阴、谍城两邑,战国为韩地;秦改邑为郡县,称谍城、平阴县;西汉为谍城、平阴、平县三县辖,隶属河南郡;王莽改平县为治平县,东汉复改治平为平县;三国魏时并平县、平阴、谍城县三县为河阴县,隶属河南郡;晋至南北朝时,归属屡变,但县名未改,东晋置河阴郡;隋并河阴入洛阳县,隶属河南郡;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置大基县(治今孟县西),八年省。咸亨四年(公元673年)复置,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更名河清县,属河南府。(唐初划河阴出洛阳跨黄河置大基县,后改为柏崖县、河清县,隶属河南郡);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徙治于白坡镇(今洛阳市吉利区内)。宋时为河清县,隶属河南府;金熙宗天卷三年(1140年)废河清县改县名为孟津,县治从黄河北岸白坡镇迁至孟津渡(会盟镇花园村)。金改河清县为孟津县后,经元、明、清、中华民国至今,县名未改;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黄河水患,县治迁孟津老城;历元、明、清属河南府,治老城不变。金、元、明、清时隶属河南府;1913年属豫西道。民国初隶属河南省河洛道,1925年隶属道尹公署,1927年隶属河南省政府豫西行政长官公署,1933年隶属河南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属洛阳专区。1959年县治由老城迁长华(今城关镇),1968年属洛阳地区。1971年11月由地区划属洛阳市,1976年11月复划属洛阳地区,1983年11月重划属洛阳市。 孟津县以周武王会八百诸侯于孟津渡而得名。孟津据《尚书禹贡》注“孟为地名,在孟置津(即渡口),谓之孟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27
孟津,夏属孟涂氏封国;商前期为畿内地;周设平阴、谷城两邑,战国为韩地;秦改邑为郡县,称谷城、平阴县;西汉为谷城、平阴、平县三县辖,隶属河南郡;王莽改平县为治平县,东汉复改治平为平县;三国魏时并平县、平阴、谷城县三县为河阴县,废平县、谷城县,隶属河南郡;晋至南北朝时,归属屡变,但县名未改,东晋置河阴郡;隋并河阴郡入洛阳县,隶属河南郡。 此为孟津前身平阴、河阴县历史。县治在原孟津县河清村。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置大基县(治今孟津区河清村),八年省。咸享四年(公元673年)复置,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更名河清县,属河南府。(唐初划河阴出洛阳跨黄河置大基县,同置柏崖县,不久后后废县。712年改大基县为河清县,治所在原孟津县河清村,隶属河南郡。 此为旧孟津之河清县历史。五代时因之。
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徙治于白坡镇(今孟津白鹤镇)。宋时为河清县,隶属河南府;金熙宗天眷三年(1140年)废河清县改县名为孟津县,县治从白坡镇迁至盟津渡(会盟镇花园村)。金改河清县为孟津县后,经元、明、清、中华民国至今,县名未改;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黄河水患,县治迁孟津老城;历元、明、清属河南府,治老城不变。金1913年属豫西道。民国初隶属河南省河洛道,1925年隶属道尹公署,1927年隶属河南省政府豫西行政长官公署,1933年隶属河南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属洛阳专区。 1959年县治由老城村迁长华(今城关镇),1968年属洛阳地区。1971年11月由地区划属洛阳市,1976年11月复划属洛阳地区,1983年11月重划属洛阳市。2022年3月与吉利区合并,设置孟津区。 孟津县以古代《书.禹贡》“又东至于孟津”而得名,此为旧孟津,为孟津门即河清口处渡口,为黄河中下游分界地带,后世代指孟津一带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