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书你愿意反复翻阅?为什么?

哪些书你愿意反复翻阅?为什么?

我愿意反复翻阅的书有:曹雪芹的《红楼梦》、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司汤达的《红与黑》、莫泊桑的《一生》、安妮宝贝的《莲花》以及《眠空》、高伟的《生命从来不肯简单》、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还有初中、高中的语文课本。因为我总能在这些书里受到启迪,并且能够常读常新。看这些书能让自身有所体会,有时候常常能感受到生活看似复杂,其实就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人在不断成长,生活在不断给自身经验教训,这些人也能让我始终保持一种好的心态,能让我用一种平常心去看待生活的困惑。我一直认为这些书能够治愈人的内心,能让人在困难中重拾信心。也许任何人都没有那种力度勘破人生,但是几乎每个人都力所能及地站在各自的立场去直面人生,这也是一种值得敬佩的品质。这些书,一年前看和现在看也是不一样的感受,我愿意直面真实的自己,愿意在这些书里找到自己的声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0-30

《生命中最简单又最困难的事》



开篇是个很早以前就听说的,大鱼问小鱼水里怎么样小鱼反问什么是水的故事,就像作者所说,这是“陈词滥调”。所以我也是迅速看过,没想到下一句就让我停住了即将要翻页的动作,犹豫地提起了笔——


“但事实是,在成年人的日常之中,即便是陈腔滥调,也可能攸关生死。”


那是我第一次看这本书,在那之前我经历了一段情绪非常低落的时期,经过师长的开导才调整过来。再回想才发现原来很多深藏的问题都隐在普通的生活里,解决之法都藏于普通的道理之中,只是太过于习以为常,所以被轻易忽视,日积月累愈发深重后才发现已经到了难以自我调解的地步,继而攸关生死。


仓央嘉措曾说:“世间之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小事”。但有时候,生死一念,恰恰是之前无数的小事一点一点逼刃到此。尤其是当思维走进死胡同却不自知时,尤其是我们并没有真正学会如何思考时。


“最简单、最常见的陈词滥调——即,人文科学教育并非知识填鸭,而是‘让你学会如何思考’”。


在此,借用一下华莱士的话,如果你觉得如何思考你已经会了,不必再学习,那么请你回想一下鱼和水的故事。而我经历过那段情绪低迷期,深知正确思维方式的重要性,所以不敢轻视这似乎很小儿科的问题。特别是当看到这两句话时:


“我们对意义的构建,似乎并不是出于个人自觉的、刻意的选择,而是源于傲慢自大”。

“你想:在所有的经历当中,没有哪一个不是以自我为绝对中心的……虽说他人的思维和情感也以某种方式与你交融,但你自己的思维和情感才是最直接、最迫切、最真实的”。


这么一说,好像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就开始被理解了。不过我不想讨论这种稍显极端的例子,而是确确实实的看起来像是为别人好实则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普通例子。


有些人害怕麻烦别人,更怕自己做不好连累别人,所以很多事情都习惯了憋在心里,等时间风干。但大家也知道,坏情绪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纾解,日久天长会慢慢发酵变质,最后一发不可收拾。我就是带着一种不要把坏情绪传染给别人、不要麻烦别人的想法,把一些心事憋了好几个月,最后搞到自己快要情绪崩溃,而且中间反倒还给身边人带来了一些不自知的麻烦。这都是因为我的傲慢自大,凭自己的想当然去对待问题,以为自己能够调节好,实则并不能。归根到底,还是思考方式的问题。尽管我已经是个大学生,但并没有学会如何思考。


所以当我看到华莱士给出的如何思考的答案时有种醍醐灌顶之感。


“真正重要的那种自由,意味着专注、自觉、自律、不懈努力,以及真诚地关怀他人,并且每天都以无数琐碎微小而乏味的方式,一次又一次地为他人牺牲奉献。

这便是真正的自由。

这便是学习如何去思考。”


其实当我第一次看到这页时,已经迅速又不以为然地翻了过去,不到三秒又翻了回来细看,最后看了很久。


这好像真的是陈腔滥调,如此浅显的字眼不用我解读你大概也看得懂,只是相信与否罢了。但我想说,就是这样的思考方式让我们的心灵得到真正的自由,做到真正的问心无愧,真正的对自己坦然。虽然看起来做到这些似乎很简单,但也只是看起来,它远比我们以为的要难得多。


不信,请你时刻告诉自己:这就是水,这就是水。


或者像周芷若对张无忌那般诚实,问自己一句:


倘若我问心有愧呢?

第2个回答  2016-11-18

《自私的基因》
这本书提出了一个观点,即我们人类是基因的载体,生物看上去利他的行为,从基因的角度来看其实是自利的,这是基因存活的一个策略。觉得看了这本书对于社会关系的认识可以扩宽一个度,看问题看事情的角度也会更深入以及生存策略等等,因为本书并不仅仅是生物学的范畴,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等都有涉及。
建议配合《心智探奇》一起看
作为想要了解认知的入门书,在心理学、生物学、神经科学、人类学和人工智能各领域之间纵横捭阖、来去自如,观点独到精辟,立论严谨周密,论证独到犀利,例证丰富新鲜,旁征博引,作者本身是伟大的语言学家,所以能将深奥的理论知识,通俗易懂的讲出来。

为什么要了解心智认知?增加对世界的科学认知,有助于思考的深度,以及避免眼界狭隘误入歧途等。自行体会。

《社会心理学》
自我认知、突破认知局限,正确认识自己,了解心理,由己及人,可以运用到生活中。比较干货的一本书。

《影响力》
回到用户心理上,看了你就会发现,自己曾经躺了多少个坑,书上总结的策略,你都中枪过。


《论语》
普世的价值观,流传百世,贯穿一生,受益无穷。

《从优秀到卓越》《选择卓越》《再造卓越》《基业长青》
职场修炼术

登高四书
《颠覆式创新》《互联网世界观》《产品型社群》《精益创业方法论》我的互联网入门书
请原谅我是小白

《三国演义》哈哈哈哈 这个我就不多说了
《小王子》保持童心,对生活的意义。

活着是珍贵的,大多数人只是存在,仅此而已。

愿大家都是活着!

第3个回答  2016-04-21
说道读书可能我最有发言权了,刚入大学就听过俞敏洪大学读了800本书的故事,我虽不才,只读了200+本,但对于读书多少还是有点见解。我最喜欢的两部文学作品:《平凡的世界》、《活着》。先来说说为什么喜欢《平凡的世界》。如果说《阿甘正传》曾让当时的美国那个浮躁的社会找到精神支撑,那么《平凡的世界》就是当下中国人的“治病良方”。如果你觉得自己麻木了,对生活丧失信心了,遇到困难难以坚持了,读一读《平凡的世界》吧!尽管它会让你揪心、痛心,但它也确实会触及你的心灵,给人以震撼,如乌云间一道闪电。对于喜欢读书的我来说,对《平凡的世界》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正是这种遗憾(以前小说读得很少),让我几乎用了极限速度读完这部不朽的著作,而在读书时就有一种冲动:读完一定要为这部书写点什么。我喜欢其中的人物,他们鲜活、生动,难能可贵的一点是,路遥先生并没有对人物加入太多主观的色彩,他更多的是努力去把人物的处境交待清楚,至于他们的行为、抉择,自有读者来评判,我喜欢这种方式。在我年少的时候总喜欢简单的把人归结为好人与坏人,就像黑白一样分明,但是当我长大后我却发现这个世界上绝对的黑与白并不存在,用灰或许更为贴切,只不过是黑白的比例不同罢了。我发现了由于人性的复杂,行为是不能用简单的对与错来衡量的,我们更应该去站到行为者的角度去考量行为的合理性,这样对待他人或许会平和些、淡然些。由于每个人不尽相同的经历,但我相信你能在这部书中找到你喜欢的人物。 《平凡的世界》充满了生活的艰辛和命运的残忍吧,有太多的不愿看到,不愿看到少安与润叶的爱情得不到善终,不愿看到向前失去双腿,不愿看到晓霞突然的离开,不愿看到秀莲得肺癌,不愿看到少平漂亮的脸被毁的不成样子。太多太多的不愿看到,这些悲剧、缺憾是这部书不朽的所在,也是生活充满味道的一部分。生活就是这样,充满艰辛,我们要用阳光的心、坚韧的意志去战胜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不朽篇章,尽管这在旁人看来平淡无奇。生活的乐趣,一个人的快乐、成功,与财富关系不大,更重要的是你选择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再来说说《活着》。我喜欢《活着》这种讲述方式,“我”无意间走进了富贵的世界,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如果不用听故事的方式,会更让人痛苦。富贵一个经历坎坷丰富的老人,苦难一次次降临。当他对一个陌生人绘声绘色地讲起自己的苦难史时竟可以如此淡然,甚至像一个旁观者。苦难没有击垮富贵,不然他不会这样淡然。当夕阳西下,炊烟袅袅时,富贵和他的牛继续着他们的生活。无论怎样,总要坚强地面对生活,不然又能怎样呢?
第4个回答  2016-04-21
李欣频系列,如:《诚品副作用》、《十四堂人生创意课》、《秘密副作用》等
在刚开始做市场营销学习写文案的时候,我读的次数最多的一本书是《成品副作用》里面有些段落我都能背下来了,我喜欢优美的文字搭配着小清新的文案。在富有想象力的文案中,有股淡淡的小资情调在里面,很合我的意,喜欢在阅读的时候有可以想象的画面。
分享下我喜欢的几段文字:
1、
过期的凤梨罐头,不过期的食欲,
过期的底片,不过期的创作欲,
过期的《PLAYBOY》,不过期的性欲,
过期的旧书,不过期的求知欲。
全面5~7折拍卖活动,
货品多,价格少,供应快。
知识无保存期限,
欢迎旧雨新知前来大量搜购旧书,
一辈子受用无穷。
2、
老人在地铁上写乡愁。上班族用薪资单写冷暖。
总机在办公室写恋情。会计用财务报表写兴衰。
医生在X光片上写生死。电脑工程师用网络写梦境。
摊贩在夜市写生活。美食家用食谱写逸乐。
工人在鹰架上写城市。邮差用地址写流浪。
没有书桌前的文学,只有柴米油盐的文学,
世纪末1999,文学全面复活,
我们需要更多生活的新鲜切片,人的实况:
需要一首在红灯前塞车的诗,
需要一段在煮菜时煮出来的散文,
需要一篇在股票收盘后,长黑失眠的短篇小说……
需要全民写作,所以我们举办台北文学奖。

《平凡的世界》 路遥
在《平凡的世界》里我读到了一种之前我从接触过的人生,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生、不平凡的心。每当心浮气躁、饱受挫折而萎靡不振的时候我都会翻出来看看这本书,书中质朴、简练、沉重、有力的描写总能带我进入小说深处,书中的价值观会支撑着我站起来从头再来。它让我看清楚了生命中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存在。

《致陆小曼》 徐志摩
这是徐志摩写给陆小曼的65封信,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个爱到极致而神神叨叨的男人,在这本书里,他不是那个才华横溢的诗人,而是家长里短,絮絮叨叨的正常人,他对陆小曼的爱,就像火山喷发一样,汹涌而热烈。
每读一封信的时候,我都会对身边的那个他更加的珍惜,那样溢于言表的爱就如同这本书里面徐志摩对陆小曼的爱一样,寒冷的冬夜,窗外狂风呼啸,雪花飞舞,而我心暖手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