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的主要功绩

如题所述

明宣宗在战略上受司马迁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的思想影响,主动放弃了南方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北方开平卫等诸多地缘政治上作为反攻基地的战略要地,由于交趾相邻西南中南半岛诸土司,放弃交趾形成的影响对于诸宣慰司心中中央政府的威信打击重大,而放弃开平卫则北方门户大开,失去从蒙古草原西部进入东北的通道,从北京到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的控制线路只剩由山海关控制的从北京通往东北的要冲——辽西走廊,没有恢复北方诸卫以及没有坚持下西洋。
只要扼守河套地区、内蒙古草原在汉朝、清朝用十几万甚至几万人就能建立起来防线和反攻基地。在宣宗时出于德不在险离内地越近越省钱的思路下,退守燕山,反而是把兵力分配到边内长城的上千个城堡,几千个墩台,明朝防线内缩的结果是瓦剌可以通过弃所旧地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明军驻军任何一个城堡、墩台,明军兵马反而分散各方无法互相支援组织战略反攻,不仅如此北方诸卫地区还有灌溉之利,从两汉时期汉朝就是丰沃的云中五原郡到清朝雍正年间也是每年上市的商品粮达到数百万石,哪怕是在干旱的1870年代也能保证丰收的富饶地区,屯田养马两者兼顾都可以。
宣宗这样做短期内确实可以收到军费下降的效果但也直接导致以后的明朝为了西南缅甸宣慰司之乱、东北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之乱、北方对瓦刺鞑靼的长城守卫、南方中日海盗集团对江南富裕地方的生产破坏而不断增加军饷,江南富庶地的税收不上来,只能去西北贫瘠之地压榨人民,直接逼反了农民军,给明王朝来了致命一击。五线作战逐渐耗死了明朝。但他向北狩猎巡边亲自追击蒙古的活动对当时起到积极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5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或1399年2月9日-1435年1月31日),明朝第五位皇帝[1]。明仁宗朱高炽和诚孝昭皇后张氏的长子,年号宣德,自号长春真人。[2]洪熙元年(1425年)至宣德十年(1435年)在位。
朱瞻基幼年就深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永乐九年(1411年)被成祖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3]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汉王朱高煦之变。次年,从阁臣杨士奇、杨荣等议,停止用兵交趾。重视整顿吏治和财政,继续实行仁宗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在位期间文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一时人才济济。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朱瞻基与其父亲的统治加在一起虽短短十一年,但却被史学家们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4]同时,明宣宗也是杰出的书画家。翰墨图书,极为精致,“点墨写生,遂与宣和(宋徽宗)争胜”。[5]书法能于圆熟之外见遒劲。尤工绘事,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均佳。钤“广运之宝“、”武英殿宝”及“雍熙世人”等印章。[2]
第2个回答  2019-04-05
明宣宗从小就受到父亲与祖父的喜爱,在性格方面和父亲明仁宗很相似,就连对于怎么管理国家的想法都和明仁宗很相似,明宣宗在位期间比较突出的就是在政治和文化方面,明宣宗曾经多次跟随朱棣外出征战并且取得了胜利,朱棣在靖难之役胜利以后专门选择著名的文臣当明宣宗的老师,由此可见朱棣对于这个孙子还是比较看重的,并且告诉老师明宣宗将来是一个可以管理国家的人才,让他们一定要尽心辅佐。
为了锻炼明宣宗勇气和但是,朱棣就带着他一起外出征战,朱棣这么做对于明宣宗以后带兵打仗有很大的帮助,朱棣将明宣宗当做未来继承人一样在培养,几年之后明宣宗登上了皇位,曾经他的父亲被立为太子其中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明宣宗,也正是因为这样两人成立外人眼中的一根刺,历史上对于明宣宗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评价可以和文景之治相提并论,由此可见明宣宗的贡献还是很大的。
明宣宗刚登上皇位最大的问题就是朱元璋曾经留下的问题,就是对于外地藩王该怎么管理,这个问题困扰几代皇帝都没有解决,明宣宗上位之后立刻就开始着手整顿军事上的问题,为了准备迎接外地藩王的挑战,这一次的战争以明宣宗的胜利结束,为了一个国家能够稳定的发展,君主重用贤臣是很重要的事情,明宣宗在位期间重用贤臣,对于之前不愉快的事情明宣宗统统都不计较。
这几位大臣也是聪明人,为了国家的发展可以不计较个人之见的恩怨,明轩的对于这些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虚心接受,所以君臣之见的关系还是比较和谐的,明宣宗上位之后对于当时的社会体制并没有进行改动,还是保留原来的体制,但是为了能够让国家更好的发展,明宣宗在政府的三个领域进行了改革,分别是督察院、地方行政和军事,明宣宗在对于国家的治国方案上可以做到勤政爱民。
明宣宗知道民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所以在他管理国家的这段时间,重视百姓的生活体恤百姓的疾苦,实行了与百姓一样的作息时间,明宣宗坐在皇宫内但是心里想的却是百姓,为了推动农业的发展,明宣宗继续实行洪武朝的招人开垦荒地的政策,在明宣宗的管理下出现了除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后著名的仁宣之治,明宣宗是明朝时期少数有大作为的皇帝。
第3个回答  2019-04-05
朱瞻基在位时实行重农政策,赈荒惩贪。仁宣两朝,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溥、杨荣执掌朝政,多有建树。他们在位期间成为明朝皇帝历史上少有的吏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时期。史载:“仁宣之治,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谷应泰说:“明有仁、宣,犹周有成、康,汉有文、景。”后世称之为“仁宣之治”,比之于西汉“文景之治”。

政治

加强皇权

登基之后,摆在朱瞻基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朱元璋留下的外藩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建文、永乐、洪熙三朝都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朱瞻基即位之后,马上着手整顿军务,准备迎接来自强藩的挑战。他的皇叔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就战功赫赫,很会带兵,永乐朝被封乐安之后,就从没有放弃武力夺取政权的野心,终于机会来了,朱高炽病逝,朱瞻基即位,国家动荡,皇帝年轻,正是造反得好时机,于是经过精心的准备后也像他的父亲朱棣一样扯起了“清君侧”的大旗,矛头直指五朝老臣夏原吉。早已准备就绪的朱瞻基在大臣杨荣的建议下御驾亲征,在声势上一下就压倒了叛军,以前同意与朱高煦共同起兵的几路兵马也都按兵不动,明军很快包围了乐安城,见大势已去,朱高煦只得弃城投降,这次战役以明军的大获全胜,生擒朱高煦而告终。群臣都劝朱瞻基将朱
高煦正法,朱瞻基念其是藩王网开一面,没有杀他,而是将他废为庶人,软禁在西安门内逍遥城。

得胜之师回到北京后,朱瞻基马上传召给另外一个皇叔朱高燧,暗示他交出兵权,朱高燧并没有反抗,乖乖地交出了三卫兵马,就这样明初近半个世纪的藩王问题在宣德朝终于得到了解决。

在朱瞻基的身边,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一直没有放弃争夺皇位的念头,时刻威胁着社会的安定。朱瞻基即位后,深知两位皇叔久蓄异志,加强了对两位皇叔的防范,但没有采取强硬的行动宣宗射猎图,反而重加赏赐,以礼相待。朱高煦认为少主新立,软弱可欺,更加积极谋夺皇位。八月,朱高煦以为时机成熟,仿照朱棣起兵举事,派人到京师秘密联络英国公张辅作内应,事发,阴谋为朝廷所知。起初,朱瞻基没有派兵征讨,而是修书一封派人送给朱高煦,规劝他罢兵。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4-05
明宣宗嗜睡,是朱由检,还是朱由校啊!我觉得,我分不清楚年号。不过我还是认识人的名字,等我去书上查找一下,我再来告诉你,
你也可以去书上查找的,因为我觉得书上的知识是我们人类永远都学不完的,还有,古代的人真的智商太高了,许多东西人家都能在那样落后的条件下想得到,满足自己需求,但是我还是觉得古代人的思想真的很是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