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些桥的由来。谢谢

越多越好!

1、赵州桥: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
赵州桥距今已14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8次。
在主拱券的上边两端又各加设了二个小拱,一是可节省材料,二是减少桥身自重(减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桥下河水的泄流量。
1979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组等四个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赵州桥的桥基进行了调查,自重为2800吨的赵州桥,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层石条砌成高1.55米的桥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这么浅的桥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时还认为这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不是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他在报告中写道:
“为要实测券基,我们在北面券脚下发掘,但在现在河床下约70-80厘米,即发现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石共五层,共高1.58米,每层较上—层稍出台,下面并无坚实的基础,分明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非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见水,所以除非大规模的发掘,实无法进达我们据学理推测的大座桥基的位置。”
1991年9月,赵州桥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取为第十二个“国际土木工程里程碑”,并在桥北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铜牌纪念碑。
为了保护赵州桥,上世纪末在赵州桥东100米处新建的桥梁,其结构还是沿袭赵州桥,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数量增加到一边5个。
2、凄美的爱情——双莲桥的由来

一千多年前,温州大同巷住着两户小康人家,一户姓李,一户姓张。张家的住房坐西朝东,李家的房子坐东朝西,门对门,窗对窗。张家是父母儿子共三个,李家也是爹娘女儿共三口。张公喜欢下棋,李家爹也爱好对奕,棋迷碰棋迷,走勿歇也讲勿完。

两家大人往来亲密,细儿呢,感情也好。这年,张小郎十三岁,李小缓十二春,两家大人商定结下亲事。到定亲这一日,两个细儿似懂非懂,弄得蛮尴。此后见面,反觉得有点别别扭扭的。

过了三年,发生了场火灾,烧掉半边大同巷,那日东南风很急,坐西朝东的房子叫火神放了火鸦,还好后门是河,张家三口从河上逃得性命。人是脱了险,只是衣食住都有困难。俗语说:"贼偷一半,火烧全完"。这场火,把个张公烧去了魂,勾去了心,想想忖忖,忧忧闷闷,竟一病不起了。张家自张公过辈,母子两人生活更加艰难了。

再说李家住在张家对门,火烧时也吃了一场虚惊,幸好是东南风帮了忙,只是救火的人踩坏了他家的一些屋椽瓦片,没有动掉家底,也就多次接济张家,真是救急容易救穷难,到了张公归天,李家两老的心冷淡了许多。李婆讨厌这门亲事,借故责怪李爹下棋,还把那副象棋放进镬灶洞里烧掉。

李婆几次要李爹到张家去退亲,李爹想,自己亲口许配的,退婚两字怎么讲得出口。李家不去退,张家不来迎,就恁个拖了三四年。李家夫妻为女儿婚事常常争吵,李小缓看在眼里,愁在心里,眼泪滚落在被窝里。

那一年元宵节,温州城底男女老少,都涌到五马街一带观灯,李小缓也和几个女伴一起去。事有凑巧,龙灯舞过,张小郎先见了小缓,挤到她身边,轻轻叫了一声:"小缓。"李小缓转过头来一看,原来是张小郎,只见他衣裳单薄,人瘦得只剩把骨,她心一酸,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为避开耳目,两个人一前一后,相随离开闹市,朝小南门外走去。走到冷僻地方,两人站在桥边的一颗榕树下,李小缓只叫了一声"阿郎哥",眼泪就密密流,话讲勿出来了。

张小郎好比乱箭穿心,抱着小缓痛哭。哭了半日,他才抬起头来说:"小缓,你阿爸阿妈想退婚,我早有耳闻。只恨我没有钱迎娶,就是你过了门来,我也无法养活呀,看来你我今世夫妻无望,只求来世了。……."李小缓哭着说:"阿郎哥,今生今世不能成夫妻,但愿我伲死后结鸳鸯。"讲停当,就紧紧拥抱着张小郎,"冬"一声跳落了塘河。

过了几日,张家老母不见儿子走归,只到附近街坊打听,没有胆到李家去问。李家的人只当是小郎带李小缓私奔,找张母吵闹几次。后来李家的人看看生米已经煮成熟饭菜,也不去吵闹了。

到了第二年六月,在那塘河桥边,生出几片荷叶,还开了一株并蒂莲,这是千年难见的奇事。县官的舅老爷晓得后,也赶来看热闹,看着看着,他忽然想出了个好主意。这并蒂莲世上没有几个人见过,若移植作盆景,送到京都御花园,多少能讨点便宜。他就雇了人工,围堰筑堤,车水挖土。

当水车干后,大家惊得叫起来。只见河底有两具尸体,一男一女,互相依偎,面色带活的恁,那并蒂莲就从这对男女的嘴里长出来。这奇闻一传出,轰劝了温州全城,男男女女都涌到塘河边来看。有认识张小郎、李小缓的,就讲了内中的曲折。县官听到后也急忙赶来察看,看过就吩咐地保把这两具尸合葬在一起;又叫人刻了块墓石,放在坟墓前面。

后来,为了纪念这对情人,这条桥被当地百姓取名为"双莲桥"。

3、矮凳桥:
位于东门外矮凳桥路中段,东西走向,跨矮凳河,原为卖柴铺的陡门,条石结构,因桥形似矮凳故名。传说某皇帝逃难,经此无法过河,土地爷以矮凳引渡,该帝登基后,赦封为矮凳桥

4、四顾桥:
四顾桥旧有王木亭,系纪念宋状元王十朋、木待问而建

5、观荷桥的由来
相传每年六月,洪湖里的荷花开得格外好看。风一吹,一阵阵清香直接飘向九宵天宫。天宫中的各路神仙闻到了这种香气, 都想下去看一看,就怕玉皇大帝不答应。这事王母娘娘晓得了,对玉帝说: “玉帝呀!听众仙说,凡间有一个百里荷花池,荷花长得格外好看,比我们瑶池中的莲珠花好看几倍。现在正是盛开的时候,不如带众仙下凡观赏一番。”玉帝说:“凡问路窄泥烂,没有落脚的地方,怎好观赏荷花呢!” 太白金星在一旁说:“这有何难。请玉帝下旨,命鲁班先师在七天之内修造一座双九曲桥,从南天门直接通到百里荷花池。玉帝想去观赏荷花,从桥上就可以直接到荷花池中。”玉帝听了大喜,即令太白金星负责督造。 第七天还没到,一座双九曲桥建成了。玉皇大帝带着众仙在桥上边走边看,不觉随口吟出一首诗句:“天上人间路遥遥,鲁班显能造曲桥,从此观荷路无阻,神仙凡人乐陶陶。”众仙听了都拍手叫好。

打此以后,第年六月十八这天,众仙就拥着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下凡观赏荷花。一年一年过去,倒也平安无事。这一年,天宫的天河将军和瑶池宫的琼花仙子暗中相好,经常利用双九曲桥下到凡间偷情。时间一长,被玉皇大帝晓得了,一怒之下,将二人打入天庭冷宫,双九曲桥也被玉皇大帝举剑劈为两截,一截化为乌有,从此断了众仙赏荷之路;一截留在百里洪湖荷花池中,供凡人观赏荷花。后人把这座桥称为观荷桥。

6、紫来桥
紫来桥原名桐溪桥,曾名子来桥,良弼桥,位于桐城县城工业区门外,紫来河上,东西走向。

古为舒(州)庐(州)通行之孔道。今作联络城乡之纽带。桥长48米,高406米,五孔四垛。用麻条石垒成,桥西头第一孔用麻石一横一竖起拱券。其它四孔用巨型长条石铺砌,呈方形。桥面中间留有一条较深的古辙道痕迹,桥垛迎水面,设尖形分水墩,今西头第一分水墩不存。

紫来桥,元邑人方德益(方苞的始祖)捐金改造石桥,明嘉靖末年,石桥圯,易木桥,开启间,知县陈赞化,复修石桥。更名“紫来桥”,劝紫气东来”之意。

清初桥基渐圯,顺治十八年(1661年),知县邬汝楫复修,延邑人、内阁中书陈焯作《桐城县重造东门桥记》勒石立碑(今不存)。

康熙罡年(1665年)改建木桥,七年1668年知县胡必选加以修葺,构造坚实,往来称便,一度更名为“子来桥”。时人韩胪有诗云:“朱栏照水赤,白石凌波苍。履桥若平地,车驱骑连行。”纪其盛况。

乾隆初,毁于洪,大学士张延玉,捐金数万,重建石桥,两岸俱有桥亭。邑人德之,更名为“良弼桥”劝优秀铺弼”之意。邑诸后姚兴泉词云:“桐城好,桥跨大河滨,捐俸经营赖良弼,筑堤防御有恭人,七省是通津”。

嘉庆五年,(1801年)桥毁于山洪。二十年1815年,知县吕荣易建木桥。咸丰年间,洪圯桥亭,复遭兵燹。

同治三年(1863年),知县薛元启筹款再建石桥。九年(1870年)又加修葺,后因年深日久,洪水冲刷,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再行修复。

1984年,桐城县人民政府,拨款修整桥垛,更换桥栏和及少数桥梁。

1985年9月,县人民政府公布“紫来桥”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3-21
渡船桥:
南侧联:一线桥光通越水,半帆寒影带吴歌;
北侧联: 春入船唇流水绿,人归渡口夕阳红。

东溪桥: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

梅县桥溪村:
上联是“一门鼎盛,二姓同村,三代展鸿图,四海扬名,五指峰峦钟沛国”;
下联是“六朵荆花,七行楼屋,八方齐庆贺,九如献寿,十分声价壮桥溪!”

南星桥:淑气风光架岭送登彼岸,洞天云汉横梁稳步长堤。

安平桥:暴雨骤倾万斛珍珠浮水面;长虹多挂一条金带束天腰。

金鳌玉蝀白练桥:
南向题有“银潢作峤”四字,有联曰:玉宇琼楼天上下;方壶员峤水中央。
北向题有“紫海四澜”四字,有联曰:绣彀纹开环月珥;锦澜漪皱焕霞标。

爽且静兮濠濮涧:
南边的横额是“山色波光相罨画”,对联是:日永亭台爽且静;雨余花木秀而鲜。
北边的横额是“汀兰岸芷吐芳馨”,对联是:蘅皋蔚雨生机满;松峰横云画意浓。

颐和园中绣漪桥:螺黛一丸,银盘浮碧岫;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谐趣园里知鱼桥:月波潋滟金为色;风籁琤琮石有声。

鬼斧神工赵州桥: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苍龙背上行。

悬崖百丈桥楼殿:殿前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

二十四桥明月夜:得胜辕门卸甲;太平沙河洗马。
注: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风吹到月三更。

胜水桥头徐霞客:
东侧:胜景重新,舟驰人行通海宇;水形依旧,流清湍激映天然。
西侧:曾有霞客居北坨;依然虹影坠南阳。

苏州古丰乐桥:水连天长,万古川源连泰渎;年老人乐,四时风景胜滁阳。

蜀山大桥:
南侧:室歙溯来源,两岸静涵荆水绿;浙吴通要道,一弓长抱蜀山青。
北侧:不霁何虹,天远娲皇来补石;此山似蜀,人思坡老为题桥。

苏州桥:青山绿水百花苑;聚龙醒狮万年城。

淮清桥:淮水东边旧时月;金陵渡口去来潮。

杭州半山桥:欲泛仙槎向何处;偶传红叶到人间。

西湖断桥:断桥桥不断;残雪雪未残。

浙江新安白沙桥:姿若虹霓,为湖山争秀色;固如磐石,与水月竞久长。

青藤书屋桥亭:未必玄关别名教;须知书户孕江山。
一池金玉如如化;满眼青黄色色真。

洛阳江头万安桥:潮来直涌千寻雪;日落斜横百丈虹。
两翼石碑扶海出;三秋水月渡空行。
太守二千石;宗道五百年。
王道扶翼,万年纪有;皇阁广大,四海不波。

南浦桥:绿水桥边,金石足济交友渡;白云乡畔,山川犹护睦亲亭。

福建晋江安平桥: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

天下黄河第一桥镇远桥:
天险化康衢,直如海市楼中,现不住法;
河堧开画本,安得云梯关外,作如是观。
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河一道桥。

大渡桥: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戌严防帝国侵。

泸淀桥:上下影摇波底月;往来人渡镜中梯。

峨眉双飞桥:双飞两虹影;万古一牛心。

窦圌山上双索桥:上下影摇波底月;往来人渡镜中桥。

青城曲径多亭桥:青城桥:跋山寻鸟道;磊石压虹腰。
过溪桥:切断众流凭一柱;仰观四面拥千峰。
凝翠桥:瀑落瑶琴响;山幽薜荔封。

贵州贵阳城北关外头桥:
说一声去也,送别河头,叹万里长驱,过桥便入天涯路;
盼今日归哉,迎来道左,喜故人见面,把手还疑梦里身。

泰山云瞳桥:桥东侧建有“酌泉亭”,有题联多副:
且依石栏观飞瀑;再渡云桥访爵松。
曲径通幽处;连山到海隅。(集句)
拔险惊心,到此浮云成幻梦;登高极目,从兹俗虑自消沉。(刘光照)
风尘奔走,应尽艰辛思跪乳;因果研究,积成功德敢朝山。(刘振声)
断崖瀑落晴天雨;一线路入青冥端。

广东大埔高陂桥:一道飞虹,人在青云路上;半轮明月,家藏丹桂宫中。

武昌蛇山桥:袅袅白云,不尽帆飞,三峡浪开东海日;
翩翩黄鹤,无边霞涌,五洲客醉楚天春。

咏桥的诗辞(一)
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危。(帝京篇)李世民
渭水长桥今欲渡,葱葱渐见新丰树。(初入秦川路逢寒食)李隆基
步黏苔藓龙桥滑,日闭烟罗鸟径迷。(玄都观)徐氏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横吹曲辞·后出塞其二)杜甫
春楼不闭葳蕤锁,绿水回通宛转桥。(相和歌辞·江南曲)韩翃
妾年初二八,家住洛桥头。(相和歌辞·相逢行)崔颢
宜城酒熟花覆桥,沙晴绿鸭鸣咬咬。(相和歌辞·常林欢)温庭筠
杨柳萦桥绿,玫瑰拂地红。(舞曲歌辞·屈柘词)温庭筠
夜夜愁君辽海外,年年弃妾渭桥西。(杂曲歌辞·妾薄命)刘元淑
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杂曲歌辞·壮士行)刘禹锡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杂曲歌辞·竹枝)刘禹锡
扬州桥边小妇,长干市里商人。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杂曲歌辞·江南三台其一)王建
金谷园中柳,春来已舞腰。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杂曲歌辞·祓禊曲)
驱传渭桥上,观兵细柳屯。(赋西汉)魏徵
汉家伊洛九重城,御路浮桥万里平。(阙题)杨师道
乘星开鹤禁,带月下虹桥。(和銮舆顿戏下)虞世南
北去横桥道,西分清渭流。(文德皇后挽歌)朱子奢
日暮河桥上,扬鞭惜晚晖。(游侠篇)陈子良
雨霁虹桥晚,花落凤台春。(安德山池宴集)上官仪
悠悠天下士,相送洛桥津。(咏史其二)卢照邻
一去仙桥道,还望锦城遥。(还京赠别)卢照邻
虹桥分水态,镜石引菱光。(安德山池宴集)李百药
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和长孙秘监七夕)任希古
星桥他日创,仙榜此时开。(安乐公主移入新宅侍宴应制)宗楚客
洛桥瞻太室,期子在云烟。(使至嵩山寻杜四不遇慨然复伤田洗马韩观主…赠杜侯杜四)宋之问
桥寒金雁落,林曙碧鸡飞。(送赵司马赴蜀州)宋之问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灵隐寺)宋之问
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王勃
烟气笼青阁,流文荡画桥。(春日侍宴幸芙蓉园应制)李峤
径转危峰逼,桥回缺岸妨。(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其二)杜审言
野郊怆新别,河桥非旧饯。惨日映峰沉,愁云随盖转。(感怀)董思恭
防拒连山险,长桥压水平。(蒲津迎驾)宋璟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驻马西桥上,回车南陌头。故人从此隔,风月坐悠悠。(留别杜审言并呈洛中旧游)崔融
画桥飞渡水,仙阁涌临虚。(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刘宪
今夜可怜春,河桥多丽人。宝马金为络,香车玉作轮。(上元夜效小庾体)陈嘉言
君不见天津桥下东流水,南望龙门北朝市。(长相思)苏颋
云气横开八阵形,桥形遥分七星势。(畴昔篇)骆宾王
日观分齐壤,星桥接蜀门。桃花嘶别路,竹叶泻离樽。(送吴七游蜀)骆宾王
涧险泉声疑度雨,川平桥势若晴虹。(游石淙山)张昌宗
回首渭桥东,遥怜春色同。青丝娇落日,缃绮弄春风。(采桑)刘希夷
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还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春日登金华观)陈子昂
绿渚传歌榜,红桥度舞旗。(清明日诏宴宁王山池赋得飞字)张说
遇圣人知幸,承恩物自欢。洛桥将举烛,醉舞拂归鞍。(东都酺宴四首)张说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桃花溪)张旭
岩腹乍旁穿,涧唇时外拓。桥因倒树架,栅值垂藤缚。(燕子龛禅师)王维
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送杨长史赴果州)王维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晓行巴峡)王维
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江南旅情)祖咏
徒尔当年声籍籍,滥作词林两京客。故人斗酒安陵桥,黄鸟春风洛阳陌。(放歌行答弟墨卿)李颀

西泠桥与长桥、断桥并称为西湖三大情人桥.  

西湖的桥都不太长,造型也说不上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放到沿湖长了有一定年份的法国梧桐中间却是刚刚好,看起来格外舒服。西冷桥也不例外。

孤山朝北里湖一侧,在与北山路交接的地带,有着很大一块草坪,冬日的下午,有很多人都坐有在阳光照射得到的草地上打牌喝茶。过了门口树起一颗大印章的西冷印社,就到了西冷桥。

大约是1500年前,在某个春暖花开的日子,一位坐在油壁车里的曼妙女子,就在这里轻轻撩开了车上的帘上,或者根本就没有帘子,然后看到了一位骑着青骢马的翩翩佳公子。爱情就这样在垂柳依依的西湖边上发生。

西斜的阳光掠过宽阔的水面,照射到了西冷桥头的慕才亭里。远远就看到一位女导游在亭子边上比划着手势,旁边是一个十来人的旅游团队,不想走近后,讲解却已经结束。我只有坐在亭子里,一个人望着西湖,然后想象着这样可能的一幕。

苏小小,南齐钱糖人,聪慧美丽,虽为歌伎,但自知自爱。这是生活在1500多年后,用观光电车代替了油壁车与青骢马的人们对她所做的简短评介,就刻在了亭子边的石碑上。

依正常看来,对于从小就父母双亡,没有兄弟姐妹的女儿家再加上社会地位低微来说,似乎决定了苏小小不可能过上一个正常人的生活,更遑论爱情。

然而在西湖的天地里,苏小小却是特立独行,活得那样热烈。像她憧憬中的爱情的到来,就是她在西湖边上坐“自驾车”游玩时遇上的。

“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这首从六朝南陈就开始流传的《钱塘苏小小歌》,说的就是苏小小的第一段爱情。一次偶然的路遇,让她结识了阮郁,一位前来游玩的官宦子弟,然后大家就在西泠桥边苏小小家里共赋同居。

然而甜蜜的梦容易醒。这一段爱情在半年后终结,被严父招回金陵的阮郁就再也没有回来。不过苏小小却没有过度的悲伤,西湖的湖山正是她排解心中块垒的最好所在。

为苏小小筑坟的,是她在西湖边上遇到的第二个男人,曾经落魄的书生鲍仁,他后来在她赠银数百两后得以进京赶考。然而同样去如黄鹤。而苏小小依旧乘坐着油壁车,徜徉在西湖的山水间,直到某天偶感风寒,在最青春的22岁辞世。这时候,已经做了滑州刺史的鲍仁,才突然冒了出来,哭了一场,然后在西泠桥边择地造墓。

苏小小的可叹之处,在于她看破了缘分的起灭,对待逝去的爱情,视之若天上的风月流云一样自然,而不是过于介怀伤身。加上她慧眼识英才,救人于贫困的品德,自然受到了1000多年来士子,还有人们的推崇。甚至,在她死后的几百年,宋代有个叫司马才仲的人,还在洛阳梦见苏小小为他唱歌,最后痴情的他还不远千里,前来寻梦西湖。

后人在西湖边上,为苏小小筑起了一座“慕才亭”。今天向着西泠桥的这边,悬挂着一副对联,“湖山此地曾埋玉,风月其人可铸金”。这湖山金玉,倒是绝佳的配搭,也算是对这位倜傥而善良的佳人的最好纪念。

今天的人们,把死后双双化蝶的梁山伯祝英台的纪念,放在了位于西湖东南的万松岭上。据说当年梁祝的三年同窗,就是在万松书院,在可以远眺西湖的万松岭上,今天还专门建起了一处梁祝读书处。

如果梁祝真的曾经在万松书院求学,那端的是好。因为你到今天修葺一新的书院去看看,从入山门开始,散布两旁的塑像,就是曾经在这座书院里开坛授课,或者给书院以影响的老师们:提倡“不凭注疏而新圣人之经,不凭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的张载,主张“知先行后”的程颢程颐兄弟,主张“性灵”、深谙厨道的袁枚,还有南宋大儒朱熹,等等。

可是,在这些名师的管教之下,祝英台和梁山伯的爱情究竟何时生发?是在明月照松间的晚上,还是在烟波罩沙堤的白天?万松书院的梁祝读书处,安在了毓秀阁里。一个独立的院落,立有一块书着“独立石卓尔”的大石头。一楼有梁祝寒窗共读的塑像。

院外不远处,还新建有一处双照井,原址在城中,为十八相送的场景之一。那时候,英台指着井中的倒影对山伯说:一男一女笑盈盈。还蒙在鼓里的山伯恼道:你怎能将我比女人?!

由万松岭往西湖边上走,寻到梁祝当年相送的长桥,不过却是沿湖的短短一截,今天成了车流滚滚的马路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人指点,实在难以辨认。倒是在离长桥不远,在长桥公园的西湖边上,新修了两孔双投桥,据说是为了纪念南宋时候另一对欲爱不能而殉情跳湖的女青年陶师儿与书生王宣教。

在许多人看来,一帆风顺的情事,虽然是再好不过,但是没有了惊心动魄,多少总会让人觉得遗憾。爱情的浪漫与极致之美,就在于中间的磨难和阻滞。因为家世,因为出身,因为俗世的种种压力,两个人似乎不可能在一起。但当一切阻碍扫清,经历了磨难的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得来的爱情会更加的甜美。

然而,世事并不全是这样的如人所愿,在真实的爱情中,有情人往往都囿于现实中的更多因素,最后不得不劳燕分飞。这样的事情,自古而来,比比皆是。所以,如果说是梁山伯祝英台的双双化蝶是心酸的浪漫,那么双投桥下的湖水“新开两朵玉芙蓉”,则是情之所至的极端举措。今天走过长桥和双投桥的人们,除了凭湖扼腕之外,倒是可以想想,爱需要勇气,但是在阻滞出现的时候,更应该让爱在此生继续。
只有百十来米长的断桥是一座独孔环洞桥,位处白堤东北端,一头紧接着北山路,跨过马路就是风景不错的宝石山。从这里沿着白堤往西南一直走下去,还可以直抵整个西湖里文化意味最为浓厚的孤山。这座在唐代得名但从来就未曾断过的桥梁,就是民间神话《白蛇传》里白娘子与许仙相逢的地方。

那些双双对对的情人们,脚步也像流水一样来去匆匆。在断桥上,我看到一对身着校服、手拉着手的学生情侣,他们嘴里一边齐声哼唱着“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一边往白堤方向走。

跨在水中央的断桥,隔着两边湖水,南边的西湖水面宽阔,远岸尽处是繁华的都市的剪影。北边的北里湖水面窄小,则映着一列小山和湖堤边上的树木。有许多人站在桥中央留影。如果遇上天气晴好,并且角度选择得当的话,那么在向北的这边拍出来的照片上,就很可能会出现两座保塔,一座翘立山顶,一座则倒插在如镜的水面上,中间,则间杂着两列相仿的法国梧桐。

桥东头靠近北里湖的这一侧,有一处带着水榭的御碑亭,中间立有一块写着“断桥残雪”的石碑。水榭下边,在靠北山路的湖里边,辟有几十亩的荷花池。可惜这个时节,接天莲叶早已不见踪影,曾经挺立的枝干也已衰败,三艘小船上,几位工人正用竹篙将这些残枝败茎打捞上船。

“断桥残雪”是西湖旧十景之一,不过这样的天气显然无法看到古人最为推崇的西湖雪景。坐在断桥东头的水榭里,翻开明末文人张岱的《西湖梦寻》,便有这一句经典的描述,“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约略想象得出几百年前的西湖上,白茫茫天地间,惟余二三物的景致来,一种寂寥的感觉油然而生。

想来,白素贞与许仙的青春相逢,肯定不会是在冬天时分。至少,在关于他们的传说中,就有着一件非常重要的爱情道具———雨伞,正是在这一借一还的过程中,带出了一段惊天动地的爱情来。比较合适的,应该是在桃红柳绿的春天或者荷花映日的夏季,至少在万物欣然向上的季节,感情都会比往常来得热烈。否则,即使是化作了美人的白蛇,在礼教森严的古代,诸如男女授受不亲之类的禁律,也会使人,至少是许仙望而却步。

在宗法森严的封建社会,白素贞和许仙的爱情怎么看都是一个不能完成的任务,何况中间还隔着一个代表着封建纲常的法海。那些年代的人们啊,就是因为这个,多少萌动在心底的爱情,最终也只能是让它在眼波的余光中黯然消失。

但千百年来,人们对爱情的向往从来都是相通的,再多的棍棒打压与桎梏封锁,也无法阻挡爱情的勃然生发。只不过,限于记叙的历史局限,我们只能从白娘子与许仙的传说,以及后来流传于世的话本、戏剧中,由塔倒人团圆的结局看到了人们对爱情的尊重,以及维护美好的愿望。

所以,也就有了这样一个版本,据说到西湖边游玩的百姓,因为痛恨法海,并且试图搭救敢爱敢做的白娘子,每每去到雷峰塔下,都会抽走塔基下边的一块砖。累年以下,最终导致了象征着封建压迫的雷峰塔的轰然坍塌。

站在今天的断桥上,往西南边的湖水尽处看去,一座巍然耸立的宝塔高出了西湖边上的一溜小山,那就是今天新修起来的雷峰塔,站在上面,可以俯瞰到西湖的全景
第2个回答  2008-03-21
奈何桥
“奈河”,是佛教所说的地狱中的河名。《宣室志》第四卷对此有所记载:“行十余里,至一水,广不数尺,流而西南。观问习,习曰:‘此俗所谓奈河,其源出地府’。观即视,其水皆血,而腥秽不可近。”因河上有桥,故名“奈河桥”。桥险窄光滑,有日游神、夜游神日夜把守。桥下血河里虫蛇满布,波涛翻滚,腥风扑面。恶人鬼魂堕入河中,就好似《西游记》第十回中的描写:“铜蛇铁狗任争餐,永堕奈河无出路”。不由让人想到阴间奈河的恐怖。《西游记》第十一回:判官道:陛下,那叫做奈何桥。若到阳间,切须传。
【奈何桥的来历】

桥可通神、通仙、通天国,也可以通鬼、通冥府、通地狱。从民间文化的层面看来,桥梁及其象征性甚至更多地被人们用来在人与鬼、生与死之间建立联系或形成过渡与中介。

与“神话”与“仙话”相映成趣的是,中国民间口碑文学中,另有一类独特的“鬼话”。虽然我们常用“鬼话连篇”,来形容某人所言荒诞不经或不足为信,可是在民间“鬼话”里反复出现的“桥”,却不是偶然的,在我们看来,它并不荒诞。在中国民间信仰里,“鬼”是由于死亡而产生的一类消极的超自然存在。中国各地流传的许多鬼话中,桥梁往往是鬼,尤其是溺死者的鬼魂出没之所。

那些水死或从桥上跌落水中而死者的鬼魂,总是在桥梁上下或左右桥头,为自己寻找替身者,以便使自己能够托生而转世。在这个意义上,桥梁既是死者的鬼魂脱离阴间,转生到阳世的所在,又是新的死者不断续出,由阳间去冥途的所在,生命与死亡的交替和转化,是以桥为中介而实现的。在日本,也有冤死者的鬼魂或者怨灵,徘徊于桥上,常在“桥普请”时,弄歪桥板使人落水的说法。

一些心地善良,不忍拖人落水做替身的水鬼,在鬼话中虽然不能马上托身转世为人,却往往能够在冥府升官,或最终总能感动冥府阎王,甚至得到阎王的特许转生为人。

有一则题为“陆阿唐”的鬼话,说宝山境内练祁河上原本有座陆家桥,桥南为陆家宅,桥北为唐家宅,两姓人共利此桥,故双方协议于每年的三月份要轮流维修此桥。有一年,陆家修桥时,不幸有一人落水成了水鬼。第二年三月,这个水鬼拖唐家修桥者落水为替身,使自己转世回到了阳间。从此,每年三月修桥时,总要有人落水死亡,人们害怕,遂不敢再修,致使该桥沦于荒废。后来,有一个从唐家入赘陆家,名叫陆阿唐的人,自愿成为替死鬼,让大家放心去修桥。陆阿唐成了水鬼后,不仅不忍心拖他人落水,还在桥下保佑修桥者。于是,他备受陆、唐两姓的奠祭与供性。后来,凡路过此桥者,均要先在桥头拱手,表示对陆阿唐的尊敬,然后才过桥。每年一度到三月修桥时,人们供奉给陆阿唐的香火便更加兴盛,最后终于惊动了陆、唐两家的“土地”。

土地公上天廷告玉帝后,玉帝封陆阿唐为陆桥的桥神,并赐给他一根打鬼棒。从此以后,陆家桥就更加安全了,即使有落水者也不会被淹死,因为陆阿唐受封为桥神以后,一心为民除害。有时候,有人被鬼驱赶,但只要跑到桥上,就会受到桥神陆阿唐的保护。

从这则鬼话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生与死之间的联系,还可以看到玉帝与阎王之间的联系、“人柱”与桥神之间的联系,以及桥在两姓人之间形成的联系等等。

有趣的是,有一些关于桥的鬼话里,还常有女鬼在阴间生子,又为婴孩求食于桥上或桥头的情节。其中有一个故事说,婴孩被命名为桥,后来还中了头名状元。此外,甚至还有阎王命令他的心腹助手阴才,治理水鬼之患,命他为人们搭架浮桥,从而将功赎罪的鬼话。

奈何桥的民间信仰在中国由来甚久。唐人张读所撰《宣室志》上曾提到,奈河出自地府。中国古代向来就有地府与阳间有河流相隔,亡魂须过渡以桥的观念。唐人段成式撰《酉阳杂徂》上提到冥途,便说“……有水东西流,……一桥饰以金碧,过桥北,入一城,……疑即冥司。”传统中国的地府观念,后来与佛教的地狱阎王、来世轮回等观念发生了契合,于是便逐渐形成了现在民间十分普及的奈何及奈何桥的俗信。约到南宋时,民间的地府传说,逐渐将冥府鬼都确定在四川省的丰都县。此后,历代在丰都鬼府均有营建,其中包括人们常说的阴阳界与奈何桥。丰都鬼府的奈何桥,大概算得上是中国最有名的一座了。

根据人类学家卫惠林先生于1935年刊行的《丰都宗教习俗调查》的记载,在丰都鬼府,通过山门即为大雄殿,殿前有一座石拱桥称作奈何桥,桥下一个石池即为血河池。此奈何桥东首为地藏殿,西首为血河将军殿,相传奈河是鬼魂要过的第一道关。为了附会这一类的“鬼话”,明代蜀献王朱椿曾在丰都平都山,建造过三座连拱石桥,并称之为奈何桥。据说,旧时香客在渡过这里的奈何桥之前,必先燃香、化纸,求神保佑:而庙内的僧人,又常常故意在其青石桥面涂以桐油,使过桥者经常滑倒,吓个半死,从而可获得更多的香火之钱。
关于四川丰都的奈何桥,有两幅桥联分别为:

积德修行,奈何桥易过
贪心造孽,尖刀山难逃

三步跨过奈何桥,知尔是善是恶
一气走通金银道,赐汝发福发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03-21
观荷桥的由来
相传每年六月,洪湖里的荷花开得格外好看。风一吹,一阵阵清香直接飘向九宵天宫。天宫中的各路神仙闻到了这种香气, 都想下去看一看,就怕玉皇大帝不答应。这事王母娘娘晓得了,对玉帝说: “玉帝呀!听众仙说,凡间有一个百里荷花池,荷花长得格外好看,比我们瑶池中的莲珠花好看几倍。现在正是盛开的时候,不如带众仙下凡观赏一番。”玉帝说:“凡问路窄泥烂,没有落脚的地方,怎好观赏荷花呢!” 太白金星在一旁说:“这有何难。请玉帝下旨,命鲁班先师在七天之内修造一座双九曲桥,从南天门直接通到百里荷花池。玉帝想去观赏荷花,从桥上就可以直接到荷花池中。”玉帝听了大喜,即令太白金星负责督造。 第七天还没到,一座双九曲桥建成了。玉皇大帝带着众仙在桥上边走边看,不觉随口吟出一首诗句:“天上人间路遥遥,鲁班显能造曲桥,从此观荷路无阻,神仙凡人乐陶陶。”众仙听了都拍手叫好。
打此以后,第年六月十八这天,众仙就拥着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下凡观赏荷花。一年一年过去,倒也平安无事。这一年,天宫的天河将军和瑶池宫的琼花仙子暗中相好,经常利用双九曲桥下到凡间偷情。时间一长,被玉皇大帝晓得了,一怒之下,将二人打入天庭冷宫,双九曲桥也被玉皇大帝举剑劈为两截,一截化为乌有,从此断了众仙赏荷之路;一截留在百里洪湖荷花池中,供凡人观赏荷花。后人把这座桥称为观荷桥。

黄桥的来历
黄桥,是苏北地区一大古镇、名镇,始称“永丰里”,又名“黑松林”。据史料记载,黄桥地区约成陆于新石器时代。早在五、六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就留下了我们祖先活动的足迹(姜堰天目山遗址的出土文物可资佐证)。此后又经过数千年生生不息的繁衍,至汉代即出现了“永丰里”这个黄桥原始的名字。汉高祖12年(公元前195年),封刘濞为吴王,“都广陵”(今扬州市),设海陵仓于泰州,黄桥依仓采名曰“永丰里”,即预祝此地永远丰裕,使海陵仓足廪实。武元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置海陵县,永丰里属海陵县。此后至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近500年几经兴废,永丰里已宛若“世外桃源”。黄桥家喻户晓的顾孝子之父顾慈即于唐末携妇将雏避乱于“永丰里”。(《新唐书?昭宗记》)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泰兴建县后,设太平乡,永丰里属太平乡,此后已发展成为规模不小的集镇。北宋熙宁年间,永丰里改名为“永丰镇”(据乾隆四十年《重修城隍庙碑记》推考)。元末明初,永丰镇域已具一定规模。加之“百川会通、民利灌溉、土田饶沃、物产丰盛”,永丰镇正式改名为“黄桥镇”(《明史?地理志》)。
明初泰兴有位县令姓黄,两榜出身,一身正气,疾恶如仇、执法如山,深得民之称颂,尊为“黄公”。其时里人正在永丰西门建石桥,公议将桥命名为“黄公桥”,在桥侧镌“黄公桥”三字以颂黄县令之德。岂料好事多磨。地方一班地痞讼师因恨黄县令之刚正无私,屡屡搅其“好”事,使之不能随心所欲,为非作歹,遂联名诬告,谓黄县令自大,连桥上也刻名颂德,使百姓“只知有黄公,不知有皇上”,犯了欺君大罪。皇上命严查。里人得知,不知所措,暗悔好事反而害了黄公。一老秀才曰:“无妨,但将桥石三字中间公字凿去,使其成‘黄桥’,便无把柄可抓。” 受命查办的钦差亦是一位正直的监察御史,一路微服访处,尽闻赞颂黄公之声,待及永丰西门,但见石桥“黄桥”二字赫然入目,全无恶棍所告“黄公桥”之影。钦差心明肚知,连赞“黄桥好!”据实上报。皇上闻奏,龙颜大悦,破格升七品黄县令为四品黄堂。从此“永丰镇”便改称“黄桥镇”流传至今。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s/print_4c2cf307010009d5.html

第4个回答  2008-03-21
桥的产生与发展
在人为桥梁之前,自然界由于地壳运动或其他自然现象的影响 ,形成了不少天然的桥梁形式。如浙江天台山横跨瀑布上的石梁桥,江西贵溪因自然侵蚀而成的石拱桥(仙人桥)以及小河边因自然倒下的树干而形成的 “独木桥”,或两岸藤萝纠结在一起而构成的天生“悬索桥”等等。人类从这些天然桥中得到启示,便在生存过程中,不断仿效自然。开始时大概是利用一根木料在小河上,或氏族聚居群周围的壕沟上搭起一些独木桥(桥之所以始称“梁”,也许便是因这种横梁而过的原故),或在窄而浅的溪流中,用石块垫起一个接一个略出水面的石蹬,构成一种简陋的“跳墩子”石梁桥(后园林中多仿此原始桥式,称“汀步桥”、“踏步桥”)。这些“独木桥”“跳墩子桥”便是人类建筑的最原始的桥梁,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由低级演进为高级,才逐渐产生各种各样的跨空桥梁。
我国的桥梁,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西周、春秋为主,包括此前的历史时代,这是古桥的创始时期。此时的桥梁除原始的独木桥和汀步桥外,主要有梁桥和浮桥两种形式。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多数只能建在地势平坦,河身不宽、水流平缓的地段,桥梁也只能是写木梁式小桥,技术问题较易解决。而在水面较宽、水流较急的河道上,则多采用浮桥。
第二阶段以秦、汉为主,包括战国和三国,是古代桥梁的创建发展时期。秦汉是我国建筑史上一个璀璨夺目的发展阶段,这时不仅发明了人造建筑材料的砖,而且还创造了以砖石结构体系为主题的拱券结构,从而为后来拱桥的出现创造了先决条件。战国时铁器的出现,也促进了建筑方面对石料的多方面利用,从而使桥梁在原木构梁桥的基础上,增添了石柱、石梁、石桥面等新构件。不仅如此,它的重大意义,还在于由此而使石拱桥应运而生。石拱桥的创建,在中国古代建桥史上无论是实用方面,还是经济、美观方面都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石梁石拱桥的大发展,不仅减少了维修费用、延长了桥的使用时间,还提高了结构理论和施工技术的科学水平。因此,秦汉建筑石料的使用和拱券技术的出现,实际上是桥梁建筑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故从一些文献和考古资料来看,约莫在东汉时,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这四大基本桥型已全部形成。
第三阶段是以唐宋为主的,包括两晋、南北朝和隋、五代时期,这是古代桥梁发展的鼎盛时期。隋唐国力较之秦汉更为强盛,唐宋两代又取得了较长时间的安定统一,工商业、运输交通业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等十分发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东晋以后,由于大量汉人贵族官宦南迁,经济中心自黄河流域移往长江流域,使东南水网地区的经济得到大发展,经济和技术的大发展,又反过来刺激桥梁的大发展。因此,这时创造出许多举世瞩目的桥梁,如隋代石匠李春首创的敞肩式石拱桥--赵州桥,北宋废卒发明的叠梁式木拱桥--虹桥,背诵创建的用筏形基础、植蛎固墩的泉州万安桥,南宋的石梁桥与开合式浮桥相结合的广东潮州的湘子桥等。这些桥在世界桥梁史上都享有盛誉,尤其是赵州桥,类似的桥在世界别的国家中,晚了七个世纪方才出现。纵观中国桥梁史,几乎所有的重大发明和成就,以及能争世界第一的桥梁,都是此时创建的。
第四阶段为元、明、清三朝,这是桥梁发展的饱和期,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创造和技术突破。这时的主要成就是对一些古桥进行了修缮和改造,并留下了许多修建桥梁的施工说明文献,为后人提供了大量文字资料。此外,也建造完成了一些像明代江西南城的万年桥、贵州的盘江桥等艰巨工程。同时,在川滇地区兴建了不少索桥,索桥建造技术也有所提高。 到清末,即1881年,随着我国第一条铁路的通车,迎来了我国桥梁史上的又一次技术大革命。

中国十大名桥

(1)卢沟桥(2)广济桥(3)五亭桥(4)赵州桥(5)安平桥(6)十字桥(7)风雨桥(8)铁索桥(9)五音桥(10)宝带桥

最高的桥
米洛大桥
由英国设计师诺曼•弗斯特(Norman Foster)设计的、世界最高的高架桥—米洛高架桥在经过三年时间的施工后,于2004年12月17日竣工开通。一项惊人的壮举。
米洛高架桥创下的各项纪录
桥长2460米。
宽度达32米的大桥连接起了米洛(Millau)山谷和西南部的塔恩(Tarn)河谷。
桥塔总高达343米。
塔恩河谷上方桥面高达270米。
整桥的最高桥墩高度达到破记录的245米。
该桥有一个3.6吨重的钢制桥面,相当于5个艾菲尔铁塔的重量。
创新科技:桥墩建造过程中使用高性能混凝土材料。
米洛高架桥的抗震性极高,并且能够抵御各类严峻的气候条件。
米洛大桥采用斜张桥形式,为四线道,桥梁以七支悬臂支柱支撑,横跨塔恩河(Tarn River),桥面高270公尺,悬臂支柱最高处达343公尺,比巴黎艾菲尔铁塔还高;大桥总长2.5公里,重3.6吨,自2001年12月动工,花费3年时间完成,其高度、完工时间均创下世界第一,开车其上宛如行走在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