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十四阿哥怎么死的

如题所述

历史上十四阿哥是病死的。

十四阿哥全名叫做爱新觉罗·胤禵,1688年出生于北京,名允禵,是清圣祖康熙帝第十四子,雍正三年十二月,雍正展开了对当年参与储位争夺的兄弟的彻底打击,允禵被革去王爵,降授固山贝子。

雍正四年初,雍正革去允禵固山贝子,谕令把他押回北京,囚禁于景山寿皇殿内,雍正十三年正月,乾隆即皇位不久,便下令释放允禵和允䄉。

1737年,允禵被封为奉恩辅国公,1748年封多罗贝勒,1749年晋为多罗恂郡王,并先后任正黄旗汉军都统、总管正黄旗觉罗学。

不过这时他年事已高,政治上不可能再有大的作为。在1755的时候胤禵病死,他死后,乾隆赏治丧银一万两,赐谥勤。

扩展资料:

清朝康熙年间,西北准噶尔部一直是清朝的心腹大患。由于准噶尔部骑兵战斗力强悍,又得到沙俄提供的大量火器,准噶尔部军队十分厉害。

康熙皇帝御驾亲征,也只不过是击退了准噶尔部的进攻。经过休养后,准噶尔部又再次进攻清朝,甚至进入了西藏地区,并准备进一步染指四川。

在这样的危急情况下,康熙派胤禵率领大军出征。随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胤禵能够指挥的军队也是越来越多。

公元1722年,康熙去世,雍正即位。由于雍正的皇位不稳固,八爷胤祀蠢蠢欲动,十四爷胤禵又在西北虎视眈眈。

经过一番较量后,胤祀俯首称臣,但是胤禵的军队仍是很大的威胁。西北大军超过24万,清朝一半的家底,面对这样的情况,雍正对付胤禵只能依靠陕西的年羹尧

当时,年羹尧担任陕甘总督,负责陕西、甘肃等地区的防务,同时负责转运西征大军的后勤粮草。西北地区比较贫瘠,根本无力养活那么多的军队,西征大军所需要的粮草一直依靠中原各省提供。

本来西征大军的粮草都是一个月供给一次,但是在雍正即位后,为防止胤禵兵变,命令年羹尧将粮草改成了每天供给一次,没有粮草,大军根本寸步难行。

与此同时,为了防止胤禵真的狗急跳墙,年羹尧命令陕西和甘肃全面戒严,胤禵没办法只得带10多个侍卫返回京城奔丧,结果被囚禁,直到乾隆时期才平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5

相比于明朝皇室,满清对皇子的教育可谓是严格许多,而且更是成功许多。就拿康熙的儿子们来说,一下子就蹦出九个实力超群的阿哥,随便挑哪个都是当皇帝的材料。

当中,又以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最拿得出手。康熙晚年围绕继位人问题展开的“九子夺嫡”,自打太子胤礽被拉下马以后,后半段基本是老四和老八俩个人的激烈角逐。

而之所以会出现“九子夺嫡”的局面,主要原因还得归咎于康熙。



尽管康熙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破葛尔丹,做出了很多丰功伟绩,但在内部权力体制的完善上,却在晚年时陷入了停滞不前的状态。

满清自努尔哈赤开始,十分依赖兄弟、侄子等宗族的势力,八旗旗主全都是爱新觉罗家最核心的亲贵,最高权力呈现贵族共治局面,皇太极、多尔衮、阿敏、莽古尔泰动辄领兵过万,权力大得惊人!

皇太极时期,虽然做过一番皇权集中的努力,但他死后仍然出现了多尔衮摄政的场面。

顺治亲政后,多尔衮势力被清算。可最后在年幼康熙的辅佐人问题上,又将原皇太极亲统的两黄旗(正黄旗、镶黄旗)大臣索尼、鳌拜、遏必隆、苏克萨哈抬到了幕前。

到了康熙手里,满清权力格局得到极大调整,宗室亲王、八旗亲贵的势力被大幅遏制,开始更像是传统中原封建王朝的统治模式。然而,康熙的调整依然保留有很多“贵族共治”的影子,其中最明显的证据便是“九子夺嫡”局面的出现



说到“九子夺嫡”,各位阿哥自然要拉拢各方势力,而在这方面,八阿哥胤禩最为拿手。

胤禩待人宽厚,懂得运筹帷幄,在朝廷上人缘很好,积攒起一股不小的势力,兄弟间老九胤禟、老十胤䄉、老十四胤禵也都支持他,是老四胤禛问鼎皇位最大的竞争者。

由于竞争的是皇帝宝座,这么大的利益在跟前,老四和老八之间肯定是少不了明枪暗箭你来我往,多年互相积压的怨气非同小可。等到胤禛胜出继承皇位当了雍正皇帝,自然要回过头来报当年的一箭之仇。

而且,就雍正的眼光来看,老八胤禩不单单是一个人,他的背后有老九胤禟、老十胤䄉、老十四胤禵,更有那帮当年拥护他的大臣。这些人聚在胤禩周围,难保不会成为一股威胁皇权的政治势力。

在雍正的执政目标里,其中有一项就是彻底完成满清皇权的高度集中。这点从他在养心殿中的一副对联上就表露无疑:

“唯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因此从集权的角度看,理清朝廷各方势力的政治关系,清理老八的根基势力,便是执政之初的重头戏。



八阿哥胤禩本人的结局很惨,被雍正革除宗籍贬为庶人,改名“阿其那”(满语狗的意思),然后由重兵把守监视禁闭于宗人府,没过多久便郁郁而终。

当年跟胤禩混的老九胤禟,估计掺和得最深。他先是被派往西北接管军务,其实是充军,后也和胤禩一样被革除宗籍,改名“塞思黑”(满语猪的意思),并于西北押解回北京的途中不明不白地死去。

十阿哥胤俄,也是革除爵位、圈禁生活。但他熬过了雍正,到乾隆继位时被释放。



相对来说待遇最好的,还是十四阿哥胤禵。

胤禵被雍正安排去遵化看守康熙的景陵,尽管也遭遇了爵位由大将军王到贝子的降低,但他毕竟没有被革除爵位,像老八、老九那样被“小狗”、“小猪”地叫唤。而且景陵那么大,比起他三个哥哥被严格监视圈禁的生活来,至少活动空间是自由许多了。

而胤禵之所以能享受“优待”,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是雍正一母同胞的亲弟弟。雍正为向外界塑造自己孝子的形象,当然在处置胤禵的问题上,要顾忌一下母亲的脸色。

同时,在老八胤禩的同党里,关系最紧密的是老九胤禟,老十和老十四更多地是在摇旗呐喊助阵。古代政治斗争,讲究“主犯严惩,胁从不问”,才能迅速稳定住局面、开展统治。



年轻的资本摆在那里,胤禵很能活,熬死了雍正和所有其他参加“九子夺嫡”的兄弟。赶上侄子乾隆继位被赦免释放,还获得一个不大不小“辅国公”的爵位,虽然由于年老在政治上没有了作为,但活到乾隆二十年的他也算是善终了。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3
晋中之窗030600.NET提醒您:加紧了对胤禵等人的镇压,革去胤禵固山贝子,谕令把他押回北京,囚禁于景山寿皇殿内。六月,诸王大臣罗列胤禵的十四条罪状,再次奏请即正典刑。雍正仍没有同意。 同年九月,胤禩、胤禟被雍正相继杀害之后,诸王大臣再次合词奏议,要求将胤禵立即正法。雍正遣人威胁胤禵说:“阿其那在皇考之时,尔原欲与之同死,今伊身故,尔若欲往看。若欲同死,悉听尔意。”胤禵回奏:“我向来为阿其那所愚,今伊既伏冥诛,我不愿往看。”于是,雍正下令“暂缓其诛,以徐观其后,若竟不悛改,仍蹈罪愆,再行正法。”从此,胤禵销声匿迹,过了八、九年的囚徒生活。 十三年(1735年)正月,乾隆即皇位不久,便下令释放胤禵和胤礻我,以图缓和政治上的紧张气氛。乾隆二年(1737年),胤禵被封为奉恩辅国公,十二年(1747年)封多罗贝勒,十三年(1748年)晋为多罗恂郡王,并先后任正黄旗汉军都统、总管正黄旗觉罗学。不过,这时他年事已高,政治上不可能再有大的作为。乾隆二十年卒。他死后,乾隆赏治丧银一万两,赐谥“勤”。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0
历史上十四阿哥是病死的。
康熙帝去世后,胤祯被召回京师,随即软禁于景陵读书,后因皇太后去世,被授于郡王虚衔。随着雍正统治地位的日渐稳固,雍正对允禵也愈来愈严酷。雍正三年(1725年)十二月,雍正展开了对当年参与储位争夺的兄弟的彻底打击,允禵被革去王爵,降授固山贝子。雍正四年初,雍正革去允禵固山贝子,谕令把他押回北京,囚禁于景山寿皇殿内。
十三年(1735年)正月,乾隆即皇位不久,便下令释放允禵和允䄉。乾隆二年(1737年),允禵被封为奉恩辅国公,十二年(1748年)封多罗贝勒,十三年(1749年)晋为多罗恂郡王,并先后任正黄旗汉军都统、总管正黄旗觉罗学。不过,这时他年事已高,政治上不可能再有大的作为。乾隆二十年卒。他死后,乾隆赏治丧银一万两,赐谥“勤”。
第4个回答  2015-12-13
十四阿哥胤祯,雍正即位后一直被幽禁于景山及马兰峪等地达十余年,乾隆年间被释放, 后来被封为多罗恂郡王,乾隆二十年病死于王府,享年六十八岁。 葬于蓟县黄花山恂勤郡王陵(与其子弘明合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