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的本质与结构

如题所述

第一节 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本质
一、实践与认识的发生作用
(一)实践在认识的发生中起决定作用)
1、劳动实践活动的发生和发展,为人类认识活力的发生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1)实践是以自觉目的性为基本特征的活动,提出了人认识世界的必要性。 (2)实践活动是主客体相分化的起因和标志,开拓了人所特有的认识活动。 (3)工具的使用促使人形成了关于客体的稳定的、一般的知识。
2、劳动实践活动不但促进了人脑的发展,而且通过活动的内化,产生了人所特有的结构和图式,形成了专属于人的认识能力。
(1)形成了以大脑为中心并由感觉器官为门户的统一的神经生理结构。 (2)形成人所特有的社会性的认识结构
人的外部实际动作方式内化为内部的观念动作方式,并使二者协调一致,形成主体所特有的感知和思维模式
3、劳动实践活动促进了人的社会交往及语言、符号的产生和发展,使人的认识活动获得了
不同于生物遗传的社会遗传方式。
总之,实践活动是认识发生的最基本的决定的因素。它一方面内化为主体的认识结构、
认识图式,另一方面外化出人生活于其中的工具和文化的世界。 (二)认识的发生既包括认识的种系发生,也包括认识的个体发生。
1、认识的种系发生:指随着人类最后脱离动物界,人类的反映形式也最终摆脱动物的心理形式,而形成专属于人的社会的高级的反映形式。
2、认识的个体发生:指在人类社会中,每一个个体的人在其出生以后,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成熟,以及接受教育、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等等,所经历的从儿童的前认识水平发展到成人的认识水平的过程。 二、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 (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客观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二)怎样理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2、实践创造必要的条件使认识的发展成为可能。 3、实践使认识发展的可能不断地转化为现实。 三、认识:实践基础上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认识的本质:
是实践基础上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 (二)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认识本质的界定?
1、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原则,即把反映或摹写的特性作为人类认识的基本的规定性。 (1)认识的反映或摹写性,指人的认识必然是以客观事物为原型的,并且,在人的认识当中一定含有反映或摹写某种客观事物的内容。
(2)坚持人的认识具有反映性或摹写性,也就坚持了认识的客观性。

2014全国一级建造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真题集锦 建筑工程经济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建筑工程法规 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示了人的认识所具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特征。
(1)人的认识不仅要反映事物的现象,还必须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 科学的抽象活动中,认识主体的能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得到鲜明的体现。
(2)人的认识不仅能反映出对象的实然状态,而且能够反映出对象对于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的应然状态。
实然状态:事物的本来如此的状态。
应然状态:事物应当具有的,符合主体需要的理想状态。
3、创造和反映是人类认识同一功能的两个不同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1)只承认认识本质的反映的摹写的方面,否认认识的本质的能动的、创造的方面,就会成为消极直观的反映论。
(2)只承认认识本质的能动的、创造的方面,而否认认识本质的反映的、摹写的方面,就会滑向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认识论的区别(P303)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以能动反映的观点彻底批判了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观点,并科学地说明了被唯心主义所抽象发展了的主体能动性思想。
(1)认识论中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主张物质引起感觉、思想、从客观到主观,这是唯物主义认识路线。
一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主张感觉、思想派生物质,从主观到客观。这是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唯心主义先验说的表现:“回忆说”、“天赋观念论”。
(2)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实践,认为认识和对象、主观和客观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彻底批驳唯心主义先验论。
(3)马哲批判吸取了某些唯心主义认识论所含有的主体能动性思想。
2、马哲以能动反映的观点从根本上驳倒了形形色色的不可知论,指出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活动是人与世界相统一的基本环节。 (1)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
(2)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证实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对象相一致
(3)同时实践能锻炼和发展人的认识能力,创造各种人工的认识工具和认识手段,不断地证明着世界的可知性。
3、马哲以能动的反映论,彻底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根本缺陷。
(1)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把认识主体看成一种生物性的自然存在物,把人产生认识的过程看作是认识者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抹煞了认识的社会性、主动性和能动性。
例:古代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影像说。事物发射波流,波流保持事物形状相似的影像,并作用于人的感官、心灵、产生认识。
恩培多克勒的流射说。认为万物布满孔道,孔道产生流射,当流射进入感官孔道,两者相适应,则产生认识。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 其一,与旧唯物主义离开社会实践和人的历史发展来理解人的反映不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立足于社会实践的观点,全面地、正确地分析和说明了人对世界反映的社会性主体性和能动性。
其二,与旧唯物主义脱离辩证法不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指出人对世界的能动反映是充满矛盾运动的辩证过程。

第二节 认识的结构
一、认识活动的系统结构
(一)认识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
1、认识的主体系统 2、认识的客体系统 3、认识的中介系统 (二)认识主体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从社会构成形式看,认识主体系统分为: 人类主体、社会主体、集团主体和个人主体
2、从认识主体系统的认识能力看,它是一个知、情、意相统一的有机整体。 (1)主体的理性结构、构成人从事认识活动的一种前提张力和准备状态。
(2)情感和意志等非理性心理因素,在人的认识活动中起导向、选择、激发和调节的作用。 (三)认识客体系统的结构
1、认识客体系统包括: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 2、各种认识客体既有多种属性,又有多层结构。 (四)认识中介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从结构上看,认识中介系统包括: 物质工具、知识工具、语言工具
2、从功能上看,认识中介系统将主体和客体连接起来,使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得以实现和运行。
3、认识中介系统,既是人以往活动的结果,同时又是人进一步把握客体的手段。 二、认识系统中主体客体的相互作用的特点:
(一)在认识系统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发信息相互作用为基本特征。 1、客体是信息源、信息的发出者。 2、主体是信息的收集和加工者。
3、 中介帮助主体促使客体释放信息,或帮助主体加工、操作信息。
(二)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主体既具有能动性、又具有受动性,是能动与受动的统一。 1、认识大体主体的能动性: ①主体选择、设定客体。
②主体通过认识工只对客体施加作用和影响,是认识主体能动性的突出表现。 ③主体是客体信息的能动的加工者。 2、认识主体的受动性:
①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是从物质自然界分化发展而来并仍然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 ②认真对待识主体的活动要受到期客体的限制和约束。
(三)、在认识主体与客体之谙 ,除了认识关系,连包含、渗透着其他多种关系。 1、主客体之间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其次才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 2、主客体之间还存在价值关系,即利益关系; 3、主客体之间还存在审美关系;
①人的活动成果显示了人类的创造性、智慧性、力量和才能; ②人有活动成果能引起精神的愉快,这是本质意义上的美感。 三、认识系统结构的进化与发展的特点 1、认识系统结构的积累扩大与自我更新。 2、认识系统结构水平的不断提高 3、认识系统相对独立性的不对增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