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内控制度

如题所述

 由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大多由实务界特别是审计和经济监管组织所界定,因而描述性的多,对本质的揭示不够充分,强调对内控制度的评价,忽略了如何设计和执行内控制度。笔者认为,对企业来说,这些被忽略的东西正是第一位的东西,因此,本人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从如下方面理解:
  (一)内控制度是一种授权体系和责任体系。
  内控制度发生在社会领域的各类组织中。在抽象的意义上,控制就是A委托B按照A的意图将A的事情办好。这就是代理人说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过程实际上是授权和指派责任的过程。由于现代各类组织层级多、结构复杂,因而在各类组织中,控制或者内部控制所体现的委托代理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授权体系和责任体系。责任源于授权,而授权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权利来源。为什么A有委托B的权利?谁有可能是A或B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权利、提供经费的权利是控制权的基本来源之一;二是权利的运作。如果B是若干人时,权利的运作就成了问题。西方人强调在高度透明的前提下,将同一权力下授给若干人,按照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原则运作权利。东方人则强调当事人对相互之间的事务的直接介入,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A对B的控制在小规模的组织中基本上是直接的,随着组织规模的增大,控制的间接性越强,授权体系和责任体系越复杂。
  (二)内控制度是一种最优化、最简捷和最理性(合乎逻辑)的作业方式或作业标准。
  一个组织的运营过程是由一系列作业组成。所谓作业是指“具有特定目的的一个事件、一项任务或一件工作的基本单位”。作业是相对的概念,还可以说一项作业由若干任务组成,而若干项作业又可以组成一个流程。作业可以按照不同标志进行分类,其中最流行的是将作业分成与单位产出相关的作业、与产出批量相关作业、与产出类别相关的作业、与基础设施相关的作业。而与基础设施相关的作业也称为与组织相关的作业,并进一步分成结构性作业和程序性作业。以此为基础,可以直接引进ERP、作业管理(ABM)、作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等最新的管理方法,使内控制度成为优化、简捷和理性的作业标准。同时,也表明内控制度不仅“治病”,而且可以“保健”。将内控制度当作作业标准,就可以按照控制论或管理控制的循环步骤,执行内控制度,实现内控制度的目标。
  (三)在外延上,内部控制应包括会计(财务)控制、管理控制、业务控制和法规执行控制。
  会计(财务)控制的目标是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管理控制的目标是保证管理目标即效率和效果的实现,法规执行控制的目标是保证法规的贯彻执行。这三个目标与COSO报告完全一致。那么,我们为什么又增加一项业务控制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会计控制的对象为货币以及与货币有关的物,管理控制的对象为人,业务控制的对象为物。业务控制与会计控制或管理控制可能重叠,但会计控制或管理控制都不能完全涵盖业务控制。此外,法规执行控制是其他三项控制的前提条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31
内控制度可以理解为把看似各项不相关的制度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互相制约,起到警示和预防作用。使企业更好的控制风险。
第2个回答  2012-10-19
内控制度一般分为两种模式:   1.金融企业的各级管理部门为了保护金融资产的安全完整,协调经济活动,利用企业内部因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并形成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2.公司企业为使公司的经营风险为零风险,而在公司企业内部对各部门流程/程序运作进行设定控制点作业,做好流程/程序的内部控制的管理制度.   内控制度可分为:   1.授权审批制度   2.资金管理制度   3.采购及付款流程管理制度   4.销售及收款流程管理制度   5.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6.实物资产管理制度   7.合同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