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当好评标专家?

如题所述

近几年来,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一直是社会舆论的焦点,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招投标工作能否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评标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评标专家作为评标工作的主体,直接影响到招投标工作的最终结果,影响到招投标工作能否公平有序的开展。结合自身所学专业、毕业后所从事行业以及参与评标工作经验,我觉得要当好评标专家,必须德才兼备。一、 道德素质1、公平、公正在评标工作中,待建项目以及投标单位的命运都把握在评标专家手里,能否切实的通过招投标工作筛选出最佳承揽单位、最优的施工组织以及最有效的施工方案,关键看评标专家是否具有高尚的职业操守,能持之以恒以公平、公正的心态进行评标。公平、公正的进行评标可以保证建设行业的有效、规范的发展。反之,招标方得不到最佳承揽单位,项目得不到最优的施工组织和方案,无法实现工程目标,极易出现偷工减料、工期滞后、安全事故、质量事故等现象,最终导致项目成为烂尾工程;而最佳承揽单位得不到市场,就无法得到健康发展壮大;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建设市场混乱、缺乏职业操守、无安全、质量、工期保证,最终导致整个建设行业崩溃。2、信息保密在开标之前,善于公关和钻营的供应商和施工单位往往采取打“糖衣炮弹”的手段来拉拢、腐蚀评标专家,以图捷足先登获取内部信息或评标时获得专家偏袒,进而在招投标活动中占有利地位。个别评标专家素质较低,经不起利益诱惑,就会使招投标工作向其透露失去公平竞争原则,从而扰乱了建设市场。招标活动结束后,似乎有关招投标的保密工作就显得无足轻重,其实真正重要的保密工作应在“后招投标期”,其中核心的东西是投标人的商业秘密。一些评标专家随意将有关投标人的商业秘密泄露出去,对中标单位而言,其强势的商业秘密一旦“见光” 将优势不再,其竞争对手将群起效仿,对未中标单位而言,其商业秘密如遭泄露,打击更是“致命性”的。二、 评标才能1、认真备战的积极态度(1)接到入选评标专家库的通知后,积极学习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2)评标前熟悉招标文件,掌握评标办法,梳理评标思路,理顺评标顺序;(3)坚定公正信念,不受代理人员及监督人员不合法要求干扰;(4)对于自己认为评标过程中存在的不合法、不科学的评审结果,积极提出并拒绝签字。2、具备专业知识作为一个评标专家,必须以具备专业知识与职业资格为基础。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评标专家其意就是专业与大家(知识渊博者,博学的人)的集成,隔行如山,只有具备了专业的知识才能慧眼识珠,评定出好的施工组织与方案、评选出好的投标单位,才能有效确保项目的前期进展,从而保证建设工程市场健康发展。3、继续学习教育学无止境,工程技术、工程管理方法是层出不穷的,个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的。评标专家要针对于不同区域、不同规模、不同环境、不同指标特别是未参与的项目进行资料收集与研讨,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术与管理水平。新的政策出台后应及时学习并与同行间进行研讨,及时了解和掌握政府工作动态,不断提升评标的综合素质,从而保证评标质量。科技在不断进步,要想当好一个评标专家,就必须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达到德才兼备素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18

要当评标专家,需要有相关资质。

从业经验和职称是必须的,除此之外还需要个人简历、学位学历证明等。具体需要的证件根据专业会有不同,你可以仔细研究一下下面的规定:

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入选评标专家库的专家,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一)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工作满八年并具有高级职称或同等专业水平;

(二)熟悉有关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

(三)能够认真、公正、诚实、廉洁地履行职责;

(四)身体健康,能够承担评标工作;

(五)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专家入选评标专家库,采取个人申请和单位推荐两种方式。采取单位推荐方式的,应事先征得被推荐人同意。

个人申请书或单位推荐书应当存档备查。

评审专家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廉洁自律,遵纪守法,无行贿、受贿、欺诈等不良信用记录;

(二)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专业水平且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满8年,或者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专业水平

(三)熟悉政府采购相关政策法规;

(四)承诺以独立身份参加评审工作,依法履行评审专家工作职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中国公民;

(五)不满70周岁,身体健康,能够承担评审工作;

(六)申请成为评审专家前三年内,无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不良行为记录。

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条件,自愿申请成为评审专家的人员(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提供以下申请材料:

(一)个人简历、本人签署的申请书和承诺书;

(二)学历学位证书、专业技术职称证书或者具有同等专业水平的证明材料;

(三)证明本人身份的有效证件;

(四)本人认为需要申请回避的信息;

(五)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