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成年后为什么被曹操满门抄斩

如题所述

历史上,没有曹操出征拿孔融祭旗这一说。不过,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孔融的确是被曹操所害。曹操不仅杀了他,还将他的妻儿老小全部诛杀。公元195年,刘备举荐42岁的孔融为青州刺史。时隔一年,也就是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袁绍之子袁谭攻打青州,孔融逃出青州。后来,孔融辗转到曹操手下。曹操这人比较复杂,既爱才又妒才,既君子又小人,是个矛盾综合体。他知道孔融有才,让孔融到许昌做了将作大臣。将作大臣这个官职,相当于现在的部长级。就是主管工程、建设。孔部长上任以来,干得不错,常常在朝廷的御前会议中,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曹操一直都很重视他。可是,公元197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让孔融给自己埋下了祸根。这一年天下不太平,袁术大言不惭地在寿春称帝,曹操很生气,想灭袁术一时又灭不了,一腔怒火无处发泄,便迁怒于太尉杨彪。因为杨彪曾经和袁术联姻。杀不了远的,搞个近的,曹操便诬陷杨彪,说他企图废黜天子,上奏疏请求收捕下狱,判杨彪大逆不道之罪。孔融听说了这事儿,朝服都来不及穿,就跑到曹操跟前讲道理。他对曹操说:"杨公有四代的清明大德,全国人民都钦佩。父子兄弟,有罪都不能连及,怎么能把袁术的罪归于杨公呢?"曹操这时正在气头上,你提这个干什么啊,这才华卖弄得忒不是时候了。可孔融的话又无懈可击合情合理,意思很明确--如果你曹操这样滥杀无辜,必定大失天下人心,以后谁还愿意辅佐你呢?可曹操还是不肯放过杨彪,他让许昌令满宠去审理杨彪的案子。孔融没办法,只得暗中活动,他请尚书令荀彧托付满宠,说审理杨彪时,请只录口供,不要拷打。满宠心头有数,说是审理杨彪,结果一句也不问,上来就按照法令拷打杨彪。几天后,满宠告诉曹操,说这杨彪经过拷打,一个字也没说,这个人在海内有名气,如果不把他的罪过搞清楚,就不能服众,就会失去民心,这对您非常不好。曹操没办法,当天就把杨彪放了。一开始,孔融和荀彧听说满宠拷打杨彪,还心生怨恨。这下才知道是满宠的计策,为的就是让曹操放了杨彪。杨彪领教了曹操的厉害,如今汉室衰弱,政权都在曹家,惹不起躲得起,他谎称双腿肌肉萎缩,连续十几年不能行走。最终逃离了曹操的魔掌。而孔融不知趣,阻止了曹操加害杨彪,他反而有点得意忘形,常常以讽刺、挖苦的方式和曹操唱反调。在绝对权力的统治空间里,摆不正自己的位置,时时处处恃才傲物,说怪话讲酸话,是历史上不少自命清高之士的嗜好。仿佛不这样,就显示不出自己有智商,就显示不出自己卓然不群。讽刺挖苦到在其次,否定重大决策更是对当权者的反叛和打击。譬如曹操颁布了一条禁酒令,说酒会亡国,必须严禁。其实,曹操的本意是为了节约粮食。要说这也是利国利民之策。可孔融不干了,跳出来高谈阔论,说自古以来,亡国的还有女人,怎么不把女人一起禁了?曹操无言以对。反对一回就算了,可孔融回回都反对,这就让曹操极度恼火,记恨在心。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秋七月,曹操要发兵南攻荆州刘备。他知道孔融和刘备的关系一向亲密。这家伙平时就一贯唱反调,关键时难保他不会下烂药。于是曹操决定,干掉孔融。
于是,此时已是太中大夫的孔融被处以死刑,不是祭旗,而是在街市上行刑,连同孔融的妻儿一起诛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02
在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八月壬子(二十九)日(9月26日),孔融被曹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杀之,株连全家,时年55岁。
第2个回答  2012-10-02
曹操想封王他不同意,而且他和祢衡很好,你看看三国演义就知道了
第3个回答  2012-10-02
才华过高,与曹操政见不合。
第4个回答  2012-10-02
汉献帝迁都许昌后,孔融任将作大匠、迁少府,曾被封为太中大夫。为人恃才负气,言论往往与传统相悖,并多次反对曹操的决定,如反对回复肉刑、反对曹丕私纳袁绍儿媳妇甄氏、嘲征乌桓、反对曹操禁酒。再加上他忠于汉室,上奏主张“宜准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内,不以封建诸侯”来增强汉室实权,此举更是严重激怒了曹操。因此,在公元208年,孔融被曹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杀之,株连全家。
魏文帝曹丕深爱孔融文辞,把孔融与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六位文学家相提并论,列为“建安七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