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为数之极,为什么不称皇帝位九九至尊而称为九五至尊?

如题所述

因为在中国古代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权威,称之为“九五之尊”。 

九五者,位高而不傲,谦和之德,是为太和之意对应。周易中的卦之说,也是这样的道理,前九可做卦象总势看待——极阳.是最好的走势。 后五表示,若要保证最好的状态,则不要加以干扰,不要再求太多,勿成九九归一势。

扩展资料:

九五之尊出于《易经·乾卦第一》“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飞龙在天,上治也……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

《易经》开篇即是乾卦第一,乾卦由两个乾爻组合,共上下六横。从下向上爻名分别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爻辞中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九四-活跃在渊;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

意思是:初九的人德行本领还不够,还要潜伏;九二表示大人物初露迹象;九三则是讲要勤奋,戒骄戒躁;九四是要跃跃欲出了;九五是才德之人,位于高位,大展宏图;上九虽说位高权重,但物极必反,上无盼头,下无支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九五之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2
  一种简单的说法为:中国古代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权威,称之为“九五至尊”。
  另一种说法认为“九五”一词来源于《易经》。现在流传下来的《易经》版本据说为周文王所演,因此也称为《周易》。《周易》六十四卦的首卦为乾卦,乾者象征天,因此也就成了代表帝王的卦象。乾卦由六条阳爻组成,是极阳、极盛之相。从下向上数,第五爻称为九五,九代表此爻为阳爻,五为第五爻的意思。由于易经的阴阳转化之道,盛极必衰,因此“九五”是为“飞龙在天”,而“上九”(乾卦第六爻)则为“亢龙有悔”。从卦辞而言,“上九”为最阳之爻,再无上升的余地,必然要走向衰落。因此会呈凶相。故而九五是乾卦中最好的爻,乾卦是六十四卦的第一卦,因此九五也就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最好的一爻了,成为了帝王之相。这里的“九”本不是具体的数字,而是判别数字阴阳属性的符号。后来人们把“九”和“五”作为具体的数字来运用,窃以为一来是为了契合代表帝王的“九五”之爻;再者,“九”和“五”两个数字在建筑上的使用也是非常符合美学原则的。《周易》的释义词句有“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太和殿名字的由来据说就源于此。
  《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历来被尊为六经之首,对中华民族的各个领域都有深远影响,因此“九五”一词来源于《周易》之说应比较可信。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