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欧洲民族大迁徙时期,主要民族的迁徙路线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这个题目很大,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民族大迁徙,其实是游牧民族世界和农耕民族世界之间的闭塞被打破,在交错出现的和平和战争中,彼此交往,相互渗透,最终促成不同民族和文明的汇合。在细说民族大迁徙之前,先说说公元前后的数百年间亚欧大陆农耕诸国与游牧诸族的分布情况:
亚洲东部的农耕地区主要是汉代中国,其北方游牧民族有匈奴(胡人),东北有乌桓、鲜卑(东胡),西北有羌、月氏、乌孙等。
中亚、南亚的农耕国家主要有贵霜和印度,其北游牧各族有康居、大宛、大月氏等,这些民族间亦从事农耕。
在西亚,南有帕提亚帝国(中国史书称安息),其北有马萨革泰和阿兰登游牧民族。
在欧洲,南部农耕地带为东西罗马帝国,其北东欧草原地带是斯基泰和萨马尔特等游牧民族。
在公元前后数世纪内的民族迁徙,许多都与匈奴的活动有关。匈奴是一个大族,汉初盛时人口约200万,后来由于内争和分裂,有所减少,但不少于150万。匈奴各王驻牧地,东起大兴安岭的乌桓、鲜卑西部边界,西至阿尔泰山脉,与月氏和乌孙部落接壤。月氏的南方时另一游牧民族羌人,乌孙的西北边是塞人。匈奴的北方位丁令(丁零或丁灵)和坚昆(又称隔昆、结骨或居勿,属于突厥部落,西汉初年受匈奴统治,公元前一世纪脱离其控制,移居叶尼塞河上游,后来又处于突厥汗国的统治之下。唐代时被称作黠戛斯)。
秦汉之际,匈奴太子冒顿在一次围猎中用鸣镝射杀老单于头曼,自立为单于。之后对不肯听命的亲贵、兄弟和幕僚尽行诛戮。东胡王(鲜卑)利用匈奴内争,趁机占领匈奴东部土地。冒顿单于地位巩固后,对东胡举兵反击,东胡无备,全军溃走,东胡部落联盟也随之分裂,被迫退走大兴安岭。匈奴的突然进攻,造成东胡族向北方的大迁徙。
冒顿单于年轻时,匈奴的势力还比较弱,而月氏则是游牧民族中比较强大的一支。冒顿的父亲头曼单于曾经为了依附于月氏,把冒顿送到月氏作人质。冒顿后来盗得骏马逃回,登位后不断进攻月氏,终于在公元前177~前176年取得大胜,迫使月氏西迁。月氏在公元前177年前不久,击败了它的西邻乌孙,乌孙首领难兜靡被杀,牧地被占,部民四散,多避居匈奴。这样月氏西迁的道路被打开了,被匈奴战败后,部族迁移到天山北伊犁河上游驻牧。而原来居于该地的塞种居民又被迫南徙,移向兴都库什山以南地区。乌孙王难兜靡的儿子猎骄靡在匈奴长大后,收罗乌孙部将和散民,于公元前139~公元前129年在匈奴的援助下起兵报复月氏,杀月氏王,以其头骨为饮器,并夺占伊犁河流域。月氏再次西迁,过大宛(今锡尔河中游费尔干纳盆地),据阿姆河北岸之地。这些西迁的月氏习称“大月氏”。少数未西迁,留在河西走廊的月氏人与祁连山地区的羌族融合,这些残部称为“小月氏”。公元前一世纪初,大月氏南下征服阿姆河以南的大夏(巴克特里亚,亚历山大大帝的遗臣所建),统治此地200余年的希腊人(被逐至兴都库什山以南,希腊化的巴克特里亚王国灭亡。公元一世纪初,大月氏人的贵霜部联合大夏的吐火罗人,建立了强大的贵霜帝国。
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开始对匈奴进行反击。公元前133年~公元前119年间,“帝国双璧”卫青、霍去病屡败匈奴,深入匈奴境内2000余里,收复了被占领土,巩固了北部边防。同时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大宛、乌孙等,夹击匈奴,断其右臂。匈奴被强大汉军打击,其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五单于争位内讧,终于分裂成南北两部。
公元前51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稽候珊降汉,汉元帝以王昭君和亲,恢复了汉与匈奴之间的和平交往。南匈奴居塞内,分布于晋陕北部和内蒙西部,与汉人杂处,逐渐转向农耕,实行定居,并逐渐与汉族和其他民族融合。北匈奴留漠北,原归附的鲜卑、丁零等族相继反抗,又遭南匈奴多次攻击,势力大为削弱。之后连遭东汉、鲜卑、丁零的攻击,《后汉书》上说北匈奴在公元91年“远引而去”,指的就是北匈奴的一部分在北单于和贵族的率领下,于公元91年离开漠北,开始了向西方的持久而漫长的迁徙,史称“匈奴西迁”。西迁的匈奴首先进入乌孙之地,在乌孙西北的悦般地区地区停了下来。北匈奴单于曾经遣使向汉朝请求和亲,汉帝未予答复,从此北匈奴便不与汉通。北匈奴西迁后,鲜卑占据了匈奴故土,势力渐盛,对汉朝时降时叛,又屡攻匈奴和乌桓。北匈奴首鲜卑的威胁,于二世纪中叶放弃驻牧约七十年的悦般地区,西走康居。这次迁徙征途艰险,只选精壮善战者驰突前进,老弱仍旧留在悦般。这些残余老弱逐渐与柔然融合。迁往康居的北匈奴在一个世纪之后,即公元三世纪中叶,可能因为受到贵霜和康居的联合攻击,又被迫离开康居迁往粟特。在粟特停留了将近一个世纪之后,约公元前350年左右,更西迁至东欧的顿河流域,从而引发了欧洲各民族的迁徙。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等由此大量涌入东西罗马帝国,促使欧洲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里说一下大迁徙之前欧洲各民族的地理分布情况。
四世纪时,日耳曼人分成东西两大集团。西日耳曼人主要包括撒克逊人、苏维汇人、法兰克人和阿勒曼尼人。他们靠农业为生。东日耳曼人主要指哥特人、汪达尔人和伦巴德人。他们生活在潘诺尼亚平原和黑海北岸的草原地带,以游牧为生。南俄草原是亚洲游牧民族西进的走廊,哥特人是这个地区居统治地位的民族集团。哥特人本身也分为东西两个集团。东哥特人分布在顿河和德涅斯特河之间,西哥特人集中在多瑙河下游。
西迁的匈奴人于公元372年击败阿兰人,374年渡过顿河,侵入东哥特境内。375年匈奴与西哥特人交战于德涅斯特河,西哥特首领阿山那里克溃败逃走。他求得罗马东部皇帝瓦伦斯的准许,于376年率部渡过多瑙河,定居在罗马境内,作为“同盟者”防守帝国边境。这是日耳曼人重最早迁入罗马帝国的一支。西哥特人不堪罗马官吏的欺压,于378年举兵反抗罗马,在阿得里亚堡战役中击毙统兵亲征的瓦伦斯,由此罗马国境被打开了第一个缺口。强劲善战的罗马兵团负于蛮族骑兵,是个历史性的败绩。罗马帝国已经抵挡不住来自游牧世界的冲击。
379年,继任的罗马帝国东部皇帝狄奥多西率兵平定西哥特人。他对西哥特人征抚兼重,一些蛮族首领归顺了罗马帝国。由于平定有功,狄奥多西北罗马人称为“大帝”。他死后,她的两个儿子分别就任东部和西部皇帝,从此罗马帝国东西分立成为定局。
狄奥多西死后,395年,西哥特在新王阿拉里克领导下重新崛起。阿拉里克进攻君士坦丁堡,不克,遂南下伯罗奔尼撒,后又入侵意大利。出身汪达尔蛮族而担任罗马要职的斯提利科出战阿拉里克,后者时降时反,402年在波伦提亚会战中受到重创,次年再次败北, 西哥特人退出意大利。406年,西罗马撤回莱茵河驻军,戍守意大利和罗马。帝国在莱茵河上的边界完全敞开,汪达尔人、苏维汇人、阿勒曼尼人、勃艮第人、阿兰人等像潮水般涌入西罗马境内。408年,斯提科利因阴谋为其子篡位而被西罗马皇帝诱杀。408年、410年,阿拉里克两度围攻罗马,罗马于410年城陷,阿拉里克纵兵大掠三日,在回师途中病殁。罗马陷落,说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已经指日可待。
西哥特人在新选的领袖阿陶尔夫(阿拉里克的妹夫)领导下,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高卢南部,415年南下,从汪达尔——阿兰人手中夺占巴塞罗纳。419年,西哥特人在土鲁斯建立了第一个得到罗马承认的蛮族王国——西哥特王国。汪达尔——阿兰人被西哥特人被赶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北非;苏维汇人被迫局促于西北一隅,但维持王国独立大百年之久。汪达尔——阿兰人在该萨里克率领下进入非洲后,占领毛里塔尼亚,次年,大举围攻希波城,431年城陷,罗马正教斯大主教之一圣奥古斯丁于前一年死于希波围城中。汪达尔人由此在北非建国。435年,西罗马与汪达尔王国缔结条约,承认汪达尔——阿兰人所占领土为合法,汪达尔王国则承认罗马为宗主国,并缴纳年贡。不过,条约对汪达尔人没什么约束力。439年,该萨里克夺取罗马北非首府迦太基,并迁都至此。迦太基的陷落对西罗马是个沉重打击,切断了它在非洲的财政来源。455年,该萨里克趁匈奴入侵意大利、罗马混乱之际,率舰队渡海,攻陷罗马,纵兵焚掠两星期,罗马古文明遭到严重破坏。毁灭文化的“汪达尔主义”由此而得名。七十多年后,拜占庭帝国(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力图在西方恢复罗马帝国的统治,于533年派大将贝利撒留远征北非。534年汪达尔王国灭亡。
476年,日耳曼人出身的西罗马帝国最高军事统帅奥多亚克举兵反叛,推翻末帝罗穆洛•奥古斯都,西罗马帝国灭亡。489年,奥多亚克成为东哥特王国国王。东哥特王国的建立和巩固激起拜占庭的嫉视。534年贝利撒留灭掉汪达尔王国后,立即回师意大利,开始对东哥特王国的征服。这场战争异常艰苦,拜占庭军队初期由贝利撒留担任统帅,后期改换为纳尔西斯。经过二十年的征战,于554年攻克东哥特的最后一个据点,东哥特人被赶出阿尔卑斯山南,意大利成为拜占庭属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首先我所知的几个在这时期迁徙的民族有,日耳曼人,匈奴人,哥特人,阿兰人,苏维汇人,汪达尔人
阿兰人,东哥特人被匈奴人从中亚驱赶至欧洲,东哥特人本来囤积在多瑙河下游,后来进入巴尔干半岛,并毁灭了斯巴达城,后又穿过南斯拉夫的喀斯特高原地区,进入亚平宁半岛,并逐渐建立起地跨亚平宁和南斯拉夫地区的东哥特王国。
西哥特人原来是在东欧,经巴尔干半岛和亚平宁半岛,毁灭罗马城,又进入西班牙,在法国西部有一块领地——阿奎丹,以及西班牙大部分地区的——西欧哥特王国。
苏维汇人和汪达尔人也随大部队来到了西班牙,苏维汇人在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建立自己的王国,但实力非常弱小。
汪达尔人则在西班牙南部地区和北非建立了自己的王国。
日耳曼入主西欧平原和法兰西盆地,将高卢的领地据为己有,以及他还保留着他以前的领地。
朱特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他们入主不列颠。
匈奴人则毁灭了波兰和匈牙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0-10
从北部草原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