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规划

如题所述

在网上自己找的
第一章 城市现状概况

菏泽古称曹州,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 2000 年 6 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下辖定陶、曹县、成武、单县、巨野、郓城、鄄城、东明八县和牡丹区、开发区,总面积为 12228 平方公里。 2003 年底总人口 875 万,其中非农业人口 149 万人。

第二章 规划目标和期限

一、发展目标

把菏泽建设成为以能源化工和农产品加工业为支撑,农业基础稳固、工业结构合理、商贸旅游繁荣、生活环境宜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三大基地”,即山东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全国重要的优质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的商贸流通基地。

二、规划期限

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 2003 年—— 2020 年。

近期—— 2010 年;

远期—— 2020 年;

远景—— 2020 年以后。

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市域总人口及城市化水平预测

1 、总人口预测

规划 2010 年菏泽市总人口为 940 万人, 2020 年总人口为 1010 万人。

2 、城镇化水平预测

规划 2010 年菏泽市城镇人口 330 万人,城镇化水平 35 %; 2020 年城镇人口 505 万人,城镇化水平 50 %。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菏泽市的城镇体系等级规模分四个等级:市域中心城市、市域二级城市、重点建制镇、一般城镇。

2 、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菏泽市的城镇职能分为四类:综合型、能源工业型、旅游商贸型、工业商贸型。

3 、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以菏泽市区为核心,以巨野、曹县、郓城、东明、单县、鄄城、成武为二级城市,以“米”字形高速交通干线为发展轴,重点镇为骨架,一般镇为基础,形成多层次城镇空间格局。

一核:以菏泽市区(包括定陶)为核心,以巨野、东明、曹县为副中心,形成菏泽市域的重点城镇密集区和产业密集区。

四轴:四条市域的城镇发展轴线,其中巨野——菏泽——东明、曹县——定陶——菏泽——鄄城为主要发展轴线,定陶——成武——单县、庄寨——菏泽——郓城为次要发展轴线。其中巨野——菏泽——东明为工业发展轴,重点发展能源化工业;其他为农副产品加工和商贸发展轴,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辐射周边地区。

“米”字型结构:依托交通干道和发展轴线,强化菏泽中心城市对市域二级城市的交通联系与辐射带动作用,共同构筑菏泽市域的“米”字型发展结构。

三、市域交通体系规划

半小时交通圈:中心城市菏泽市区至各个县城的交通时距,经高速公路建设后,为半小时交通圈。各个县城至各自所辖乡镇的交通时距,经县道及乡镇公路新建与改造后,为半小时交通圈。

一小时交通圈:中心城市菏泽市区至各城镇及一级中心村的交通时距,经市网公路的拓宽、改造、优化后,为一小时交通圈。

第四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

一、城市定位

山东省东西协调发展的西部经济重要增长极,鲁苏豫皖边界地区的中心城市。

二、城市性质

以能源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和商贸物流为主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三、城市特色

菏泽市城市特色可概括为:以“花城水邑”为依托的中国平原森林城市。

四、城市规模

规划菏泽中心城区近期 2010 年人口规模为 50 万人,用地规模为 60 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 120 平方米 / 人。

规划菏泽中心城区远期 2020 年人口规模为 68 万人,用地规模为 80 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 117.6 平方米 / 人。

五、 城市规划区范围

东至皇镇乡,南至佃户屯办事处、何楼办事处,西至万福办事处、马岭岗镇,北至吴店镇、黄堽镇,规划区面积为 860 平方公里。

第五章 城市总体布局

一、中心城区用地发展方向

以向东发展为主,向南发展为辅,可适当向北发展,严格控制向西发展。

二、中心城区 用地布局

按照组团式结构形态,通过绿化、水系的分割,形成“一核、两轴、四区”的布局结构。

一核 :城市核心区 , 西至太原路,北到大学路,南到铁路编组站,东至京九铁路,面积约 16 平方公里。沿赵王河两侧从北向南依次布置市级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和商务中心。

行政中心

位于赵王河西岸、黄河路北侧,面积约 80 公顷,集中布置市级行政办公机构和相配套的服务设施。

文化中心

位于丹阳路北、黄河路南、赵王河两岸,面积约 100 公顷,结合规划建设的赵王河公园,重点布置博物馆、艺术馆、科技馆、图书馆、规划展览馆等大型公共设施。

商务中心

位于赵王河以东、火车站以西、中华路两侧,面积约 280 公顷,对现有商业设施提升档次,整合周边用地,并向东向西延伸,形成以中华路为核心的市级商业金融服务中心。

两轴 :城市的两条发展轴线,东西向为丹阳路,南北向为人民路。

四区:城市的四个功能组团,即城西组团、城北组团、城东组团和城南组团。

城西组团:东至太原路、西至昆明路、南到万福河、北至大学路,以生活居住、商业服务为主,是城市的副中心,保护和发展“内方外圆”的城市格局,西部适当发展一类工业用地。

城北组团:生态控制区域,西至菏刘路,北到北外环路,南到大学路,东到京九铁路,以牡丹观赏、种植及高教园区等功能为主的生态组团。

城东组团:位于京九铁路以东,以发展一、二类工业和相配套的生活服务设施为主,为城市东部副中心。其中广州路以西发展生活服务用地为主,广州路以东发展一、二类工业用地为主。

城南组团:位于新石铁路以南,以仓储物流及相配套的商贸、生活服务设施为主的城市组团。

第六章 城市专项用地规划

一、居住用地规划

规划居住用地为 2152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26.95% ,人均 31.6 平方米;其中中小学用地为 216.5 公顷,占建设用地的 2.7% 。

居住用地规划形成四个居住片区:老城居住片区、老城周边居住片区、中心区居住片区、新城居住片区。规划设置 12 所高级中学, 20 所初级中学,小学按 2 ~ 3 万人一所设置。

二、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为 1391.6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17.4% ,人均 20.5 平方米。

1 、行政办公用地规划

规划行政办公用地面积为 97.6 公顷,人均用地 1.4 平方米。整合原有城区内的行政办公用地,在城市核心区北部 , 建设市级行政中心。

2 、商业金融用地规划

规划商业金融市场用地面积为 810.6 公顷,人均用地 11.9 平方米。市级商业服务中心位于赵王河以东、火车站以西的中心城区;整合原有解放大街、东方红大街商业布局,形成菏泽老城区商业副中心;在广州路以西、洙水河两侧形成东部新城商业副中心;在各个城市组团内新建组团级商业中心。

规划将南华街、东方红大街改造为步行商业街。

规划商贸物流专业市场四处。南部批发市场,位于珠江路以北、人民路两侧,面积为 60 公顷。西南农副产品批发、蔬菜批发市场,占地 23 公顷。西北批发市场,位于菏刘路以东、大学路以北,占地 32 公顷。整合沿康庄路、青年路、牡丹路等现有市场,形成小商品市场,占地 25 公顷。

3 、文化娱乐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文化娱乐用地面积为 103.5 公顷,人均用地 1.5 平方米。建设市级文化娱乐中心、组团级文化娱乐中心、社区活动中心三级文化娱乐设施体系。市级文化娱乐中心位于丹阳路以北、赵王河两侧,结合赵王河绿地景观,安排新建大剧院、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规划展示馆、科技馆等大型公共设施。在老城区曹州路以北、广福街以西建设鲁西南民俗博物馆。

4 、体育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体育用地面积为 78.9 公顷,人均用地 1.2 平方米。保留现有的菏泽体育场。规划新建菏泽市体育中心,位于泰山路以北、古今园以西,用地面积 37 公顷。

5 、医疗卫生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医疗卫生设施用地面积为 57.9 公顷,人均用地面积 0.9 平方米。

按“市级医院——社区医院”二级配套医疗卫生服务设施,保留更新现有医院,另规划建设大型综合医院 4 所。

6 、教育科研用地规划

规划教育科研用地面积为 243.1 公顷,人均用地面积 3.6 平方米。规划形成一个高教园区和一个专科教育基地。在城北组团内建设全市的高教园区,建设内容包括大学、职业教育培训基地、专业技术培训学校、高级中学等。在老城区西侧,整合利用原有菏泽医专、菏泽农校、市委党校、菏泽师范、区职工中专、区教师进修学校、菏泽信息工程学校、市技工学校、公安干校等学校用地,形成菏泽专科教育基地。

三、工业用地规划

规划工业用地面积为 1600.8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20.05% ,人均工业用地 23.5 平方米。老城区内的工业用地,除保留少数几个效益较好的一类工业企业外,其余企业逐步迁往新建的工业区。人民路两侧污染较重、位于城市的上风向和城区主要发展方向的工业用地,予以搬迁、置换。规划形成两大工业园区:牡丹工业园区、城东工业园区。

牡丹工业园区:北起日东高速公路,南到新石铁路和 220 国道,东接现状城区,西至兰州路, 面积为 209 公顷,为一类工业区。

城东工业园区:京九铁路以东,菏兰高速公路以西,面 积为 1256 公顷 ,其中洙水河以北为二类工业区,洙水河以南为一类工业区。

四、仓储用地规划

规划仓储用地面积为 218.6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2.74% ,人均仓储用地 3.2 平方米。规划仓储用地四处,南部仓储区位于铁路编组站以南,东北部仓储区位于南京路以东、淮河路以北,东部仓储区位于洙水河以南、台湾路以西,西部仓储区位于银川路以西、中华路以南。

第七章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一、铁路规划

远期将现有铁路货运站搬迁,在铁路编组站以南新建中转货运站,规划用地面积 30 公顷。上海路以西,新石铁路以南预留工业区铁路货运站,作为远期备用货站建设,规划用地面积 60 公顷。

二、公路规划

高速公路:在城市的北部和东南部分别有日东高速公路、菏兰高速公路和德商高速公路,保留原日东高速公路的三个立交口,菏兰高速公路分别在长江路、人民路、刘民路、 220 国道预留互通式立交口。

一般公路:规划远期菏泽中心城区公路主要对外出入口共 14 个。国道、省道及其他公路在城市环路以外保留对外交通道路功能,城市环路以内改为城市道路,对外交通与过境交通由城市环路来组织。

三、汽车站场规划

远期菏泽市区规划形成 5 个汽车客运站, 5 个汽车货运站,一个对外交通口岸。其中菏泽中心汽车客运站,位于长江路北、铁路客运站南,规划占地面积 5 公顷。

四、水运规划

改建洙水河航道,连接京杭大运河, 2010 年使洙水河航道延伸至菏泽市区。货运码头规划位于上海路以东、菏兰高速公路以西、洙水河以南,占地面积 22 公顷。客运码头规划位于洙水河以北、济南路以东,占地面积 7 公顷。

五、城市道路结构规划

规划形成“二环、四横、六纵”的交通性城市道路网络。

“二环”:在城市外围形成城市外环路,由上海路、昆明路、北外环路及珠江路等城市快速路组成,道路红线宽度为 60 米;在城区内部形成城市内环路,由黄河路、西安路、长江路、广州路四条交通性主干道部分路段组成。

“四横”:四条东西向主干道,即黄河路、丹阳路、长江路、闽江路。

“六纵”:六条南北向主干道,即西安路、广福街、牡丹路、人民路、广州路、南京路。

“四横”、“六纵”道路红线宽度为 40-60 米。

第八章 城市绿地与水系规划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

规划近期 2010 年绿化用地为 803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13.38% ,人均绿地面积为 16.1 平方米,其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 10.1 平方米,城市绿地率为 30% ,绿化覆盖率为 40% 。远期 2020 年绿化用地为 1088.3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13.63% ,人均绿地面积 16.0 平方米,其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 12 平方米,城市绿地率为 35% ,绿化覆盖率为 45% 。

二、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

规划绿地系统结构为:“三环、五带、九园”。

三环:指沿城墙绿化环、大堤绿化环和环城绿化环。

五带:万福河绿带、赵王河绿带、洙水河绿带、新石铁路绿带、京九铁路绿带。

九园:九个市级综合性公园 ---- 牡丹园、西城水库公园、雷泽湖公园、万福河公园、内环城河公园、外环堤河公园、赵王河公园、洙水河公园、森林公园。

三、生态绿地规划

城市生态绿地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分为四个体系:环形生态绿圈、道路绿化联结分隔带、滨河风景生态林地及水源保护绿地体系。

四、公共绿地规划

规划设置市级公园、居住区级公园、街头绿地三级公共绿地体系。其中市级综合公园 9 个;居住区级公园 12 处;在重要的公共场所、道路交叉口、标志性景观、重要建筑等设置街头绿地,每处面积不小于 3000 平方米,在工业区每处服务半径为 700 — 800 米,其他功能区每处服务半径为 200 — 300 米。

五、河流水系规划

规划市区形成布局广泛、相互贯通的“五湖六河”城市水系系统,水面面积达到万亩以上。

1 、五湖

西城水库:位于牡丹工业园的西部,是城市的水源地,面积约为 203 公顷。

雷泽湖:位于城市东部新区的南侧,面积约为 233 公顷。

青年湖:位于老城区,面积约 11.58 公顷。

双月湖:位于老城区,面积约 5.73 公顷。

东湖:位于城市东部新区的东部,面积约 12.78 公顷。

2 、六河

赵王河:贯穿城市中心,宽度为 50 — 300 米,结合两侧的重点公共建筑和绿化景观设计,营造城市中心的滨水特色风貌。

万福河:位于城市南部,宽度为 50 — 80 米,贯通西城水库、雷泽湖,结合城市的生态绿地,建成城市南部的休闲和水上活动区域。

内环城河:位于老城区内,宽度为 16 — 30 米,进行疏浚、整治,贯通青年湖、双月湖及老城区的其他坑塘,建成内环城公园。

外环堤河:位于老城区内,宽度为 30 — 60 米,进行疏浚、整治,贯通老城区内的水体及外围的赵王河、万福河。

洙水河:位于城市中部,宽度为 50 — 150 米,既为城市水体,又是连通济宁的水运航道,连接赵王河、经四沟及东湖。

洙水河南支:位于城市东部沿菏兰高速公路,可在现有的河道基础上进行拓宽、新挖,宽度为 30 — 80 米。

第九章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一、近期城市规模

规划菏泽中心城区 2010 年人口规模将为 50 万人,用地规模为 60 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 120 平方米。

二、近期建设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新世纪“平原森林城市”为目标,以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为核心,突出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创新体制,加大投入,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形态开发、功能开发和生态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城市化进程,为把菏泽建设成为鲁苏豫皖交界地区适宜人居住和创业的现代化城市而奠定基础。

三、近期建设策略

1 、以东部工业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工业经济。

2 、以建设“鲁苏豫皖四省边界地区中心城市”为目标,积极发展商贸物流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3 、兼顾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 、加强园林绿化与生态环境建设,突出菏泽的城市特色。

5 、建立和完善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和基础设施系统。

第十章 城市远景构想

菏泽远景发展将形成组合式城市,包括菏泽中心城区和定陶县城。

菏泽中心城区:中心城市。采用东西并行发展的模式,东西两侧为工业区,中间为城市中心和生活服务用地。工业以向东发展为主,建设集中的、成规模的工业区;西侧在现有牡丹工业区的基础上发展,未来可向万福河以南拓展。在两个工业区之间发展生活用地,未来可跨过万福河向南发展,建设城市新区,加强和定陶的联系。

定陶:卫星城镇。在现有用地布局的基础上,向北、向东发展,强化与中心城区的衔接。向北以发展生活居住用地为主,包括新建的定陶中心区。工业用地以向东发展为主,避免对北部仿山旅游度假区的影响。

仿山:旅游度假区,以绿化、旅游度假及相应的生活配套设施为主。

菏泽未来将发展成以菏泽城区为中心、定陶为副中心,以绿化、水系相联系的组团式复合城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