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中的祝姓在哪是主脉?

如题所述

在中国著名的百家姓中,祝姓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是山东。
一、姓氏源流
祝姓起源有四个主要流派:
1. 源自姬姓,为黄帝的后代。据史书记载,周武王封黄帝的后代于祝国(今山东省长清东北的祝阿故城),后人以地名为姓。
2. 出自己姓,是祝融的后代。祝融是古代的火神,也是一位部落首领。
3. 以官职为姓。古代有巫史祝咒之官,其子孙以官为姓。巫师在古代享有崇高地位,官职很高,被称为巫史或祝史。
4. 出自其他族群改姓。例如,北魏有叱卢氏后改姓祝;清朝满族的爱新觉罗氏、喜塔喇氏后人有改姓祝的;傈僳族中以竹为图腾的麻打息氏族汉姓为祝;如今满、瑶、彝、土家、蒙古等民族中也有姓祝的。
始祖:轩辕。传说中的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
二、迁徙分布
祝姓最早发源于山东长清。在西周和东周时期,祝姓除了在发源地繁衍外,也因仕途等原因逐渐迁入陕西、河南等省。周朝有大夫祝跪,因叛乱未果而逃至温邑(今河南温县)。春秋时期,郑国有大臣祝聃、祝款,卫国有大臣祝佗。这表明当时已有祝姓人在河南和卫国(河北南部至河南北部地区)定居。西汉时期有齐人祝午,汉中南郑人祝龟,九江人祝生,显示祝姓已开始在江南地区居住。东汉时期,祝姓名人有尚书令祝讽、侍御史祝王晋、九真太守、长沙临湘人祝良,光禄大夫、中山卢奴人祝恬。这些事实表明,当时的祝姓已成为北方知名姓氏之一,并且已有祝姓人在湖南定居。
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南、太原的祝姓繁衍昌盛。因此,后世祝姓有以河南、太原为其郡望堂号的。当然,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也导致大量祝姓迁徙至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此时出现了著名的祝英台,她是浙江上虞人。
唐中期以后,特别是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后,造成中原一带人口锐减,祝姓由河南迁至湖北,或由陕西穿越秦岭进入四川。在这一时期,始平(今陕西兴平)人祝钦明入朝为相,是祝姓历史上唯一一位宰相。
两宋时期,祝姓在北方趋于沉寂,而南方的祝姓却日益昌盛。其中祝谘丘由单州城武(今山东成武)迁至滑州韦城(今河南长垣),祝穆由歙州(今安徽歙县)迁至建宁崇安(今属福建),祝象器由江陵(今属湖北)迁至歙州。此时之祝姓除已落籍福建外,已有定居广东者。
明初,山西祝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至山东、陕西、湖北、湖南等地。明中叶以后,有沿海之祝姓赴台谋生。清初,两湖之祝姓伴随湖广填四川的风潮入迁四川。如今,祝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安徽、四川等省多此姓,两省之祝姓约占全国汉族祝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三。祝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一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八七。
三、历史名人
祝融:帝喾的孙,名重黎,为高辛氏火正。因光照四方,故命之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命重黎杀而不尽。帝以庚寅日杀重黎,以其弟吴回代重黎,复居火正为祝融,遂平共工氏。后世祀为火神。
祝午:西汉齐人,齐王刘襄的郎中令。吕后死后,其亲属欲作乱。祝午献计给齐王,将琅邪王诱骗到齐国,而尽发琅邪国之兵。
祝恬:中山卢奴人,东汉大臣。初任司隶校尉,后迁光禄大夫、司徒。
祝嘉:浙江省秀水人,字明甫,号西涧,清代诗人、画家。乾隆二十五年举人。会试屡不中,闲门力学。善画梅,工诗。有《西涧诗钞》。
祝英台:东晋会稽上虞人,小字九娘。女扮男装,与会稽梁山伯同游学三年。后梁山伯知其为女儿身,欲娶为妻,而英台已许配他人,遂郁悒而终。次年,英台出嫁过山伯墓,其临墓恸哭,墓地忽裂,遂与山伯同穴。宰相谢安上奏朝廷,封为义妇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