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实践意义

如题所述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本质与核心是以人为本,进一步规范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内涵与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与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阐明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科学方法是统筹兼顾,全面推进.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认识科学发展观,是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自觉发挥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指导作用的重要前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键在于把以人为本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必须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对于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将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本质,要求与目标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顺应时代潮流,研究发展规律,积极吸收人类现代文明的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本质,要求与目标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本质与核心是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经济社会发展,深刻指出:人类社会大体需要经历三大发展阶段——人对人的依赖,人对物的依赖,人自由全面的发展.这三大发展阶段,形成了以神为本,以物为本和以人为本三大发展理念.资本主义之前的社会形态,基本上是以神为本,人们主要从虚幻的神灵那里获取发展的价值与动力;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广泛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以物为本的阶段,生产关系及社会关系主要通过商品交易表现,人的本质掩盖在物的交换之中;只有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才真正进入以人为本的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目前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能完全超越人对物的依赖.但是,社会主义的性质和价值目标,决定了我们必然也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理念,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核心价值观.科学发展观坚持和体现了这一本质与核心,强调尊重人的主体价值,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实现人的主体利益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和前提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规范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内涵与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片面的,单一的,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发展,不仅难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而且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隐患甚至灾难.科学发展观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教训,积极吸收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明确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准则.全面发展,着重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发展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着重强调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各种社会组织之间的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着重强调发展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利益需求,而且要为后代人的发展创造广阔空间和有利条件.这三方面之间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与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把握发展的价值目标,是现代化道路选择的关键因素.价值目标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以及各个方面的发展起着统揽全局的作用.社会主义社会是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必须把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阐明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科学方法是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化为实践,就是统筹兼顾,即统筹全局,兼顾各方.只有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发展,兼顾各方利益和需求,才能有效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在现阶段,统筹兼顾,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认识科学发展观,是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自觉发挥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指导作用的重要前提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为谁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指导发展上的集中体现.为谁发展的问题,是根本立场问题,是世界观问题.对于一个政党来说,这个问题是判断其是否先进的标准;对于一个社会来说,这个问题是判断社会是否进步的标准;而对于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来说,这个问题就是判断社会变革与发展方向是否正确,过程是否有价值,结果是否科学的标准.科学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与核心,要求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都必须紧紧围绕人这个主体因素,为了人这个主体因素,也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靠谁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指导发展上的集中体现.靠谁发展的问题,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注重把握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新生事物,注重从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实践经验中捕捉,把握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契机,注重从本质上发现,保护,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社会变革与发展上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深刻体现和坚持了这个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离开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体力量,发展就没有动力,科学发展更无从谈起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如何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指导发展上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精要在于全面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列宁指出:"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住,研究清楚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我们永远也不会完全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这一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犯错误和防止僵化."辩证的方法要求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要素,各个层面之间,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必须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而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而深刻地坚持了事物相互联系和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科学发展观强调"五个统筹",具体而深刻地体现了统筹兼顾,全面推进的科学方法
  把以人为本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重要时期,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键在于把以人为本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人为出发点.发展的出发点是否正确,直接决定着发展的思路,手段,目的是否正确,最终决定着发展的效果是否有价值,是否有意义.不顾实际和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盲目上项目,甚至不惜以破坏生态环境,损害群众利益为代价,这不是真正的发展.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主人翁地位,不仅体现在宪法所规定的各种民主权利上,而且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谋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要求制定任何指标,上任何项目,都须以人民群众的实际承受能力为重要前提;任何方面的发展,都应充分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统筹兼顾人民群众各方面的利益,不仅使人民群众得到眼前的实惠,而且有利于长远发展;不仅使人民群众获得经济利益,而且有利于创造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切发展都必须依托人的主动性.以人为出发点不是抽象的,空洞的,它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具体转化为人民群众参与发展,支持发展的强大力量.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如果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就不可能取得成效,更不可能持久进行.依托人民群众的主动性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尊重群众,注重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与创造精神,善于从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实践中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契机;要求依靠群众,注重把发展这个主题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支持发展,参与发展的积极性;要求保护群众,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千方百计增加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使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实惠
  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人为目的.一切发展都必须依靠人民,一切发展都必须为了人民.发展先进生产力,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目的是不断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发展先进文化,建设高度精神文明,目的是不断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发展民主法治,建设高度政治文明,目的是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不断解决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目的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对人民的利益实现有利,是判断发展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发展是否正确的根本尺度.以人为目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把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结合起来,既注重维护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又注重实现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要求把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与政治权益结合起来,既注重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利益,又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要求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既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又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5-21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创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与时俱进的品格、有效整合与超越了当代世界的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为我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全面重大的指导作用、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为我们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重大的现实实践意义。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科学发展观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有以下三个方面:
1、 科学发展观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全面重大的指导作用。
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论述充分表明,科学发展观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地位和全面的指导作用。作为战略思想,它将成为谋划所有工作的准绳,为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引领全体人民逐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认真加以贯彻和落实。
2、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而这正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现程度,就是人自身发展需求得到不断满足的程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上,使全体社会成员的尊严都得到维护,权利都得到保障,价值都得到提升,从而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不仅是现代化建设的受益者,更是现代化建设的推动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是为了人民群众,同时也要依靠人民群众。可以说,离开了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价值内核,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失去了本真意义和力量源泉,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3、科学发展观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
众所周知,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路在于发展,希望在于发展,前途命运系于发展。然而,怎样发展才符合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和要求,是几代人不断思考和探索的课题。我们在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既有加快发展的经验,又有发展受挫的教训,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走了不少弯路,这一切都与我们对发展问题的认识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发展观突出强调了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这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科学发展观上升为党执政兴国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崭新理论,使之成为包括发展指导思想、方向与目标、实现途径与评价标准在内的一整套发展理论,这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上的重大突破。
总之,科学发展观作为关于发展的理论,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无论是从宏观到微观,还是从总体到局部,都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逐步缩小同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国发展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对指导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使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第2个回答  2012-03-31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体现在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体现了我们党对当今世界和时代主题的深刻把握、对发展问题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观点。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强调协调发展,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同时,科学发展观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相互联系的整体,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生产各个部类、各个地域、各个方面以及人与社会、当代与后代等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

科学发展观是对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两大主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加强合作,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同时,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日益加深,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在这种形势下,只有坚持科学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才能趋利避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产力还不发达,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深化改革进一步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须解决;人民群众在初步解决温饱问题以后,追求更幸福、更殷实的生活以及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是我们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所取得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方法论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所遵循的根本方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仅从世界观的层面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从方法论的层面为我们认识和处理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基本遵循。

科学发展观在工作方法上突出体现为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兼顾,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来妥善处理和解决我国的发展问题。在统筹兼顾中,“统筹”指的是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兼顾”则强调照顾各个方面,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解决好方方面面的利益矛盾,防止顾此失彼。统筹兼顾,要求我们把发展看作是各方面共同推进、彼此协调的过程,在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和矛盾时坚持“两点论”,而不能只顾一头、不及其他;必须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也就是要把握重点和非重点的辩证关系,而不能平分秋色、不分主次。

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统筹兼顾,不能搞“单打一”,不能搞片面性、绝对化。然而,由于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和谐、不够平衡,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抓住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矛盾,有重点地求得突破,防止搞“一线平推”。党中央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根本点就是要立足国情,把统筹兼顾与重点突破更好地统一起来,正确处理中心与全面、重点与非重点、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努力实现发展的均衡和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集中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和一般方法。

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包含了对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途径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创造性地回答了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们必须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不断增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努力掌握并运用好发展规律。过去,我们在发展问题上之所以出现一些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发展规律认识不清、把握不准、运用不够,有时甚至违背规律,搞“一刀切”和“想当然”。科学发展观之所以科学,就在于它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不断提高认识、把握、遵循和运用发展规律的本领,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变为自觉运用客观规律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真谛,进而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篇大文章做好。

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坚持统筹兼顾,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行统筹兼顾,需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发展速度与效益、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改革发展稳定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把推进经济建设同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统一起来,解决好与经济增长相关的各种社会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此,应推动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体制机制,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在指导方针、政策措施上注重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特别是重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实施好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等,支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其他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重视扩大就业再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重视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重视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安全生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快”与“好”的辩证统一。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标。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快”,是在“好”的基础上的“快”。“好”不仅不会制约“快”,反而有助于保持“快”的科学性、稳定性、持续性。没有“好”为基础,“快”不仅不能持久,还会出现各种问题。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需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认为“越快越好”,以至于片面求“快”而忽视“好”;二是认为“快就难以好”,以至于以“好”拖“快”。这里的关键是: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快”建立在确保综合效益的基础上,控制在合理的幅度内,既避免发展太快带来社会性和结构性的问题,又避免发展太慢妨碍经济增长。
第3个回答  2012-04-01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科学发展观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真理力量,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基本共识和自觉行动,越来越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我们还应当清醒认识到,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我国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发展的外部条件复杂多变;我国发展形势总的是好的,但也面临着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如果不抓紧采取措施解决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长远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随着党执政时间的增加和党的队伍的变化,党的自身建设面临许多新课题新考验,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验将是长期的、复杂的,管党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我们要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把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落到实处,更好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和统一全党思想,动员全党更好地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而团结奋斗。
第4个回答  2012-04-08
发展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