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谁智商最好?谁武力最强?

三国人物中:谁智商最好?谁武力最强?谁军事天分最好?谁最擅长于外交?谁文学水平最好? 诸葛亮,贾诩,郭嘉,周喻,司马究竟谁智谋最高?最厉害?
谁堪称三国时代的最厉害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
请历史研究学者发表你们的评论!我很想知道答案!谢谢!!!
请只看过《三国演义》的勿发表任何评论!我要的是事实~~不是小说人物!请不要用《三国演义》里面的错误思想来评论这个问题!
请大家继续讨论!一起学习!~~ 下期本人还会高分出一些比较有内涵的题目请教各位!!希望大家关注一下本人最近的提问~~!!
感谢大家对小生问题的充分展现。。能麻烦大家说下你们的主要根据出自哪本书吗?

智商最高的:孙权。原因是他在接过哥哥的位置时仅有18岁,但他能够将江东集团管理好说明他有很高的才干,当时鲁肃劝他称帝,他却避开话题打了个哈哈,并非他听不懂,而是他已经有了很深的政治与战略眼光,26岁时又力排重意坚持抗曹。曹操与刘备在这方面都犯过错误!
武力最强的:吕布。原因大败夏侯敦,与关羽张飞在战成平手,与曹操6将大战,全身而退 。
军事天分最好:周瑜。用苏东坡的词来说明原因在好不过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最善于外交:费祎。一次孙权请他做客见他久久不来就让群臣先用不等他,等到他来的时候孙权很有礼貌的与其寒暄而群臣依然埋头猛吃,场面很尴尬,于是他说:“凤凰来翔,骐骥吐哺,驴骡无知,伏食如故。”把自己比作凤凰,把孙权比作骐骥,却把伏食如故的东吴群臣比作了驴骡,实际上是间接地批评了孙权。真是恰到好处。
文学最好:曹植。
智谋最高:周瑜。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他的导演者就是周瑜,33岁就可以指挥关系到集团生死存亡的大战役,没最高的谋略怎能胜任?
最厉害:司马。知己知彼,最难得的是他实事求是,虽然他时不时的中诸葛的计,但是在每次他都说自己不如诸葛,知道自己与对方的差距,所以他选择了据守不出,这样他阻止了蜀兵的长驱直入,蜀兵远离后方,补给困难,这样他一次又一次的战胜了诸葛〔当然还有许多因素〕!后期他更是很好的麻痹了曹爽,最后夺了其兵权,为最后完成司马家族帝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一个要说是曹操了。政治上他吸取了董卓,袁术和袁绍的教训,选择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北方,并在三分天下中成为最具实力的一支;思想上属儒家思想,他在《度关山》中提出“天地间,人为贵”的主张,这是一种“民本”的思想,其中也蕴藏着重视人才的思想。军事上有“恃武者灭,恃文者亡”的战争观,暗示人们应从战争历史作用的角度去认识其行为;重赏明罚,主张赏善不逾日,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文学上: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有《长歌行》《短歌行》.
问题答案不可能唯一,多学习```多交流```请指教!
参考的书籍谁也少不了《三国志》,学术界的权威也是根据《三国志》来对三国品头论足的,当然也有《资治通鉴》。中学的历史书是平时积累的保障.《易中天品三国》别开生面,他的讲座启发了人们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2-17
智商最好的:贾诩
贾文和可以说是三国最聪明的一个谋士,在战官渡、平马超以及立嗣等问题上多有建议,擅于自保,是当时公认的智谋之士

武力最强的:关羽
与张飞一同被人称之为“万人敌”“勇冠三军”“熊虎之将”“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而为之将。”“晋刘遐每击贼,陷坚摧锋,冀方比之关羽、张飞。” 这些评语 都是称关张之勇,然而关羽斩颜良,后世还称他为"武圣"可见其武力.至于吕布,演义里是第一,正史上并无记载什么厉害的战绩.

军事天分最好的:曹操
曹操能白手起家,形成三国鼎力之势,并且得到当时土地二分之一,成为三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其军事能力更不在话下,他的败绩虽多,但一个真正的军事天才,不在于能挫败敌人,而在于取得胜利时不失理智;不在于不被敌所败,而在于处于逆境时能保持坚韧与镇定。 在官渡之战上曹操能以少胜多,除了谋士的功劳,他的军事才能也是肯定的.

最擅于外交的:诸葛亮
诸葛亮无疑是三国政治顶尖级精英,外交能力更不在话下,隆中对里也说到了"内修政理","外结好孙权","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关羽被孙权杀害,荆州也被孙权所夺,刘备伐吴,不听群臣进谏,最终失败死与白帝城.刘备死后,诸葛亮继续与孙权联盟,与孙吴共同伐魏.

文学水平最好:曹操
曹操不但是杰出的军事家 政治家, 还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
他的文学作品有:
《气出唱》(三首)《度关山》《薤露行》《蒿里行》《陌上桑》 《短歌行》(二首)
《秋胡行》(二首)《善哉行》(三首) 《苦寒行》 《步出夏门行》 (五章)
《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却东西门行》
《谣俗词》《董逃歌词》《塘上行》
曹操父子三人齐名(曹操、曹丕、曹植),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但选出最有文学的,还是曹操

诸葛亮,贾诩,郭嘉,周喻,司马之中:
贾诩,郭贾最善奇谋,司马与周瑜皆为统帅形,诸葛亮强于政治,奇谋为短
因此候选人只有贾诩,郭嘉

先看别人对他们的评语:
曹操评郭嘉:
"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
"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
"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凝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今表增其子满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
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
"追惜奉孝,不能去心。其人见时事兵事,过绝於人。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然与共论计,云当先定荆。此为不但见计之忠厚,必欲立功分,弃命定。事人心乃尔,何得使人忘之!"

陈寿评曰:
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

相比之下郭嘉深受曹操喜爱,也是曹操最痛惜的谋士,可以认为郭嘉是最厉害的谋士

堪称三国时代的最厉害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
最佳人选有诸葛亮与曹操
诸葛亮政治才能在曹操之上 军事才能在曹操之下
诸葛亮的文学贡献有:《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
真实的诸葛亮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历史上获得超常名声,多半是因为这篇《出师表》,史上比他更具政治能量和军事成就的人物太多了,却都没有留下这样的文学印记,因此也都退出了人们的记忆。而一旦有了文学印记,那么,即便是一次失败的行动,也会使一代代拥有英雄情怀的后人感同身受。杜甫诗中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就是这个意思。当然,杜甫一写,《出师表》的文学地位也就更巩固了。
管人们给《出师表》以多高的评价,不管人们因《出师表》而对诸葛亮产生多大的好感,我还是不能不说:在文学地位上,曹操不仅高于诸葛亮,而且高出太多太多。

因此,曹操还是第一,但如果说获得最多"家"的话 诸葛亮就是第一.

我是用自己话来说的,一些内容引自《三国志》,绝对与《三国演义》无关
第2个回答  2007-12-23
智力:
诸葛亮>司马懿>周瑜>郭嘉>贾诩>庞统>陆逊>荀攸=荀彧>
徐庶>程昱>鲁肃=法正>陈宫=田丰=沮授>李儒

司马懿是魏国重臣,一生致力和劲敌诸葛亮奋战到底。他和张郃都是首次打败诸葛亮的人,智力奇高是不用怀疑,灭公孙家更显其智谋强的一面。政治来说,魏国当时也没有什麼大事,也算是管得很不错!但他性格却是口蜜腹剑,十分奸诈,斗不过诸葛亮便死守不出,甘心受巾帼之辱,但也可见其忍,耐心强;他曾诈病骗曹爽,夺取魏国政权,人心也只是一般,后来王凌,公孙渊,曹爽,母丘检,文钦,诸葛诞,夏侯玄等人也曾刺杀,起兵叛他和他的后代,人心颇差。至於武力就...无可奉告。他比周瑜稍稍为优胜只是因为他和诸葛亮『有得打』,否则他在各方面理应不能和周瑜比(人心品德性格等不及周瑜佳)。
后补:对於虎卫军对司马懿魅力评价之高,颇不赞同。我相信那些蒋济、贾充等 人只是因为他权力势大,加上他真的很有才能,一生致力抵抗诸君,所以才和他家族和好。而且大部分的人都有反他之心,只是怕被杀已而。

周瑜各方面都很平均。性格当机立断,处事认真,品德亦好,正史对之评价什佳。人心本来普通,以程普等老臣为首的对此小子皆很不服,但周瑜不计前嫌,处事分明,公证无私,使他们心服口服,可见人心很好。虽然他英年早逝,但生平有一杰作--赤壁之战,把曹操打到落花流水。虽然苦肉计诈降和火攻都是黄盖所献,但他能善用部下计谋,加上士兵部将分配良好,令到当时英雄曹操大败,受此奇辱,可见智力,统率力是一流的。虽然并无实例,但正史说他文武双全,算是比其他贤士稍为优胜。

郭嘉经由荀彧推荐为曹操的军师。智力极好,例子如十胜决,遗计定江东等皆令人心服其智力之高。可惜的是,他英年早逝,史例不足证明他各项才能...但正史对他的品德,性格等皆有很好的评价,加上他是曹操的第一军事,估计他应有周瑜级的实力。

贾诩曾任李傕,董卓,张绣,曹操的军师,对他来说,君主只是一个驱体,是他发挥才能的地方而已。性格很投机取巧,品德不详,人心不详。但他幼时已表现出智力奇高,聪明,料事如神的一面。长大后的代表作为数不少,曾向李傕进言而救天子及众大臣多条猫命,效力张绣时三度打败拥任精兵良将,谋士众多的曹操,使他折去长子及典韦。他能洞悉别人的心思--他是曹丕派的人,但表面从不会做任何功夫,使人不知他是曹丕还是曹植派的。有一次曹操问他此事,他等到时机成熟,便以轻描淡写的一句,是曹操立定决心,在这难题上决定了不变的答案。
他心知自己并非曹操立国的老臣,因此晚年为免招来杀身之祸,便长居家中退休,得以享终年,可见其知事准确,以保一命。他能胜过多位贤士的原因除左因为他智力惊人外,更重要的是他在多位君主面前皆能左右逢缘(愿),说他是三国第一奇才,绝不为过。

庞统的知名度与诸葛亮齐名,为何他却排得那麼后?这是因为他样衰的关系。
庞统的智谋和见识绝不会比诸葛亮差到那儿。只是他性格轻浮,放慢-在孙权面前暗中说道周瑜不能鸟他相比,激怒吴王;在刘备而前,虽也没说什麼,被调到耒阳理事后却每天只是喝酒睡觉,在张飞而前也不好好表现,很明显就是想和刘备斗气(幸好刘备不太计较,否则他早已头颅不保)。他之后以比诸葛亮贾诩等人都低是因为他的性格品德,他的人心则不详,他既是卧龙凤雏之一,魅力应不致太低,但他面目样衰(想不到其他形容词)、说话不检点,不注重人心,所以也不会高到那里去。
不过之后他的才能终能发挥,称他为开国功臣也绝不为过,因为他是刘备入蜀的军师,是入蜀的第一功臣。如果刘备采用了他的上策,早已极速攻破蜀(后世有评论家称他级了君主三条计策,是一个很聪明的做法,因为假如只给一条计策,就如强逼他采用此计,实际上他也猜到刘备一定会用中策)。只是因为他在攻城时中箭身亡(非被张任射死於落凤坡),所以不能显示更多才能。
但从他对刘备猜疑和不诮诸葛亮的提醒,可见他心胸并不广阔,性格和品德上稍逊。

个人认为陆逊比周瑜还是差了一点。
首先就是在曹休的时候,如果他采用了朱桓(强人)的计谋直取寿春,很可能已经成功。第二,他出兵时败给理应比自己差的张球、满宠两人(不过这是敌人抓到其小校而得其计已而,但也算是犯下一个颇严重之错误)
但他始终是吴国第四任都督,代表作打败刘备更是威震魏蜀吴,但我认为这只能显示其耐心之高(他的计谋就是找刘备错处)、对众人的轻示和刘备军的辱骂仍无动於衷,可见其品德性格之高。然而,因为他打败刘备大军,令吴国免收生灵涂炭之灾,所以吴国人民对他的感谢和拜服也只在鲁肃周瑜之下,人心什佳。
从他处理太子事宜和管理吴国也可见其政治力。

荀攸是计谋型的谋士,不善於打仗领兵。只会出谋划策和政治,所以他的智力虽然高,但政治、统率等不及多人(还有性格)。他的性格也是投机取考型,一生不离君主(因为他只会帮此人和向他说好说话),不像其叔父荀彧既帮曹操,心在汉室。(并不是演义中的心在汉室,实际上他根本不在乎。

武力:
第一名;首选吕布
吕布,臂力过人,号称为飞将.他曾为董卓身边的保镳.董卓经常对人无礼,所以无论每每出外皆以他保卫自己.由此可见,他确实为一名神勇的将军.不然为什麼每次出行必令他跟随,董卓的犯众憎,有谁不知道,所以保护他是一个极危险的任务.至於为什麼选他为第一呢?嘿嘿,我先要解释一下.曹暪传曰:[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时人即当时的人们,那这便是一个很大的证明.你看看谁人有配得上这句?关羽有麼?张飞有麼?没有.袁绍曾命人追杀过吕布,连他们都畏惧吕布,无人敢追.那还需要质疑麼?

第二名:关羽.在官渡之战中,关羽曾短暂为曹操效力.袁绍遣刘延攻打白马,而曹操则派关羽及张辽迎击.关羽望见颜良,随即一出,在万众之中取其首级.要知在千军万军中取人首给本是难事,而且颜良的神勇在袁军当中算是数一数二,所以关羽可称神武第二.曹操亦称他为[万人敌].

第三名:张飞.此人亦为一位万人敌.为什麼会排第三呢?理由只得一个,也只需一个,三国志曰:[初,飞雄壮威猛,亚於关羽.]关羽之神武,无人不知,能够亚於关羽,便知其武力之惊人.

第四名:典韦.可由三事看出其神武.第一事,乃向李永寻仇一事.他伪装偷入[永府].大门一开,随即冲入杀死李永及其妻.走时取其车的戟.走时,有追者数百,但无人敢近.后来行走四五里遇见同伴,转战得脱.第二事为偷袭吕布失败一事.首先他与吕布相持双十回,异常紧急.太祖募陷陈,韦先占.将应募的数十人装备.西面又急,於是他又走到西面.但敌人不断射箭,但典韦视而不见,手执十余戟,大叫一声.抵阻者无一不应手倒地,吕布退.最后一事为宛城一战.他正守一门,贼兵入不进,於是转攻另一门.典韦和十余部众殊死一战.以一挡百,典韦长戟一出,立刻折断了十余矛,左右死伤者略尽.韦被数十创,短兵相接,贼前搏之.韦双挟两贼击杀之.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之死.
由此可见,他当这个第四名,实当之无愧
第3个回答  2007-12-05
智商最好诸葛亮,按现在的智商测评体系,诸葛亮的布阵能力奇高,说明其数学能力也是非常高的,而且此公诡计多端,因此在现在的智商测评中最容易得高分。
武力最强吕布
军事天分最好当推司马懿,看看他与诸葛亮的长期对峙的战略就行了,此兄战略当推第一,更不用说后来还图谋了曹家天下。 选诸葛亮实在是历史的误会,此人只可为丞相,当当周恩来式的人物。
最擅长于外交诸葛亮,仅以赤壁之战说服孙权联合抗曹一件事就足以占据此位,赤壁之战后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文学水平最好曹操,文章大气磅礴,文采斐然。
三国时代的最厉害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能集此于一身的也就只有曹操了。
第4个回答  2007-12-07
(1)颜良20合打败徐晃,程昱和曹操还是认为关羽能胜颜良,他们的眼光应该看的很准,关羽的武力强于曹营最强武将,绝对超一流。所以“30合不胜纪灵”,这个事实应该另行解释。
(2)纪灵30合后“大叫少歇,关公便拨马回阵,立于阵前候之”,还“候之”,这哪里是同一级别的单挑,分明是一种随便你怎么玩的表情!纪灵有什么好玩的?“纪灵使一口三尖刀,重50斤”,单件兵器的重量排第三(关羽82斤,王双60斤),所以2人的武艺招数接近,若不是敌对双方,我想关羽一定很喜欢和纪灵讨论武艺心得!相似的以兵器重量取胜的武艺路数可能也是关羽短时间内未能战败纪灵的原因。
(3)纪灵回去后,竟然不再出战,分明知道自己不是关羽的对手。纪灵再战应该不怕失败,情形不好就喊啊,肯定是怕丢了性命。纪灵在关、张面前明显差距太大,关、张要怎么玩就怎么玩,所以与他的战绩衡量不了关、张的武力高低。
C、有人说许褚曾50合不胜徐晃,而颜良20合打败徐晃,颜良>许褚。
解释:
(1)许褚230合和马超几乎平手,这是许褚武力的最有力证明,所以上面的情况应该另行解释。
(2)就是因为50合不胜徐晃,让曹营低估了许褚。战马超时,马超问起虎侯,曹操很高兴“贼亦知仲康乃虎侯也”。大概这时他才知道马超只担心许褚一人而已,许褚的武力绝不是徐晃可比。
(3)徐晃对颜良如果20回合后明知胜不了,多打无益,还不如节省体力,早点全身而退,再换人来。徐晃对许褚那一战却寄托了当时徐晃这一方全部的希望,只好竭尽全力。
第四档次:文丑(97)、庞德(97)、太史慈(97)、孙策(97)
1、文丑的理由:
(1)河北最厉害的武将当数颜良、文丑。
继袁术骁将俞涉三合被斩之后,韩复的上将潘凤“去不多时”,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曹操此时身边应该有夏侯敦,失色也表示没有把握!袁绍只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那就是说张郃还没有把握一定胜华雄!所以颜良、文丑武力明显高于张郃、夏侯敦等人,应该超一流。
(2)孔融劝曹操,与袁绍“不可与战,只可与合”,提到袁绍武将的时候说“颜良、文丑勇冠三军,其余高览、张郃、淳于琼俱世之名将”,一句话就可以看出,颜良文丑的武力明显高于张郃。(见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
(3)文丑和赵云五、六十合平手。后公孙瓒“部下救军到,文丑拨马回去了”。
分析:文丑此战并未失败,他是因为公孙赞的救军到了,没有办法再和赵云单挑下去才走的,而且看描述走的也很从容。再打下去,看来也不是短时间能分出胜负的。所以文丑肯定超一流。(见三国演义第七回)
(4)文丑为何排在颜良之后?
颜良打的曹营“众将栗然”,而文丑显然还没有这么大的震撼力,曹操甚至在问“谁可擒之”。张辽、徐晃这2人都敢冲出去擒文丑,当然他们不是文丑的对手。(见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
2、庞德的理由:
(1)先谈谈庞德的强:
曹操攻张鲁时,张鲁请庞德出战,曹操在渭桥时,“深知庞德之勇”,所以定下了车轮战的方案,等庞德力乏再擒之。于是张郃战了数合,夏侯渊也战数合,徐晃又战3、5合,大概曹营觉得效果不大,接下来许褚战了50合才退,庞德“力战四将,并无惧怯。各将皆于操前夸庞德好武艺”。虎痴和马超那一战,庞德就在阵前,为何不惧车轮战、不惧虎痴?只能解释为“艺高人胆大”!所以超一流。(见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
(2)谈谈庞德战平关羽:
战之前,庞德就说“当挫关某三十年之声价”。这一场是双方正常情况下的单挑,“二将战有百余合,精神倍长,两军各看的痴呆了。魏军恐庞德有失,急令鸣金收兵。关平恐父年老、亦急鸣金。”分析:倘若关羽的体力没有问题,不让人担心,庞德是下风的。战后关羽说“庞德刀法惯熟,真吾敌手”,这也说明庞德武力之强,与关羽差距很小,所以我把庞德划为超一流,但在关羽之下。
庞德第二天还要求再战,然后交战中看出庞德显然倚仗的是一些阴招,这一点和马超战张飞有点相似!此战不作为武力评定的依据。
3、太史慈的理由:
(1)曾看见一位网友,力挺小黄忠第一的时候的描述,三国志卷四十九太史慈传:“刘表从子磬,骁勇,数为寇于艾、西安诸县,(孙)策于是分海缗、建昌左右六县,以(太史)慈为建昌都尉,治(建首府的意思)海缗,并督诸将拒磬。磬遂绝迹不复为寇。当时黄忠是刘磬手下,所以刘磬之所以骁勇,那肯定是因为有黄忠在身边,所以给东吴的边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而孙策、孙权只好派出太史慈这样的猛将(手下还配了一帮将领,当时孙策手下的猛将只有太史慈了)才得以保住边境。当时太史慈三十来岁,而黄忠50岁左右。这样看来把太史慈划入超一流,也还行,但只能排在第四档次。本来说好了依据演义,但是……这个……支持一下吴吧,吴一个超一流武将都没有,不怎么说的过去!
(2)太史慈和张辽打过。“两将战有七、八十合,不分胜负”,“太史慈见背后有人堕马,弃却张辽,望本阵便回,张辽乘势掩杀过来”。(见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
首先得谈谈张辽的武力,关羽曾对张飞说过张辽武艺“不在你我之下”,关羽何来此言?因为张飞抢了吕布的马,吕布围攻小沛,刘备只好突围。张飞打头阵杀开一条路,刘备居中,关羽断后。“后面张辽赶来,关公敌住”,应该就是这一战让关羽感受到了张辽的武力很强。当然从后面的表现来看,张辽就以纯武力而言与超一流比还是差一点,但也是仅次于超一流了。(见三国演义第十六回)
太史慈与张辽打的时候,仍能注意到身后有人堕马,并且是“弃”却张辽,显得游刃有余,而张辽并不追赶太史慈(前方已经有人在偷袭孙权了,应该不怕孤军深入)只是挥兵掩杀,显得对单挑太史慈没有什么信心。个人觉得超一流中武力最低的与一流中武力最强的,单挑成这样也算合理!
4、孙策的理由:
(1)主要是平太史慈,就是平手吧!
(2)还有“挟死一将,喝死一将”,获得江东小霸王称号!
*、第四档次武将之疑难解答:
A、有人认为文丑和关羽“战不3合”,就“心怯,拨马绕河而走”,武力太低。
解释:
(1)文丑与颜良成名已久,绝非浪得虚名,张郃智谋远超他们二人,为何不在同一档次,都是因为此二人武力太强。所以关羽绝不可能三合打败文丑。此战例应该另行解释,不能作为武力评定得依据。
(2)文丑中了曹操的计,本来就“止遏不住”自己的士兵,于是“拨马而走”的,要不是送个徐晃来,文丑就真的回去了。文丑肯定觉得斩徐晃不在话下,所以才来追徐晃的,徐晃不知道是跑了,还是停下来看关羽战文丑,无论哪一条,文丑武力明显高于徐晃是肯定的。但与关羽交手,文丑至少会感到短时间内,绝对难以取胜,既然如此,再打下去,必死无疑:你要是打不过关羽肯定被杀;就算打的过的话,曹操一定会指挥张辽、徐晃等加入,你还不死?想到这里,你还不“心怯”?有点头脑的都知道,省点体力,早点回吧!

曹操(155-220),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在政治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恢复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文化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这是百度对曹操的基本介绍。作为政治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以后独霸一方奠定重要政治基础;作为军事家,曹操讨董卓,战吕布,破袁绍,伐马超,定汉中;作为诗人,文章有神霸有气,《短歌行》,《龟虽寿》都是脍炙人口的诗篇。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英雄辈出,曹操在其中属于受争议比较大的人物,旧史学家评价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间雄。在《三国演义》,曹操更是被刻画成一个奸臣贼子的形象。不过这只是受到封建正统思想影响所致,大部分的人对于曹操都是抱肯定的态度,包括毛泽东对曹操都评价颇高。

英雄或奸雄,别人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我相信曹操做成了自己的英雄。“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曹操如此表露自己心声。东汉末年,首先爆发了黄巾农民起义,随后便是董卓趁乱弄权,此时的曹操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尽己之力,匡扶汉室。于是便联合各路英雄豪杰共同讨伐董卓,然而盟主袁绍终究不是能中流砥柱的人物,并且其他人等也各怀鬼胎。胸怀大志的曹操自然不愿久居人下,于是曹操散尽家财,招兵买马,自立门户。成功镇压黄巾军之后,曹操军事实力大增。此时的刘氏已摇摇欲坠,名存实亡。曹操采纳谋士建议,挟天子以令诸侯。随后官渡一战,打得袁绍抱头鼠窜。刘备虽有诸葛亮扶持,仍旧无奈放弃唯一栖身之所新野,弃甲曳兵而走。赤壁之战,孙刘合力,才将曹操击败。面对西凉兵强马壮,曹操运筹帷幄,迫使马超远走他乡。近二十多年的征战沙场,军事兼并,曹操终于平定北方,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面对种种非议,曹操深有感慨: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事实的确如此。毛泽东曾充满感情地说:“曹操统一北方,创立魏国。那时的黄河流域是全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都督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是遭受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该说了不起?”不管怎样,曹操一生都在是用自己的“良谋”,实现自己的“大志”,做自己的英雄。

“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纵然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的时候,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叹,无可奈何。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享年六十六岁的曹操最终还是寿终正寝,如果可以,曹操可能真的希望向上天再借五百年。